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管家” 做城市“保姆”
当城市“管家” 做城市“保姆”来源: 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编辑:卢璇洁 2017-01-08 09:53:36
当城市“管家” 做城市“保姆”
——2016年我市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铜陵新闻网讯(记者 李莉)有人说,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最大的名片,那么,赋予这张名片内涵的,离不开城管人。
市城管局组建于2004年7月。多年来,该局全体员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6年,该局着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推进市容管理、自然村环境整治、查违拆违、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考核等重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创新管理 当好“管家”
城市管理,重在创新。为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缝隙,2016年,我市大力推进城管执法网格化,全市共设置网格120个,网格员222人。其中,在枞阳县22个乡镇组建了城管中队,并开展人员培训,实现全县域城市管理的全覆盖。铜官区整合城管机构,积极推行“队伍上交、管理下移”。义安区积极探索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将城管执法的重心下移。郊区将城管局从征收拆迁中心剥离,对占用城管编制的9名工作人员调回。铜陵经开区组建了城管执法局,明确了职责,理顺了体制。
积极发挥数字化城管作用,去年12319城管热线受理各类投诉486件,结案率98%。不仅如此,市城管局进一步强化户外广告管理,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门头店招185块,灯箱、流动店招279块;完成门头店招的整治更新88块;发布各类大型户外公益广告88面。在查违拆违、治理渣土泼洒问题上,去年该局成立了督查考核小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考核一通报。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设136057.46平方米;处理各类泼洒问题投诉举报151起,处理道路污染事件247起。
不辞辛苦 美化市容
干净、整洁的市容秩序已成为铜陵市名片。今年元旦假期,全市环卫保洁人员1500余人奋战在禁放一线,轮流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取证、及时清扫。一年365天,环卫工作人员每天服务在城市一线,“白加黑”“五加二”,不辞辛苦。
2016年,全市环卫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市区1876万平方米主次干道中,702万平方米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在环卫作业机械化方面,市区1439万平方米可机械化清扫面积中,有852万平方米实现了机械化清扫。投资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改、扩建6座,购置各类环卫专用车74辆。为进一步强化城区管理和督查工作,2016年,市城管局开展了市容环境系列整治行动,取缔占道经营、出店经营123654起,整治夜市排档4589起,整治烧烤摊点2861起,整治占道修车、洗车3582起,整治流动水果车、流动蔬菜车3378起,整治背街小巷问题1014起,下达督办函57份。
城乡一体 力求长效
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了城市整体品位。而城乡一体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初步形成,则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2016年以来,市城管局着力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重点开展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治。整治中,清理陈年垃圾4.48万吨,清理公路、河道沿线近1140公里,新建垃圾池825个,投放垃圾桶3200余个;清理乱堆乱放38200处,拆除残垣断壁3923处,清理河渠沟塘4902处,清理暴露垃圾7743吨。正是这些强有力的整治,推动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的建设。
此外,积极推进枞阳县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推行全县乡镇垃圾运输市场化,对中转后的垃圾运输和处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确定两家单位,于去年9月1日正式运行。同时,积极推进枞阳县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已与皖能发电集团签订协议,拟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垃圾分类 循环利用
2016年11月25日至12月30日,全市城管系统在各广场举行系列“开放日”活动,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和城市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做到了全覆盖。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累计清运、处置生活垃圾12.7万吨,其中,铜陵海螺垃圾处理厂处置生活垃圾9.8万吨,组织外运处置生活垃圾2.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我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进入试运行阶段,在30个住宅小区、35所学校、1个乡镇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全部投入运行。总投资1.5亿元、年处理建筑垃圾200万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再利用项目也顺利推进,铜陵海螺生活垃圾处理二期项目、安徽皖能环保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正式签约。这些举措,保证了城市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铜陵要闻 管理与建设兼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