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沟镇一位失联30年的流浪老人叶落归根
失联三十载的流浪老人返乡记父亲节前一天,枞阳县汤沟镇官锋村党支部书记吴安平,专程赴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从一座小荒山上,将本村老墩组村民、已失联31年的古稀流浪老人刘海山接回家,老人从此叶落归根告别流离失所、长期孤独的日子,也道出了一段真实而又难以让人相信的感人故事。
1988年,那是个难以忘怀的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海山,带着女儿离开妻儿,来到江西省寻找生活出路,一不小心,父女俩走失了,多番找女儿未果,他无颜面对亲人不敢回家,从此失联,30多年过去以至于人们认定他已经死亡。失散的女儿没多久书信回家,被家人接回。
屋漏偏遇连阴雨。时隔七、八年后,外出打工的儿子在工地夜间中毒意外身亡,妻子后来改嫁了,女儿婚嫁他乡,“刘海山”也在公安户籍上消失,他的名字在“老墩组”渐渐被人淡忘。
说来也巧。6月13日上午,在湖南省长沙市打工、回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探亲的年轻人吴先生,到家乡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采摘特别芳香的“栀子花”,意想今天返程湖南上班、采摘鲜花摆放在私家车内,一路可闻香味,思恋乡情。上山途中,吴先生发现山脚下独一而显眼的“住户”,依着5棵碗粗般的树、用绳子牵拉着带有补丁的油布而盖顶的破棚子,看上去既不能遮阳、也不能挡雨。棚内坐着一位胡子拉碴的男性老人,旁边摆放着碗筷炊具,一片狼藉,甚是可怜。好心的吴先生递给老人50元现金,自己上山去了。
不大一会儿,吴先生手捧鲜花下山,路过一片玉米地,有位身材矮小、瘦弱弓背老人在锄草,显得十分吃力,这不是垃圾棚里的那位老人吗。吴先生主动上前找老人闲聊。老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址,最后不赖烦地抛了句“你问这么多,能够帮我解决什么事呢?”,让吴先生吃了个闭门羹,但也结下了一段不解情缘。
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吴先生下山回家,陪自己的父亲美美地吃了顿午餐。眼望着面前的慈父,又联想起山上垃圾棚里那位可怜的老人,短短交谈中,发现老人应该不是“精神病”。此时此刻的吴先生动心了,决意要为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管天气炎热,他没有休息,再次来到垃圾棚,刘海山老人不在屋内,也不在地里,吴先生就在垃圾棚外足足等了近1个小时。
刘海山老人步履蹒跚地走来,见过吴先生问道,“你又来干什么?”。
“老人家,我送您回家去。”吴先生答道。
刘海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呆地望着面前的年轻人。过了会儿,老人垂下头,一个劲的摆手,示意不愿回去。
“让您的亲人来接您回家,愿意吗?”刘海山老人听罢问话,连连点头称是。
刘海山还能写得一些字,歪歪斜斜地写下自己是“枞阳县陈洲乡官锋村老墩组”的住址,又拿出了1张破损严重的一代身份证,但相片和字迹也很难辨认了。
次日一大早,吴先生揣着刘海山老人模糊不清的身份证复印件,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出发了。车子开了4个多小时,他首站来到枞阳县公安局。因行政区划调整,枞阳县已没有“陈洲乡”;又涉及到个人信息隐私,吴先生没能获悉到其他信息,好在门卫告诉他,“陈洲乡早年撤并为汤沟镇”。车子导航定位到汤沟派出所,民警确认汤沟镇有“官锋村老墩组”,但户籍没有“刘海山”。吴先生马不停蹄,几经周折来到“老墩组”,问了许许多多的人,都不知道“刘海山”,也不认识相片上的这个人。
已过午饭时间,吴先生忍着饥饿、没有停止寻找刘海山老人的步伐,终于遇见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她记忆起官锋村老墩组确有个“刘海山”,但这个人早在几十年前就“死亡”了。
失踪30多年的人还活着,让人真的不敢相信。“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人,年纪轻轻不去上班,自己开车不远千里,帮助个素不相识的穷光蛋找亲人,肯定不怀好意、是个骗子。”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尽管吴先生出示那张身份证复印件和再三解释,还是没有人相信,他只得疲惫驾车返程。但他很自信地断定这就是刘海山老人的家乡。
面对一些人的不信任,吴先生没有放弃做善举的信心。第3天一大早,吴先生三顾茅庐直奔刘海山老人的住处,告诉老人自己已找到了他的家乡。老人家像是在做梦,不相信这是事实,继后喜出望外,打开了话匣,聊起家常。吴先生一边陪着聊天,一边用手机拍下视频。
吴先生寻亲之路一波三折,二次驾车再赴刘海山老人的家乡,他这次直接来到官锋村村部,党支部书记吴安平听取介绍后,热情地接待这位远方的“贵客”,召集刘海山的姐姐、外甥等人士前来观看视频、辨认。
“那是我失散的老弟弟海山呀。好人,谢谢你啦!”刘海山的老姐姐看罢吴先生拍的视频,一眼认出了自己的亲人,拉着眼前“恩人”的手,老泪纵横。
吴安平书记又当场打电话给刘海山远在浙江省打工的女儿,告知她失散的父亲还健在。老人的女儿泣不成声,表示立马启程回家,去江西接回父亲。
吴先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此前的委屈和疲劳顷刻间烟消云散、误工及费用又算得了什么。临行时,他给吴安平书记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防备用,提供了刘海山老人住处的定位线路图。
6月17日,吴安平书记陪着刘海山的女儿及亲友,很顺利地找到了这位满头污垢的古稀老人。久别重逢,女儿双膝下跪,父亲搂着女儿的头、抚摸着她的脊背,父女俩失声痛哭。刘海山的亲友三番五次地打电话给吴先生,再三邀请见面付酬金,被婉言谢绝,连名字和住址都不肯留下。
刘海山经一番梳洗换装打扮,判若两人,他即将返乡叶落归根,当地的乡邻替老人高兴,蜂拥而至前来送行,向做好事不留名的吴先生和心系贫困人的村党组织竖起了大拇指,交口称赞。
流浪失踪31年的古稀老人刘海山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回家了,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关注,相关部门及时伸出了关爱之手。汤沟派出所很快为刘海山补录了户口、申办二代身份证;镇民政、社保等部门帮助他申报了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保障金领取等待遇;政府为他家的住房进行维修改造;铜陵市帮扶单位的市委办领导及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谢志平、夏旭多次去看望慰问老人;乡邻们送也来了土特产及新鲜蔬菜。
“我们之前错把江西好小伙当成骗子,对不起人家呀。品德高尚的小伙子,做善事不图回报不计名利,精神难能可贵,是个好人,当今社会少有啊。我们应该要为这个吴姓青年申报‘好人’,请党组织帮帮忙!”官锋村许许多多的群众主动找村党支部书记吴安平,如是说。
欣喜的是,细心的吴安平书记在江西吴姓小伙第二次来安徽帮助寻亲时,用手机拍下了他的私家车牌照,还保存了他的手机号码,找这个年轻人并非难事。记者接到报料后,采访了吴姓小伙,但他就是不肯提供自己的真实姓名。发稿前,官锋村党支部已代表百姓意愿,向江西省委宣传部发去求助信函,建议给予命名表彰,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刘毛腊)
向这位充滿爱心又不愿留名的吳姓青年致敬!点赞!!! 弘扬人间正气,营造良好风气,点个赞。 正能量,向好人致敬,吴安平书记辛苦了!愿好人一生平安! 感动,这是好人,这样执着行善的年轻人应该被表彰,无关其他,只是社会风气不能倒下! 品德高尚的小伙子,做善事不图回报不计名利,精神难能可贵,是个好人,当今社会的道德模范,建议给予命名表彰,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 值得我县群众学习!身边正能量事迹最能感染人! 值得我县群众学习!身边正能量事迹最能感染人! 从总篇的报道来看老人不是回不了家,而是心里有疙瘩不愿回家。
江西的吴先生不仅能在情理上感动了老人,让他愿意回家。而且能在围观群众的不解和质疑声中再行善举帮老人找到了亲人。
善心善举善能的美德再次弘扬在我大中华的土地上。
为吴先生点赞!!
好人啊,他吴先生学习! 好人吴先生一生平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