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客 发表于 2017-1-5 10:50:17

嗨南京,600里外的枞阳小城故事

本帖最后由 日暮乡关客 于 2017-1-5 10:55 编辑

嗨南京,一个600里外的,曾经和你的命运深刻相连的这座十万人口的枞阳小城,今天也面临相似的变迁。今天我也记录一下这个小城终将逝去的历史。

李白---长干行·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陶侃惜阴亭和洗墨池
扫云初上惜阴亭,亭下芊芊草色青;碑刻不随城市改,渔矶聊待贾帆停。山围春树年年雨,江映寒芒夜夜星;射虎纵横今始灭,谁将辛苦献王廷。

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
天京事变后,清军加紧围困天京(今南京)。1858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在安徽枞阳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商讨决定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的方针,共同破江北大营、援救天京的策略。这次会议对太平军扭转不利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并取得三河大捷。

渡江之战中线指挥部
1949年4月21日,渡江之战中线率先突破长江天险。

上码头是枞阳古镇最早的水运码头。从西汉直至明清,它为我们留下了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王安石钓鱼台、黄庭坚读书处、童自澄辅仁会馆、钱澄之北山楼、安徽第一所女子新学倪家大屋等众多的文化记忆和太平军会议、渡江之战中线指挥部等影响中国历史的旧址。
据说,早年的枞阳老城是有城墙的,很久以前就称作市。城墙依山势水形建造,西门位于连城湖的黄花桥附近,东门在四望亭脚下与今天的“枞川商贸城”之间,南水北山,居民千余家。城内著名的园林楼阁有钱澄之的“北山楼”,易谦的“金茎楼”,钱源启的“苏山”。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桐城派”的崛起就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
在辅仁会馆的影响下,此后枞阳形成了煌煌十几个文化大家族,譬如方以智、方苞家族,左光斗家族,吴应宾家族,钱澄之家族,何如宠家族,刘大櫆家族,姚鼐家族等等。他们把易学与科学相结合、文学与哲学相促进、中学与西学相会通、考据学与义理学兼用、实学与玄学兼顾,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中国文化的家族式贡献,全国罕见。
明末清初之际,钱澄之虽然生逢乱世,历经劫难,但他依然为倾覆的庙堂忧心烈烈,为黯淡的文坛扼腕叹息,一生创作了270多万字的诗歌文章,被后世学者誉为“诗史”。他的易学研究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不朽的名篇。400多年枞阳镇,辅仁会馆的书声朗朗,传承着中国的文脉。现在流传在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法,就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枞阳人吴汝纶传播的。




























十月的枞川古城。菊黄蟹肥,丹桂飘香。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峰色晴开天柱晓,涛声夜送海门秋。
随班坐听趋衙鼓,出郭看收下网钩。
君过枞阳劳借问,射蛟台畔北山楼。


五月的枞川古城。波光桨影,艾香满街。

枞江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
几个渔翁趁新水,江头无数棹歌声。





这一篇是回应南京一网友老城怀旧的。这几篇文章是综合自己这几年所读的枞阳美文和美图,编辑而成,现与大家共享,唯一目的是宣传家乡。

海之恋 发表于 2017-1-5 13:51:59

感谢楼主分享,大美枞阳!

张家港金安快39 发表于 2017-1-5 15:34:10

只可惜了青石板,上段时间回家做冬至,看见池州几个大车把枞阳的青石条天天往池州拉,这以后也许拿钱也买不到了。

日暮乡关客 发表于 2017-1-5 19:09:12

青石板才值钱,池州人的眼光咋比我们强呢?

感触 发表于 2017-1-5 20:08:32

谢谢楼主让我们分享枞川大地历史的雅现代的美!还望政府尽心尽责更加谋化好大美枞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嗨南京,600里外的枞阳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