枞阳低碳经济渐成新气象
枞阳县树立“生态也是财富”的理念,把加快沼气池建设作为壮大生态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区。作为农业大县,枞阳县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积极进行“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做到“养殖、种植、改厕、沼气、改肥”一体化,加快秸秆资源利用步伐,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钱桥镇邹姚村利用传统养殖资源建立200亩种养殖业生态经济小区,在小区建起沼气池群,推行“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经营模式,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畜多—肥多—果(菜、鱼)多—钱多—畜多”的良性循环,彻底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今年年初,邹姚村生态经济小区喜获“全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不仅是邹姚村,现在全县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全部建立了沼气池,实现了“畜禽—沼气—果蔬”循环生产。
枞阳县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规划布局,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做品牌”,形成粮食、水产、生猪、保健食品、无公害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两年前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88个生态建设示范村之一的周潭镇大山村,充分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出“农家乐观光休闲游”等项目,既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观光休闲,又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铁铜乡依托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孕育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以荷仁豆、生猪、脱水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已达110多家,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带动1.2万农民走上富裕路。如今,全县已延伸出放心大米、优质棉花、畜禽养殖、特种水产、无公害蔬菜、保健荞麦等优先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绿色”已成为枞阳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色调和内生力。(黄达奇) 低碳好,降低温室效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