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满满都是正能量
一位残疾人周正学感动人心事迹!敬请网友百忙之中抽空阅读周正学真实帖文。感谢大家!
我之前经常路过枞阳周潭镇街道、菜市场见过摆小摊卖茶叶、做小生意的残疾人,但准确的说,不知道他姓氏名字;也多次听身边人说周正学自己是残疾人他始终做好事、不计名利、不分亲疏的做好人好事的感人事迹。
小编今天在博客看见(左文)2015年的一篇报道,非常感动人心!分享一下;【真正与周正学面对面的相见,是一个冬日阴冷的下午,是在七井村的一位老先生家里,老先生之前多次极力举荐,希望我能够好好的宣传一下身有残疾、行施小善、集存大爱的周正学。见面之后,感觉面前的周正学身材羸弱和矮小比想象中要单薄许多,稍稍寒暄几句,周正学从一个文件夹里掏出了他在乡间做“好人、行好事”20多年的事迹和生活现状材料,材料由钢笔写成,娟秀的小草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字,可见他为我们见面精心准备了一番。
今年50岁的周正学有初中文化,是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独山组居民,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身材矮小、腿脚行动不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家人的呵护和个人努力下,周正学从吴桥初级中学毕业,作为一个那个年代的标准文艺青年,他对文学的痴迷和执着,感动了在在省城一家杂志社工作、曾在七井村下乡的女知青,在这位女编辑的资助下,周正学在七井小街上开了一片小书店,购买和收藏的百多册经典名著、科普书籍和少年儿童喜爱的图画书以低廉的价格向外出租,尽管利润微薄仅能维持书店正常运行和生活的支出,但他依然决定每个周日对七井小学的学生免费开放,这一决定一坚持就是10余年,直到1998年乡村文化生活多样化、小书店经营不了歇业关闭。
如今,曾在小书店免费阅读过图画书、从七井小学走出去、现在天南地北各个行业工作的年青人,回家聚在一起常议的话题就是小书店带给他们的书香的、欢乐的童年记忆。
如果说“做好人好事”是周正学的立身之本,那么“勤奋好学”则是他的力量源泉。小书店经营时日长了,收入基本是惨淡状态,他一边精心将小书店维持在这种状态,一边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的学会了理发手艺,并在这年底举债筹资700余元在小书店旁续开了一家理发店,至此,周正学又多了一项做“好人好事”的技能,也因为如此,老母亲和爱人每日中午做饭时,他都要求她们多加一碗米,遇到吴桥、田埠 、彭桥和本村一些孤寡老人或智障人士来店理发,他不但免费为这些人士提供理发服务,还为这些需要关爱和救助人士提供一份适量的饭菜,七井村老村长周陶银多次对外界荐举、宣扬周正学的高尚亮举,说邻村的一个智障少年,曾在周正学的小理发店享受这一待遇10余载。
随着利润的积累和顾客审美观念的变化,周正学也与时俱进的提升自己的谋生和服务技能。1996年春季,他将小书店和小理发店暂时的关门歇业了2个月,到合肥“蒙妮坦学校”专心致志的学习美发美容新技术,学成归来后,他本可选择更好的地方开店售艺,只因放不下小书店和小理发店,他毅然将小理发店做成周潭镇区域内第一家美容美发店,把理发手艺做的风生水起,也把好人好事做得更加充实。
七井村敬老院常年供养着近20名孤寡老人,规模是周潭镇最大的,2009年夏天,一位非常熟悉的老人有近两个月未来理发,他打听到老人生病卧床不起后,不顾伤残的病脚正在发炎,大夏天的穿上雨靴,让爱人开着电瓶车送他到2华里之外的敬老院里送服务上门,那位躺在床上的老人长时间没有洗澡洗头,头发都打了结,身上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非常难闻,周正学不嫌不弃的搀扶着老人依偎在床边,先用剪刀将长头发剪短,再用推子耐心为老人理了个漂亮的小平头,感动得老人泪盈满眶。
2011年因残腿伤疾加重,致使身体后倾、不能长时间站立,周正学不得不离开熟悉而又喜爱的理发岗位,在周潭镇菜市场旁临街摆设了一个卖茶叶、卖品牌生姜的小摊,一边靠小本经营、薄利多销賺起的利润养家糊口;一边坚持不懈的以不卖假次商品、不短斤少两、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继续践行自己做好人好事的理想和信念。
周正学的爱人患有慢性哮喘病,不能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体力活,孩子正在镇上的一所初级中学读书,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肩上,日子过的很艰辛,本身就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爱与救助,可他却孜孜不倦的以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经典名言——“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为座右铭,执着而又认真地去做那些常人看不上眼、也难做到的好人好事,所以从理论上讲,周正学是一个矮小而又高大的残疾人】。
以上编辑 左文
看见文章后,我静静的坐在沙发想,他应该是位真正的好人,自己就是一位残疾人,始终坚持做好事,这种精神如何来描述呢?
敬请读者来描述一下吧……
这位(周正学)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心,笔者发稿时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回答是、好人做到底!
推荐 方出
2017-7-17 题头时,价格也不便宜,你知道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