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你的心房 发表于 2017-2-20 09:58:19

铜陵新版美丽乡村牢筑“基本版”升级“标准版”

铜陵新版美丽乡村牢筑“基本版”升级“标准版”
义安夜话昨天
显示原图

美好乡村钟鸣镇水龙村全景。


美好乡村建设项铺镇柳溪村。

你印象中的农村是什么样?低矮破旧的房屋,随处可见的垃圾,坑洼泥泞的土路?如果你现在还对农村持有这样的旧观,那就错了。近年来,铜陵市不断加大农村建设力度,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挖掘特色乡风文明、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等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如今,乡村的环境变样了,农民的生活好过了,美丽乡村让城里人羡慕起来。“新农村、新气象”展示出铜陵市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铜陵市从2013年起迅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铜陵市美好乡村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并以“点美、线靓、面广”为推进思路,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四年来,铜陵市建成省级中心村92个,占布点规划3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整治 改造 提升”工程打造铜陵样本新农村

春节刚过,义安区西联乡的姚汪村处处充满生活气息。2月5日,记者来到村里。

村民汪延红妻子

“以前池塘水是黑的,哪敢在里面洗东西啊,现在水质非常干净,美丽乡村搞得就是好!”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66岁的陆承龙,他已经放弃了与子女去城里生活的想法,选择在村里怡然自乐。

“如今家家都通了水泥路,村里的垃圾每天都有人收集,路好、水好、环境好,我在这生活得很舒服。”

村民陆承龙

2016年,铜陵市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移风易俗为倡导,继续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全年共建设省级中心村25个、市县级中心村18个,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6个,在全市384个行政村6679个自然村开展了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已成为魅力铜陵建设的“新版块”。其中,义安区顺利通过2014年度省级考核验收,并连续两年入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群心村继犁桥村后再次获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倡导文明新风主题文化墙。图片来源:枞阳县委宣传部

环境整治重中之重。铜陵市突出规划引领,全面优化空间布局,以垃圾处理、安全饮水工程、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沟塘清淤、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十项基本建设内容为重点,开展以村口景观、雨污分流、村庄文化、重要节点整治为重点的提升工程,25个省级中心村共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67个,完成投资11927.9万元。

为让广大农村居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获益,铜陵市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覆盖范围,全面开展对自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健全环卫运行机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如今,和城里一样,农村也实现了垃圾定时有人回收,路面干净整洁,逐渐告别曾经的“脏乱差”。

去年3月份起,铜陵在各整治乡镇组织开展治脏治乱行动,集中整治乡镇建成区道路、居民小区等区域环境卫生,全面清理陈年垃圾,建立完善环卫清扫保洁机制,治理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拉乱挂等不文明行为,全面改善村镇人居环境,累计完成投资1亿多元,实现了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貌焕然一新。

移风易俗带来新乡风。铜陵市在抓好农村硬件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新建、改建社区服务大厅、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广场等农村文化配套设施,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挖掘乡村特色,遵循村庄肌理和风貌特色,打造了一批富有铜陵地域特色的美丽村庄。

“一村一品”多元发展。去年铜陵市有21个省级中心村入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申报成功率达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市农委着力培植“一村一品”,义安区分别制定了中心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态休闲农业等方面各有侧重;枞阳县围绕白茶、苗木、蔬菜等特色产业,并着力提升陈瑶湖示范区建设,引导培育一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园区。

据悉,2017年是铜陵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抓覆盖、上水平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拥江发展的关键时期,铜陵市将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清拆后整治、先整治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思路,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项目编制,迅速开展2017年中心村建设。其中,省级中心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标准版”的同时,打造不低于50%的“升级版”;市级中心村主要围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5项基本内容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基本版”。同时,大力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一批集产业特色、乡村风情、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型特色村;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2017年全市将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0个、市县级中心村15个。

提炼展示村庄主题文化成主体

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种上了花花草草;家家安装了化粪池,村头池塘砌上白石围栏,清澈的池水映着蓝天白云。看着自己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彻底变了样,一位枞阳县项铺镇柳溪村年逾古稀的老人不知道怎样形容她的心情说:“我一辈子就想能住在这样的村子里,如今你们把它变到了我眼前。”同时,她还在村干部面前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夸“好”。

2016年是枞阳县区划调整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成效的一年,该县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梯次推进,通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形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把工作理念聚焦在“提升群众的幸福度、激发群众的获得感”上,推动该县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该县共安排建设10个省级中心村、12个市(县)级中心村、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一批自然村环境整治。

建设过程中,枞阳县优化整合资源,坚持一本规划作引领,中心村建设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人文景观和产业基础相结合,注重进村入户调研、勘查和引进先进设计理念;一个主题显特色,根据中心村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每个省级中心村均提炼展示了村庄主题,如雨坛中心村打造“渔家灯火、祈福雨坛”,横埠谋道中心村展现“驿站古韵、谋道江南”,陈瑶湖水圩中心村彰显“星火桐东、圣地水圩”,长沙中心村绘就“花满江州、绿岛长沙”,充分彰显中心村地域之美、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枞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文化优先,充分展现中心村文化内涵,传承枞阳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彰显中心村特色和品味,先后建设了姚鼐陈列室、吴汝纶陈列室、麒麟发展展示馆、义津桃文化展示馆等,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2016年,枞阳县对横埠镇、陈瑶湖镇、麒麟镇、会宫镇、义津镇5个加强版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进行整治建设,对钱桥镇、义山镇、项铺镇、雨坛乡、长沙乡5个基础版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进行整治建设。整治后,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镇容镇貌焕然一新,项铺镇老街环境卫生明显改善,雨坛乡水草丛生的水塘清淤整治后建成临水休闲广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合“三线三边”工作,10个乡镇建成区绿化、建筑立面得到质的提升,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2016年也是枞阳县自然村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自然村整治坚持以营造宜居环境为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各乡镇均确定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试点村,并实行常态化保洁,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农村垃圾长效机制真正建立并逐步完善,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民生工程提升环境惠及村民

“脱离旧屋以前只是理想、住进新居如今已成现实”;“一家四口八手辛勤筹资金、万砖千瓦百工精心建新屋。”今年春节,看到枞阳县会宫镇晓春中心村村民张兄美家新楼房的村民,都被张兄美亲手创作书写的两副春联吸引。50岁的张兄美说,这两副对联最贴切地表达了他2016年的心情。

今年春节是张兄美过得最开心的春节,这得益于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在土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的他在2016年建起了新楼房,并在新房子里过了第一个春节。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种几株花木苗。

立春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我就和妻子一起在房前种下了紫薇、桂花。新房建起来了,我要让周围环境更美些。现在的新房就是建在原先的危旧房址上,我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建一个新楼房,让家人住得更舒适,但受经济条件限制,一直没能实现。2016年,铜陵市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村里为我申报了危房改造民生工程补助,加上家里多年积蓄,终于圆了全家人的新房梦。

张兄美

2016年,市住建委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累计完工3776户,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的122%,其中,超过半数改造户均为枞阳县村民。为将好事办好,铜陵市在全面调查摸底、严格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制定了《铜陵市农村危房改造2016—2020年度计划表》,印发了《铜陵市2016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细化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改造对象与补助标准、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督促县区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户。铜陵市组织人员深入各村,逐户核实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信息并建档立卡,确保精准到户,优先支持贫困村危房改造;按照农户自愿申请、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县(区)级审批的程序,确定危改对象,张榜公示结果,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补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结果;会同市相关部门进村入户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进行多次检查,全面掌握每户危房改造的真实情况,确保危房改造规范有序。

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市住建委强化日常调度和督查,按照月督查考核通报、季调度分析、年危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对全市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定期的全面督查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落实整改。同时加强对危改工程的质量指导。尤其是在加快推进枞阳县农村危房改造中,铜陵市结合精准扶贫,在中央和省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每户增加0.3万元,达到2.3万元;修缮加固每户增加0.15万元,达到0.75万元;建档立卡其他贫困户重建房屋每户增加0.2万元,达到1.2万元,修缮加固每户增加0.1万元,达到0.5万元。这一做法走在全省前列,危改补助标准在全省最高。2016年10月中旬,铜陵市当年县区农户危改验收和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就全部完成,真正让贫困居民安居安心、乐居乐业。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乡村之美,美在文化,美在韵味;乡村之美,美在丰富内涵,美在各有千秋。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灵魂故里。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村民们不用再过双腿裹满泥巴的日子;小桥、流水、人家,村民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古诗中的诗意与美景。美丽乡村,俨然成为铜都这座工业城市的新名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铜陵新版美丽乡村牢筑“基本版”升级“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