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 发表于 2009-11-8 14:48:43

警惕借“禁酒令”实施短信诈骗

社会经济的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联系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手机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使得犯罪升级。近期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进行的轰轰烈烈,而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最近抓“酒驾”风声紧,事主担心家人酒后驾车被抓拘留的的心理,以“酒后驾车被抓能私了”的诈骗财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且涉案金额都较大,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查,近期我省已出现多起此类案件,随着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的继续进行,该类案件继续发案可能性较大,请广大群众起高度重视。

一、简要案情

1、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居民刘女士睡梦中被短信吵醒,打开一看,发现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老婆,我酒后驾车被抓,速打5000元到这个农行卡上可以私了,具体情况等我回家再说,账号……否则会被拘留,户名某某。”

2、10月20日下午市民高女士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显示手机号是一个陌生号码,短信内容显示为:“老婆,我酒后驾车被抓,手机被没收了,暂借朋友手机给你发信息,你速打3000元到银行卡上,可以私了,不然,我就要被拘留了,详情回家再说,银行卡账号……”

二、案件特点

1、作案工具:手机一部,银行卡一张。


2、作案手段:利用短信的形式发给受害者。


3、作案对象:以随机的形式发给群众。

三、手机短信诈骗特点
1、家族型、团伙型,专业化发展。手机短信诈骗已呈明显团伙型作案,有松散性,也有家族型;既有国内,也有国内外相勾结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相当明确,有专人利用“短信通”短信群发系统,24小时编辑发送短信息,另一些人专门利用科技手段制作假卡、假证,负责诈骗犯罪的最后环节。从近几年查获的案件中,高危人群为:福建、河南籍为多。

2、跨区域作案,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分子一般使用假身份证办理银行账户,作案使用的手机也全部是无须身份证开户登记的,诈骗手段多是跨地区作案,无特定目标,涉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大量的不良违法短信频频出现不仅大量透支了手机话费,严重影响了公共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也造成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质疑,极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3、手法日趋隐蔽,反侦破能力增强。随着通讯科技不断发展,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诈骗技术含量也不断增高,反侦查能力也不断增强,犯罪分子利用假身份证办理各类证件,雇佣外来人员替他们提取赃物,难以确定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及踪迹,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带一定难度。

四、防范建议
手机短信是以文本交流方式,方便广大手机用户交流资讯、传递情感的首选途径。如何保护用户权益,需全社会联动加强协作,防堵源头,确保社会稳定。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防范措施,在重要地段张贴或发放宣传单;建立治安预警短信免费群发短信平台,提醒和告诫群众辨别手机短信诈骗行为,以防上当受骗,鼓励群众对手机诈骗的举报,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加强技术封堵。相关部门应会同电信部门加紧研制短信过滤技术,严厉查禁销售、使用随意显号软件的非法活动,力争通过技术手段堵截有害、欺诈短信的传播通道。
3、全社会联动,共筑防范体系。地方政府应联动通信、银行、公安等部门,建立防范机制,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打击手机诈骗活动。全社会共同协力,从源头上堵截、遏制短信诈骗犯罪的蔓延,稳定社会,确保社会和谐发展。

何休 发表于 2009-11-8 15:46:51

骗子的技俩也在与时俱进,大家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借“禁酒令”实施短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