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籍多位作者入选《安庆60年文学艺术作品选》
由安庆市文联编选的《安庆60年文学艺术作品选》正式出版,该书大16开,32个印张,487个页码,另有24个彩页。全书80万字,分“小说”、“诗歌”、“散文”3卷。《安庆60年文学艺术作品选》编辑委员会主任:胡南亭,副主任:周锦宏、盛志刚、王泽辉,编委:沈天鸿(诗歌)、李凯霆(散文)、张健初、姚岚、毕成(小说)、纪念(美编)。
《安庆60年文学艺术作品选》诗歌卷目录如下(小说卷见前,散文卷容稍后),请作者近期到文联办公室领取样书。欲购买者,请与办公室曹小姐联系,电话号码5501411,工本费50元。
(枞阳籍作者已用红色标明,有遗漏的欢迎指出来)
小说卷
明镜台 耿龙祥
暑假以后 刘云程
进山 杨积彬
倔妹掌刀 张守诚
命运 曹鸿骞
夜雨 张健初
杨柳依依 耿龙祥
二赖子上门 吴牧
小马 王仲庆
太阳暖暖的 叶卫东
张玉良传(节选) 石楠
竹叶河 毕成
月缺月圆——一个老单身汉的故事 黄复彩
寻觅自己的位置 晓见
猎人之死 沈天鸿
火风 熊尚志
黎明前六十分钟 杨四海
她弹着吉他在唱(节选) 杨继光
冷色调(节选) 耿书成
江山自古不负人 洪中为
滴血的太阳 曹玉林
险牌 张桦
风流场上 程多富
小城轶事 方跃
1962:最后的意象 盛志刚
重瞳 潘军
浮出水面 郝健
疼痛 姚岚
电话 吴垠康
仙霞关 复溪
白痴 耿耕
芸香娄 喜雨
分割线 周世久
吉尼斯世界纪录 牧毫
诗歌卷
堆稻(一首) 谢清泉
蓬里飘起朵朵花(一首) 王振寰
金水乡呀银水乡(一首) 张良苏
锣(一首) 王满夷
沙打旺(一首) 钱启贤
我把春光泼在山上(一首) 孙必泰
早晨,亮晶晶(四首) 陈所巨
我是青年(二首) 孔祥彪
蝴蝶(四首) 沈天鸿
夜晚降雪(四首) 简宁
秋水(一首) 杨松杰
这是孤鹜的(四首)苍耳
午夜锅庄(三首) 黄大明
修远(二首) 钱叶用
严恭山(四首) 祝凤鸣
饥饿的狼(三首) 查结联
落花(四首) 罗巴
钟(二首) 石玉坤
与鸟同眠(二首) 詹永东
冬天,一个人的河流(三首) 张颠
散步(三首) 沈厚民
自然有着可以理解的方式(四首) 余怒
丹青见(四首) 陈先发
正午 碑(四首) 洪放
倒流之河(四首) 白梦
加一点(三首) 方文竹
秋天的思想(三首) 金国泉
夜晚(三首) 王子龙
在江南(二首) 谢思求
亚洲铜(四首) 海子
黄梅雨季(一首) 甘伟
我身体的光芒(三首) 章耕由
楼梯(三首) 钱扬斌
这是你的手,这是我的手(三首) 黄德义
叩门方式(三首) 耿耕
日常生活(二首) 江先觉
少女(二首) 毛汉
误会(二首) 陈桂生
晚餐(四首) 张建新
蜀道·速度(三首) 崔国斌
在我身后的日子(四首) 沙马
居住(四首) 宋烈毅
天堂(二首) 黄亚明
有没有蓝莲花(二首) 歌兰
大沙河(三首) 石一龙
青藤书屋(二首) 周能兵
明月升起(三首) 章啸
江南(三首) 木叶
苦楝树上的两只麻雀(三首) 张劲松
山间雪夜(三首) 胡望江
在多雨的春夜(三首) 汪世学
黄昏(三首) 浪濯
一个秋天的下午(三首) 北岸
大风来临之前(三首) 刘鹏程
我醒来的意义(三首) 吴忌
弹子山(二首) 高嗣照
狼(三首) 张 宜
河流上的声音(三首) 冯进进
四只白鸽(三首) 乔浩
车窗(二首) 叶臻
鹰(二首) 黄 葵
一些微小的幸福(二首) 李潇
死者(三首) 周斌
出生日(三首) 何冰凌
炊烟(二首) 许洁
进入状态(三首) 邬云
大海(二首) 潘漠子
雨天(三首) 李 进
即景(二首) 牛慧祥
紧张着虚弱着的名词(三首) 夏春花
变迁(二首) 陈 锐
处境:铁(三首) 李大鹏
我只想为你让出整个春天(三首) 余琳芳
春天(三首) 齐燕
透明度玻璃窗(三首) 黛云
雨夜驾车(三首) 绿 叶
消融(四首) 那勺
落日(三首) 吴昭元
携带(二首) 紫苏
雨(三首) 汪治华
郊外(三首) 张明润
父亲在深夜把我叫醒(三首) 椿桦
只有石头和秋月一起升起(二首) 一夫桥渡
闪电(二首) 孔银姣
落叶(一首) 孙大顺
这个早晨(一首) 吴雪梅
庄子(二首) 黄涌
给孤独的思想戴朵花(二首) 甄文
爱情(二首) 柏羊
禅(二首) 路顺
平静的习惯(一首) 长歌
散文卷
张恨水:中篇游记《南游杂感》,原载1955年香港《大公报》(存目)
赵朴初:《印度的影子戏》(1956年12月作),选自《赵朴初文集》(上卷)(华文出版社)(存目)
邓以蛰:《中国艺术的发展》,原载1951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存目)
朱光潜:《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选自《美学批判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存目)
舒芜:《〈饮冰室诗话〉校点后记》,选自《〈饮冰室诗话〉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存目)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原载1961年第5期《文艺报》
方东美:《中国形上学中的宇宙与个人》,选自《中国心灵》(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存目)
徐志松:《苍松新绿》,原载1974年第1期《安徽文艺》
唐大笠:《梅花三章》,原载八十年代某年某月某日《光明日报》(存目)
附:《竹虚草堂旧影》
石楠:《唯有星星知道》,原载1988年《人民教育》(存目)
钱启贤:《潜山县“胭脂井”的传说》,原载某年某日《新安晚报》
陈所巨:《西去雄关》,原载1984年第10期《延河》
沈天鸿:《结局或开始:门》,原载1987年第10期《安徽文学》(存目)
附:《经过宿州》
叶全新:《我读自己》(外二篇),原载1994年第2期《清明》(存目)
附:《紫藤》
洪放:《黑暗中的花朵》,原载1995年第3期《文友》
甲乙:《农历的村庄》,原载九十年代某年《当代散文》
白梦:《为先生寿》,原载1996年第4期《清明》,入选《安徽青年作家丛书·散文卷》(作家出版社)
海子:《寂静》,选自《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黄复彩:《老屋》,原载1997年第3期《清明》
吴忌:《水草》,原载1997年5期《散文天地》
张桂生:《美在清纯》,原载199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明润:《头顶上的亮色》,选自散文集《头顶上的亮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夏卫红:《梨花雪》,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山谷》(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刘鹏程:《倾听民谣》,原载1999年第10期《散文》,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河南文艺出版社)
司舜:《校园短章》(散文诗),原载1999年第10期《散文》
潘军:《山水美人》,选自《潘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存目)
徐迅:《皖河》(选三),原载2001第5期《清明》
叶静:《落日升起》,原载2001年第8期《天津文学》
金海涛:《佛光里的小城》,原载2002年第11期《安徽文学》
王彬彬:《1919年3月26日夜》,原载2002年第1期《钟山》(存目)
苍耳:《秋天对一首乐府长诗的注解》,原载2002年第2期《百花洲》,《布老虎散文·春之卷》(春风文艺出版社)
陈少林:《邂逅秋夜》,原载2002年第5期《散文》、2002年第3期《清明》
丁振川:《杨桥》,原载2002年第12期《散文》,入选《散文2002年精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许松涛:《叙述雪的十九种方式》,原载2003年第4期《人民文学》,入选《2003年文学精品·散文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存目)
王桃珍:《梦中桃园》,原载2003年3月1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
方文竹:《自己是自己的陌生人》,原载《安徽文学》2003年第6期
何诚斌:《万历皇帝的困惑》,原载2003年第9期《杂文选刊》
杨四海:《江边看羊》,原载2004年第1期《中华散文》,入选《新散文百人百篇》(人民文学出版社)
郑炎贵:《天柱访禅》,原载2004年第9期《散文》
余世磊:《七月》,原载2005年第10期《散文》,入选《人文随笔》(花城出版社)
谷卿:《假如我是海伦》,原载2005年第10期《中华文学选刊》
江飞:《鱼,飘在空中》,原载2006年第1期《散文》,转载于《读者》、《青年文摘》等刊
储劲松:《爱与恨的细节》,原载2006年第20期《读者》,收入《读者·精华本》
宋烈毅:《与火车有关的事》,原载2006年2期《诗刊》(下半月刊)
江少宾:《地母》,原载2006年第11期《人民文学》,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张正顺:《早春的江滩》,原载《安徽散文五十家》(珠海出版社2006年版)
孔阳:《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原载2006年10月19日《新安晚报》副刊
钱续坤:《民间的红》,原载2006年第12期《散文诗》
钱红丽:《想象的穿透力》,选自散文集《低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版)
黄亚明:《抱着土块回家》,原载2007年第1期《岁月》
黄骏骑:《农家熬糖》,原载2007年2月3日《国家电网报》,入选《当代散文小品20家》(北京同心出版社)
黄涌:《现代诗意里的胡适》,原载2007年6月16日《天津日报》副刊
江南雪儿:《味道在尘世》,原载2007年第10期《散文》,入选《2007年最佳散文选》(北方儿童出版社)
章宪法:《如是人鱼》,原载2007年第10期《读者》(原创版)
张向荣:《叙述与独白》,原载2007年第10期《散文诗世界》
毕家桢:《孟春夜深时》,选自散文集《心灵的痕迹》(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余芝灵:《空旷》,原载2008年第2期《散文诗世界》,入选《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王子龙:《天堂蜂群》,原载2008年4月19日《文艺报》,转载于《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4期
吴垠康:《三问六尺巷》,原载2008年4期《雨花》,入选《2008年度中国杂文精选》(漓江出版社)
夏兰吉:《乡音如魔》,原载2008年7月5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
耿耕:《与一位故人夜谈》,原载2008年第6期《青海湖》,入选《2008年值得中学生珍藏的100篇散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汪军:《龙山大隐邓石如》,原载2009年1月6日《新安晚报》副刊
徐后先:《下夹河,梨花洁白的叙述》,原载2009年第2期《散文诗世界》
李皓:《雷池》,原载2009年第1期《散文世界》
胡竹峰:《刀马旦》,原载2009年8月21日《郑州晚报》,转载于2009年《文化河南》杂志(秋季号)
孔银姣:《那个黄昏的树向我跑来》,原载2009年第7期《文学与人生》 这么多的力作,彰显了枞阳作家的文学高度,可喜可贺! 不足平均数,少了点。 是否就是这本 没我的吗?还要50一本啊,不买 当年通过《安庆日报》,有幸拜识过其时的副总编周锦宏,编辑黄复彩、沈天鸿等大师
只因才疏学浅和工作变动的原因,没能延续下来 舒芜:《〈饮冰室诗话〉校点后记》,选自《〈饮冰室诗话〉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存目)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原载1961年第5期《文艺报》
舒芜;鲁谼方桐城人哦。 风飘飘真博学多才!
舒芜的家族是标准的桐城人。其先祖一直在桐城的鲁谼山中打猎,故称“鲁谼方”,又叫“猎户方”。鲁谼方最早出名的是方东树,著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在当时颇有影响。舒芜的曾祖父方宗诚为东树从弟,从之问学。方宗诚为曾国藩幕僚,任枣强县令,晚归筑“九间楼”,现犹存,方宗诚子方守敦为清末民初地方有名望的绅士,擅诗词,精书法,随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且捐献自家房产,对桐城的教育贡献巨大。方守敦子方孝岳,娶著名学者马其昶女马君宛,生一子,即舒芜,不久方马二人即离异。
同时,舒芜在文化大革命“胡风案”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终成落魄文人,于今年病故。 于今年11月3日病故,在我印象中要早个把月哦。
同时再学习“也算好人”的详叙。
回 10楼(风飘飘) 的帖子
我搞错了,是8月18日,那几天好象234发过关于他去世的贴子。 你攒够四块五,我也攒够四块五,我们就可以去民政局结婚了。 楼上你好!请不要再发和主贴无关的回复! 也来发个无关的,恭喜风版主,希望和企人版主共同搞好这个版块。个人以为,一个民间网站水平如何,一是看历史人文,二是看原创作品。尤其是前者,当其它贴子石沉大海的时候,一个与当地风俗历史有关的好贴数十年后还能供后人把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