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合共进,唱响枞阳发展“好声音”
加速融合共进,唱响枞阳发展“好声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一
2016年12月27日08时59分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枞阳在线周刊、枞阳在线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从即日起,开设《推进融合发展,建设“四个枞阳”——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专栏,全面展示枞阳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加快建设“四个枞阳”的新亮点、新成效。敬请关注。
http://img.anhuinews.com/0/02/66/00/2660054_044022.jpg
11月26日,省皖西革命老区调研组在走访了泰阳织造、东星部件、朝龙米业等几个枞阳传统产业的几个代表性企业后表示,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枞阳的实体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很不容易。“村淘”服务站代购员章保权说,政府很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他的“村淘”服务站里的背投电视、电脑等都是政府免费配的,在房租上也有一定的补贴。……经过区划调整一年来的实践,枞阳融入铜陵的思路更清晰清新、发展措施更有力有效,枞川大地遍传发展好声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有望首破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首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先谋势,落子新棋局 5月3日、4日,市委、市政府接连下发“加快县区经济发展”和“加快推进跨江联动发展”两个文件,善弈先谋势,枞阳顺势而为,开展“规划建设引领年”活动,与铜陵市联动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和“拥江发展”的战略视野来“跳出枞阳看枞阳”,来谋划沿江产业带和合铜经济走廊“二廊”,规划县城片区、东部片区和北部农林旅游片区“三片”,构筑新楼工业园、桥港工业园、横埠汽配园、物流产业园(江北新区)、汤沟水产经济园、花木产业园“六园”,建设岱鳌山、菜子湖等旅游休闲区“九区”,打造农业发展八大特色板块。加速区域合作进程。G347一级公路打造枞阳“加速度”;在全市率先开展的“重点项目协调月”活动塑造枞阳“新风貌”;“三位一体”招商机制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大唐集团、中国500强万华公司、香港庆港公司等先后进驻枞阳。前11个月,全县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重点在谈亿元以上项目23个。
调转促,“集聚”促转型 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加速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两个新兴产业,依托金誉金属、玄武岩纤维的新材料产业,依托35个规模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正在谋划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挖掘、整合县域风力资源、光伏资源、农作物秸杆资源,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3亿元的三公山风电项目已经省能源局核准,建设规模100MW的枞阳(大唐)风电项目已经县项目评估会核准;生活垃圾发电项目进入选址阶段;投资30亿元的万华秸杆板项目签订初步协议,目前全县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产能超20万吨,初步形成生物质能产业板块。省级项铺雨具产业集群镇获批。推动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专项基金,枞阳电子商务产业园、旗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50多家。“农村淘宝”项目基本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100个农村级服务站。积极参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枞阳菜子湖流域生态示范工程已完成评审。积极构建金融超市,举办了4场银企对接会,累计签约金额19820万元。推动形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格局。东北部苗木花卉和畜禽产业带,中部黑猪、水禽、林茶产业带,东南部粮油和水产品产业带三大农业产业带快速集聚。白云生态园林、恩胜现代家庭农场等集设施农业、休闲娱乐、体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开展水稻、水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创建,陈瑶湖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率先转型升级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已完成进组、户现场测绘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在横埠镇横山村和钱桥镇钱桥村开展先期试点。在义津、会宫、周潭和陈瑶湖4个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完成会宫、周潭小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枞阳大闸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00余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个、家庭农场517个。
http://img.anhuinews.com/0/02/66/00/2660057_184564.jpg
供给侧,改革促增长 去产能方面,逐步淘汰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琉璃瓦等行业落后生产设备,支持企业“机器换人”或进行智能升级。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制定实施“僵尸企业”处置方案。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与安徽华强集团、市造船业协会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盘活东方造船资产。去库存方面,出台去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意见,推行公租房、棚户区和拆迁等货币化安置政策,今年实施的上码头改造项目全部实行货币化(房票)安置,全县货币化安置率全市第一。前11个月累计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4.23万平方米,增幅34.67%。去杠杆方面,核销不良贷款0.72亿元,化解处置不良资产2.9亿元。我县对受灾企业续贷和新增贷款减免担保费,并对灾后恢复重建新增贷款按基准利率贴息。降成本方面,规范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打造政府权责清单“升级版”,持续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创新服务举措,全面实施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截止10月底,全县发展内资企业550户,私营企业3598户,个体工商户18865户。减轻企业税负2300万元,办理各项退税744.64万元。成立国有独资融资担保公司,充实过桥资金,破解企业“倒贷”难题。补短板方面,G347、泰阳织造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相继开工。全年预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9个,完成计划104%;竣工项目16个,完成计划106%;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完成计划102%;大新专项目累计完成45亿元,占计划104%。生态文明持续增强。启动了“生态建设提升年”活动,一批循环经济类、节能减排类项目列入国家、省及“双示范市”建设项目库。预计空气质量指数(AQI)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30天以上。(文/刘静图/黄言为 王章志)
编辑: 王长学
“四个枞阳”, 是哪四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