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知道白云在哪吗?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7-4-13 19:06 编辑朋友,您知道白云在哪吗?
白云,这一耳熟名响的称谓,全国有许多地方都有,而人们对枞阳县项铺镇柳西村四面山叫白云的称谓却鲜为知晓。这个名称来历要从南朝刘宋时期说起,晋熙王刘昶(435-498),字休道,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刘宋时期封为义阳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怀疑刘昶有异心,刘昶被迫逃往北魏,在北魏历任侍中、征南将军等职,官至大将军,封宋王。据《南史》记载:“昶即起兵,统内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弃母妻,唯携妾一人,作丈夫服骑马自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因把姬手南望恸哭,左右莫不哀哽。每节悲恸,遥拜其母。” (《南史》卷十四列传第四宋宗室及诸王下)。这段文字是说刘子业要来攻打刘昶,他即忙发兵,他所统辖的郡县不听从他的命令,他知道打不过刘子业,连夜逃跑,把母亲和妻子丢下,带上一个妾跟随,临别时写了这首诗。因而四面山、白云的名字由此而来。曹松《中秋月》诗云: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曹松,舒州桐城人,晚唐著名诗人。 刘昶到魏后,没有回来。刘燮(470年-479年),字仲绥,宋明帝刘彧第六子,母为谢修仪。到泰始六年(470年)刘彧把儿子刘燮过继给他,并追封他为晋熙王,谢氏封为晋熙王妃。刘燮并在四面山东面为刘昶立祠,人称“安王祠”。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其弟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改年号为建元,刘燮由晋熙王降封阴安县公,后以谋反赐死。《宋书》地理志南豫州记载:晋熙太守领县。也就是说太守又是县的行政长官。《宋书》又载:“晋熙太守,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时分割庐江郡而设立。领有五县。户一千五百二十一,人口七千四百九十七。距州治陆路有八百里,无水路可通。距京都水路有一千二百里,无陆路可通。怀宁令,晋安帝时设立。新冶令,晋安帝时设立。阴安令,汉代旧名,隶属魏郡,《晋太康地志》上属顿丘。南楼烦令,《永初郡国志》、何氏志、徐氏志都未记载。太湖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因为豫部的蛮民设立左面、吕亭二县,隶属晋熙郡,后来撤销,明帝泰始二年(466年)恢复设立”(《宋书》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南朝梁 · 沈约)。阴安县。在晋朝属晋熙郡,阴安县的县治在石溪村与山河村。见《重修城隍庙碑记》照片。 晋熙王府在今天的项铺镇石溪村章庄,从章庄经皇家冲向东过四山颈,就是四面山,是当时驻军的地方。四山颈,可百度项铺镇的地图,有标识。当地有民谣:“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齐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南齐书》记载:“右一郡,县邑事亡。 弘农郡……寿阳郡……怀宁郡……宋安郡 、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南齐书》卷十五志第七州郡下)。公元480年阴安改为齐安,迁治于现在的石溪街。 晋齐武帝永明四年二月己未(486年),萧銶封晋熙王,除骁骑将军。齐安设置未变。天监十八年 (519年),张惠绍之子张澄,“澄初为直阁将军,丁父忧,起为晋熙太守”(《梁书·列传》·卷十八)。此时齐安称为晋安。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七月,夏侯亶与湛僧智击破魏军,萧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改编行政区划,恢复了南齐时的豫州编制,以寿阳为州治。夏侯亶同领豫州、南豫州刺史,坐镇寿阳,总控淮南,为萧梁守好北大门。夏侯亶轻刑薄赋,奖励农耕、减轻徭役,流散的百姓逐渐回来。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频仍夏侯;前兄后弟,布政优优。晋安又恢复为齐安。齐安这个名称,到宋朝时设石溪镇时,还一直称呼着。老百姓为感谢夏侯亶,在原刘昶的祠前面又立了夏侯亶宗祠,人称“二难祠”。祠里大门联是:世龙官历六郡;始昌学通五经。上联典指夏侯亶官历六郡三州,所得禄赐,随散亲故。正堂的对联:掞蔚春华,并安仁而称双璧;丰碑惠政,偕昆季以号二难。下联典指其弟夏侯夔,宽他厚有器度,为安北将军甚有威惠。夏侯夔,爱重人士,与兄并称“二难”,“难兄难弟”一词来源于此。人赞其兄弟才德俱佳。后来人们把这二个祠合称为“齐安院”。节庵取伯严元云:“秋色谪仙辞单父;春茶难弟寄齐安。” 王安石诗《白云然师》云“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柁工。昬昬老南北,应谢此髙风。”齐安院经过多年的风雨,已经是残破不堪,五祖法演在浮山受远禄大师开悟后,于元祐三年(1088年)到此开堂禅佛。据《罗湖野录》记载:“佛眼禅师。元祐三年。为舒州太平持钵回自淝川。是时二十一岁。而演和尚将迁海会。佛眼慨然曰。吾事始济。复参随往一荒院。” 、“而端禅师举之出世四面山。……昧宗师于积翠。而能依白云。”、 “五祖演和尚在白云。掌磨所。一日。端和尚至。首众僧于白云。”(《罗湖野录》宋 江西沙门 晓莹)等等。《续传灯录卷》也有相关记载。当时,前往白云开悟的禅师,纷至沓来,皆称“齐安院”为佛教祖庭。皇祐四年端和尚。归白云海会。坐寂,郭功甫为其塔撰铭有这样的话:“师之道。超佛越祖。师之言。通今彻古。收则绝纤毫。纵则若猛虎。可谓知言矣。昔人逢僧。话得半日之闲。尚见于诗。况学牧牛卒致乎醇。”后来机和尚来此,加以扩建,时称齐安寺,又称天兴寺、后称天真寺。《光绪续修桐城县志》有记载:“天真寺在白杨,宋僧祖机建。”(《光绪续修桐城县志》卷第四)。 唐朝诗人杜牧在当庐州刺史时,在齐安写下千古名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道他是爱上这里风景,还是爱上这里的姑娘。计有功《唐诗纪事》六五云:“或曰:荀鹤,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所谓‘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者也。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这个姑娘就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妈妈。世上有诗传: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也成了一段风流佳话。 因此,以“白云”命名的有白云区公所、白云医院、白云中学等,“白云”这一美丽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辛苦了,解释的十分详细 :):):):):):):) 太美啦,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直觉得白云美,但不知其所以然
学而时习之,谢谢先生开悟
如是这样那白云就要好好开发了,典故的出处往往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地方政府要多多发力啊! wxw999888 发表于 2017-4-13 22:27
辛苦了,解释的十分详细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无法 发表于 2017-4-14 08:12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知了哥 发表于 2017-4-14 12:07
太美啦,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直觉得白云美,但不知其所以然
学而时习之,谢谢先生开悟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a835929100 发表于 2017-4-15 20:50
如是这样那白云就要好好开发了,典故的出处往往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地方政府要多多发力啊!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出处存疑,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项铺这里?那诗作里提及白云的多了去,广州不是也有白云区,宣传家乡是好的,但总得建立在史实之上。 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户人家是我家 若只如初见 发表于 2017-5-27 13:31
出处存疑,白云生处有人家就是项铺这里?那诗作里提及白云的多了去,广州不是也有白云区,宣传家乡是好的, ...
王安石有句诗:寻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近九百多年后今天,对枞阳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yuyu俣俣 发表于 2017-5-28 11:21
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户人家是我家
王安石有句诗:寻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近九百多年后今天,对枞阳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