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16-12-21 23:28:46

对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一诗考证

对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一诗考证渡航《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作者:杜牧   这首写作时间,是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杜牧在池州当刺史,他的老朋友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病相怜,故九日带张祜到齐安之地登高,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诗的大意是说,在这秋天烟波浩渺的长江上,雁,指张祜,老朋友你刚刚来到,我没什么东西款待,我提着酒带你过江到齐安去玩一下,我们放怀畅饮,也酬和这久违的情怀,我们都像菊花那种孤独,乘这菊花盛开的时候,我们酣醉而归,今朝有酒且开怀吧,不必对这夕阳西下有什么伤感,人事变化历来如此,你看那牛(刘封,刘与牛同音)山依然,这里曾是阴安县城,已经无存,物是人非,沧桑变幻,世事本如此,老朋友你还有什么必要为心中的不快而流泪呢?    这首过去有人认为是杜牧带张祜到湖北黄州的齐安写的,我认为不对,无论从诗意上还是地理位置都解释不通。    齐安郡设在现在的枞阳县石溪镇,而石溪距池州只有长江相隔,石溪在江北,池州在江南,水路距离不到三十公里,乘船如果顺风只要半天时间不到。张祜拜访杜牧,杜牧一下把张祜带到湖北的黄州,无论是从距离还是从时间上也是不合理。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南齐书》记载关于齐安郡县设置在同一目录下有四条:“1、齐安郡 :齐安、始安、义城、南安、义昌、义安 。2、西汝南郡 :北上洛郡、齐安郡 、齐康郡 、招义郡 。右五郡,不见属县。3、上庸郡:上庸、武陵、齐安、北巫、上廉、微阳、新丰、新安、吉阳。4、右一郡,县邑事亡。 弘农郡……宋安郡 、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那就是说全国当时有四个齐安郡,后面一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是因为南齐公元479年4月20日,宋刘燮因不满南齐的统治,南齐高皇帝萧道成一怒之下,派号称二十万人军队进行剿杀。“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遵考之子也,与褚渊……”(《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第135卷【齐纪一】)。可见当时是一片荒凉,南梁时设了齐安郡,但户籍不多,郡治设在石溪镇。因为唐朝《舆地志》淮南路篇章丢失,导致后来许多历史学者对许多地名争论不休,但从历史尘埃里还是找到一些信息。    在宋诗我看到了诗人周弼(公元1194——1255年),到石溪,写下了《齐安早眺》诗:“昔日干戈地,凄凉古塞情。军同民杂戍,州与县分城。野旷孤鸿绝,沙寒一骑行。十年生息后,人尚怯论兵。”州与县分城是指阴安县城外还有一郡,为侨置顿邱郡,史料上可查。这首是诗人周弼在石溪,齐安之地的凭吊怀古之作。再看宋代判府御带马帅安抚节使太尉孟侯珍翰,题书于浮山隐贤岩石壁上:“昔年道友到齐安,今日重来只一般。讯(手)乘时推出世,淮山深处是浮山。”道兄住浮山,拙偈赠行琪和尚。浮山华严禅寺住持传法僧蕴道立石。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秋八月十五日。石刻长1.4米,宽0.9米。此诗现在还保留在浮山隐贤岩石壁上。这是孟珍翰拜访他的老朋友行琪和尚时留下赠诗。    以上证明到宋朝时,人们还把石溪镇这个地方称齐安之地,石溪务当时管辖的范围是相当于现在枞阳县区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杜牧这首诗是到石溪来而作。

渡航 发表于 2017-2-8 22:02:25

祝各位新春吉祥!

枞川老者 发表于 2017-4-15 17:27:17

渡航 发表于 2017-2-8 22:02
祝各位新春吉祥!

赏学,近问安好

渡航 发表于 2017-4-16 02:34:58

枞川老者 发表于 2017-4-15 17:27
赏学,近问安好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枞阳惠耳助听器 发表于 2017-4-20 10:17:41

偶尔来赏诗,不一样心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一诗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