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打造“扶贫车间” 家门口就业脱贫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枞阳县浮山镇打造“扶贫车间”,开创“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这条“扶贫车间下乡、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新路,让许多贫困群众摸到了“脱贫的大门”。4月27日,在枞阳县浮山镇开发区徽业服饰就业扶贫车间内,女工正在热火朝天地裁剪布料、缝制衣服。这是该镇打造的4个“扶贫车间”的一家,该就业扶贫车间目前有工人120人,其中贫困户10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500元。为做好就业精准扶贫,浮山镇打造农村“扶贫车间”就近就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主要采取“公司+生产车间+农户”的生产模式,全镇共挂牌4个就业扶贫车间,主要加工服饰,雨具等。
浮山镇浮山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安徽浮山雨具有限公司,建设面积约150平方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均可就近到“就业扶贫车间”上班,该就业扶贫车间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其进行培训。目前,安徽浮山雨具有限公司的两个车间加工工人已有50人,其中太平村加工车间用工20人,贫困户9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
浮山镇女儿桥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女儿桥村党委利用合并前被废弃的原灯塔村部和灯塔小学,召开村党委会议研究盘活资产,同时,通过外出借鉴模式,招商引资铜陵迪瑞工贸有限公司到村内开办服装加工厂,并共同出资成立铜陵利丰服装有限公司,组织村内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服装厂工作。同时,该服装厂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使用本村村民,解决女儿桥村1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20名贫困人员就业。
据悉,浮山镇打造“扶贫车间”,开创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难问题,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方义兵 陈燕飞)
这个方法好!用良心扶贫,既学了手艺,又增加收入,为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