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16-12-8 21:46:50

千年古镇—石溪(二)

(因为文章太长,后续再传。转截本文,要经作者同意!)一、石溪镇沿革    石溪镇,有石有山,有溪有水。白荡湖水系称为东海梢,又叫淮海。石溪是锁淮河到长江这条南北黄金水道咽喉之地。从袁子港到舒城、六安、寿春、合肥,是安徽省内的一条大运河,据史料记载,唐庐州刺史罗珦发动民工修理了这一河道,罗珦(昌)河就是这样来的。以前,白荡湖水系与巢湖相通,后来由于庐江地震带多次发生,加之泥沙堆积,使白荡湖与巢湖逐渐隔开,直到1958年这条水路才切断。明、清时期,人们乘坐船上行庐江万山镇大枫叶树改乘小船至舒城、六安、合肥、寿县等地,下到大通、铜陵、贵池等沿江及江南地区。石溪有句民谣: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
   石溪镇的历史可上朔汉代。汉代封侯的子孙是在父辈封地上加封的,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时封刘邦封自己儿子刘长淮南王,汉文帝封刘长儿子刘安为淮南王,汉景帝封刘安的儿子刘不害为阴安侯,现在周围地名有刘封(柳峰,因读音相近而误)山、刘门、刘家大屋、刘园、刘坂、刘(柳)子寺等。《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也就是说,汉武帝是经过这里海,到金銮殿休息后北上的。《南齐书》州郡志有这样记载:晋元帝永昌“十二年(公元323年),刘义庆镇寿春,后常为州治。抚接遐荒,扞御疆埸。领郡如左(下):南汝阴郡,建元二年(公元前139),罢南陈、左郡二县并。慎汝阴宋安阳和城南顿阳夏宋丘《永元元年地志》无。樊《永元志》无。郑《永元志》无。东宋《永元志》无。南陈左县《永元志》无边水《永元志》无。晋熙郡:新冶、阴安、怀宁、南楼烦、齐兴、太湖左县。……。”永元是汉武帝年号,从公元89年到105年3月止,这一段文字同时说明二个问题,一是阴安县在军事上为刘义庆统管,二是《永元元年地志》就有阴安县记载。
   三国时期,鲁肃曾在鲁庄设有衙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县衙的大门和青石门墩,东南边街道是现在的小街叽。1682年重修城隍庙碑记:“今上御极之五十六年季秋之暮,里中城隍成,董事诸同咸集于庙,梓人诸署其名于梁。余曰:是役也,成于神非成于人也。昔吕蒙代鲁肃为都督兮,桐之南为阴安,其县治据于柳峰西麓,五代时,刘宋因之城隍之建,殆于是始,当时女墙迤逦,官舍参差期间,厕以层楼巨室,刻角飞檐,极宏壮美,为之观有十百于今,兹构者,而今则维庙独存,岂非以神为灵昭昭,故有兴而无废欤。欠然自我朝之初,余挨祖鲲,募而新之,鲲之前,余不得而知唉。则从鲲而新之者,又乌必求之于后人哉,同人曰:信如斯言,则古今人事之推迁而虚名之,不可皆可作是庙观也,顾众善其可误乎?余曰:好善者,不求名而推于人,为善之心则其名不可误。同人曰:唯唯退之而书之,作隍庙碑记。柳塘王树泽敬题”。《重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新建城隍庙内,另有募捐功德碑残碑二块,三块碑记有360多年历史了。


重修城隍庙碑刻

    三国时期,浩渺的白荡水面的白荡湖水面,是战鼓咚咚,杀声震天,战船斗楫。《 桐城县志》记载: 建安十九年(214)甲申,夏四月,孙权帅吕蒙及鲁肃攻皖。拔之,获太守朱光,以吕蒙为庐江太守。(分桐地为二,其南曰阴安县,城柳峰山之西。其北吕亭左县,城鲁谼山之东。) 张辽救皖,闻城已破,筑垒于南峡戌。(《 桐城续修县志》卷第二十三【杂记·兵事】)
    公元479年4月20日,宋刘因不满南齐的统治,南齐高皇帝萧道成一怒之下,派号称二十万人军队进行剿杀。“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遵考之子也,与褚渊……”(《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第135卷【齐纪一】)。《南北史演义》也有同样的传述:“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朕虽闇昧而有志焉。夫昏明……降宋晋熙王燮为阴安公,江夏王跻为沙阳公,随阳王……世胙江南,作为魏藩,乃发兵数万,号称二十万人,归……”《南北史演义》(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废主出宫,弑魏帝淫妪专政)。可以想象当时方圆几十里是火光冲天,鬼哭狼嚎,血流成河,整个阴安城也化为灰烬,到处是尸骨遍野,瘴气弥漫,一片荒凉。以致行路过往的人们白天不敢行走,人们沿水边向南,经石溪过渡。由于石溪渡口,石溪镇就逐渐形成。
    石溪镇又称齐安。章庄府为南宋侨置顿邱郡,与阴安县同时毁灭。据《南齐书》记载,南梁置齐安郡,治所设在石溪镇下街,因在编人户很少,随着朝代更替,自然消失了,人们习惯上把这片区域称齐安之地。需要说明一点,《南齐书》记载关于齐安郡县设置在同一目录下有四条:“1、齐安郡 :齐安、始安、义城、南安、义昌、义安 。2、西汝南郡 :北上洛郡、齐安郡 、齐康郡 、招义郡 。右五郡,不见属县。3、上庸郡:上庸、武陵、齐安、北巫、上廉、微阳、新丰、新安、吉阳。4、右一郡,县邑事亡。 弘农郡……宋安郡 、齐安郡。凡四十五郡,荒或无民户。”(《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1400年前齐安郡衙门石狮

    隋、唐因《淮南路*舆地志》遗失,无法考证,但从一些诗词文字里可见睨端。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安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九日齐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宋代诗人黄庭坚从石溪游浮山写道:“横阁晴虹渡石溪,几年钥锁镇瑶扉。洞中日月真长久,世上功名果是非。叱石元知牧羊在,烂柯应有看棋归。若逢白鹤来华表,识取当年丁令威。”诗人周弼(公元1194——1255年),到石溪,写下了《齐安早眺》诗:“昔日干戈地,凄凉古塞情。军同民杂戍,州与县分城。野旷孤鸿绝,沙寒一骑行。十年生息后,人尚怯论兵。”宋代判府御带马帅安抚节使太尉孟侯珍翰,题书于浮山隐贤岩石壁上:“昔年道友到齐安,今日重来只一般。讯(手)乘时推出世,淮山深处是浮山。”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秋八月十五日。石刻长1.4米,宽0.9米。此诗现在还保留在浮山隐贤岩石壁上。

浮山隐贤岩石刻

    宋朝设有石溪务,为舒州十九务之一。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 年)“九月,明奉国将军徐达,击赵普胜于浮山。(达及张德胜等,帅兵自无为登陆,至浮山寨,击之普胜。部将胡总管败于青山,遂奔潜山。)”(《 桐城续修县志》卷第二十三【杂记·兵事】)这一战后这一带一片荒凉,我们的祖先生从江南迁移到这里开拓荒芜,安居乐业,一代一代的繁衍。川流不息的江淮水,往来不断的商旅,石溪镇又恢复往日繁忙。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是桐城县东乡重镇。
二、石溪镇的繁荣历史
    石溪镇因水而辉煌,因铜而富有。石溪镇南边是拨毛山(旧称卓马山),有铜矿资源,开采时间很早。 “石溪帆影斜阳外,金谷钟声午夜中。”石溪与浮山隔河相对,以浮山为中心喷发的火山岩,形成一个巨大的盆湖,石溪镇是朵出水芙蓉,不但是兵家争夺之地,又是供往来商旅淘宝之地。
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耿湋,大历初由周至尉入为拾遗后,曾奉诏使往江淮一带任充括图书,曾来石溪写道“津亭一望乡,淮海晚茫茫。草没栖洲鹭,天连映浦樯。往来通楚越,旦暮易渔商。惆怅缄书毕,何人向洛阳。”(《全唐诗》第四册中华书局)
    据宋史记载,石溪设务,务原书天头注云:“墟一作虚”,具有行政职能。宋朝监官不仅仅是负责茶、盐、酒等征收税的,还负责铜钱、纸币制造等工作。宋末麻溪吴太一曾当监官。《续资治通鉴》记载:“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癸巳,监舒州石溪镇酒税、奉职杨茂盛贷死除名,柳州编管。坐百姓乘马过务,搜得税物,笞之致死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八》)
    宋朝的务属州直管,监官由户部上报朝庭,由皇帝颁诏任免。“徽宗大观六年(公元1112年)正月一日,户部言:舒州乞罢许公、双港、石溪三镇监税官,将逐务召人买扑。从之。是后十二月十八日,诏复罢,从本路监司之请。”(《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石溪务是舒州十九务之一,统辖桐城县的东、南二乡。《宋会要辑稿》记载:“舒州旧在城及太湖、宿松、望江、桐城县、许公、皖口、孔城、永安、石溪、龙溪、马头、长风、盘小镇、铜山、双港、杨溪、石口、鸗山十九务,岁四万二千九百二十六贯二十六:原书天头注云:「『二十六』一作『六十二』」。熙宁十年(公元1068年),在城:三千八百三十贯九百八十文;许公务:八百七十一贯七百二十二文;双巷务:四百四十六贯一百九十二文;鸗山务:五百四贯三百一文;孔城务:一千六十五贯一十一文;永安务:七千九百二十七贯四百六十八文;宿松务:一千三百九十贯三百二十七文;石溪务:六百五十七贯一百四十二文;皖口务:一千七百三十三贯五百一十五文;太湖务:三千三十八贯九百八十二文;杨溪务:一百三十六贯三百二十一文;桐城务:一千六百二十四贯二百五十文原书天头注云:「『一』一作『八』」。原书是行杨溪务、桐城务商税均有「一」字,未知何指。望江务:九百七贯六百四十九文。”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六商税二-清-徐松》)
   石溪务当时的税收相当于铜陵县的税收,可见当时经济繁荣。“舒州在城:三万九千五百五十三贯二百三十三文;宿松县:二万五千三百三十四贯九百六十二文;桐城县:一万三千七百七十五贯五百三十四文;太湖县:二万四千九百贯二百四十七文;孔城务:四千一百九十一贯四百九十六文;许公务:九千八百五十三贯五百三十六文原书天头注云:「『五』一作『三』」,未知何指。;鸗山务:一千三百三十三贯三百四文;石井务:五十二贯七百三十四文原书天头注云:「『三』一作『二』」。未知何指。;望江务:一万六千六百七十二贯五十九文;皖口务:一万一千九百四十六贯三十三文;永安务:七千九百九十九贯七百七十二文;石溪务:五千八百二贯七百八十一文;双港务:五千二百三十贯三百九十八文;长风沙务:一千四贯九百四文;荻步务:一百九贯文。” (《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二商税-清-徐松)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渡航 发表于 2016-12-16 10:48:11

叠石梦 发表于 2016-12-10 16:30
这是一篇关于枞阳历史文化,有价值有内涵有底蕴的好文章。实在是难能可贵!个人觉得石溪可以通过政府相关部 ...

:handshake

青天剑 发表于 2016-12-8 21:53:11

老师文中有部分图片没有上传成功,可将图片发至我QQ邮箱(383408802@qq.com),我帮你上传。

渡航 发表于 2016-12-8 21:55:13

青天剑 发表于 2016-12-8 21:53
老师文中有部分图片没有上传成功,可将图片发至我QQ邮箱(),我帮你上传。

好的

渡航 发表于 2016-12-8 21:57:24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6-12-8 22:03 编辑

我已收集几年,还有图片来不及。因为文章太长,后续再传。

青天剑 发表于 2016-12-8 22:10:52

渡航 发表于 2016-12-8 21:57
我已收集几年,还有图片来不及。因为文章太长,后续再传。

感谢分享,辛苦了。

福临门家政服务 发表于 2016-12-9 09:38:53

辛苦了

符号 发表于 2016-12-10 10:04:56

很有价值的文章。石溪可以挖掘成枞阳历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期待楼主后续内容。

渡航 发表于 2016-12-10 10:16:57

福临门家政服务 发表于 2016-12-9 09:38
辛苦了

谢谢关注,隔屏问好!

叠石梦 发表于 2016-12-10 16:30:11

这是一篇关于枞阳历史文化,有价值有内涵有底蕴的好文章。实在是难能可贵!个人觉得石溪可以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同作者一道,进一步挖掘整理历史资料,打造枞阳历史文化的新亮点,促进枞阳历史文化的发展。

大朴树 发表于 2016-12-10 18:31:35

古代交通不便,石溪以水路出名

影中人 发表于 2016-12-10 20:31:19

期待精彩文章及图片!

渡航 发表于 2016-12-13 15:44:10

叠石梦 发表于 2016-12-10 16:30
这是一篇关于枞阳历史文化,有价值有内涵有底蕴的好文章。实在是难能可贵!个人觉得石溪可以通过政府相关部 ...

谢谢关注,隔屏问好!

渡航 发表于 2016-12-13 15:44:16

大朴树 发表于 2016-12-10 18:31
古代交通不便,石溪以水路出名

谢谢关注,隔屏问好!

渡航 发表于 2016-12-13 15:44:21

影中人 发表于 2016-12-10 20:31
期待精彩文章及图片!

谢谢关注,隔屏问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古镇—石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