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转一解决”开辟发展新境界
“四转一解决”开辟发展新境界——铜陵市初步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朱 敏)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市按照“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的总体要求,坚持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四转一解决”发展战略,精心部署、真抓实干,推进城市全面转型,资源型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获表扬。这是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优秀之后获得的又一荣誉,将为我市大力推进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增添强大动力。
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市矿产资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采,工矿城市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到2010年,全市7座大中型铜矿山中已有5座关破。2001年以来,全市每年铜矿石产量仅在500万吨左右,铜精矿原料自给率仅为6%左右,特别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历史包袱越积越重,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09年,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市。
面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铜陵靠什么摆脱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面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桎梏,铜陵靠什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突破”,满足群众发展需求需要“突破”,破解“资源诅咒”需要“突破”……回答转型发展的历史答卷,“突破”是唯一答案。我市厘清转型思路,提出了“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把转型发展确立为城市发展的主线,明确转型路径为“四转一解决”,铜陵转型发展开始进入战略自觉阶段。
近年来,我市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构建了“一二三四五”转型体系。市发改委副主任方永杰告诉记者,一是抓住一个顶层设计,确立了“四转一解决”工作思路;二是强化两个结合,推进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三是实施“三市联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和生态市建设。四是突出四项机制,主要是抓好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五是实现五个协调,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举措持续发力,让我市跳出了靠资源吃饭的发展模式,开启了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单纯经济转型,而是整个城市系统的转型。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惟铜、超越铜”的发展思路,我市推进产业由资源支撑向科技支撑和先进制造业支撑转变,产品由中低端原材料向中高端终端产品转变,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首位铜产业,突出铜的精深加工、延伸铜产业链,做大做深做强铜产业。去年,我市电解铜产量达129.4万吨、铜材产量176.9万吨,成为电解铜净消费地区;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我市还着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三重一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主导产业转变。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729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0.6%。加速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能源、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得到较大改造提升。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18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9.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了8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4%。近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均在8.1%至16.6%之间;产业转型取得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1:59.5:35.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资源利用率快速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