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张天柱 编委:李国新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张天柱 编委:李国新 序 农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发展我国农业,必须将“三农”问题置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把握这种历史趋势下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传统农业正加快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人口将持续下降,农村社会加快向现代社会过渡,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城乡差距有进一 步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业所担负的传统经济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发挥生态、社会等新功能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代农业的最显著特征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是一种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具有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农业高校具有科技、人才优势,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有句名言,“人们都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但我还要说另外一旬话,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只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 能充分发挥大学的潜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才能使高等学校在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中求得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以“解民生之多艰”为办学宗旨,长期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该书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秉承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的优良传统,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瞄准现代农业园区在推进现代农业中的辐射示范作用以及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结合自身多年来一直从事设施农业和农业规划研究工作的经验,对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它对我国现代农业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以及农业领域规划水平的提高,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推进产学研结合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瞿振元 主编:张天柱 编委:张天柱、吴卫华、李国新、曾永生等 张天柱,男,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农富通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MBA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三农问题和城镇化研究专家,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设施果蔬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副会长,中国农技协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专注于现代科技推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农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设计、新农村规划设计、设施环境工程、高效种植技术等领域做出了研究探讨和成功实践。在全国累计推广各种类型温室超过425公顷,主持规划建设的农业农村项目227项,国际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共61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41篇;主编出版专业著作15本。 李国新,女,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现任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经理,高级环艺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城乡统筹、新型城镇、产城一体、现代村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旅综合体、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的规划设计和科研成果百余项,曾在国家、省级获得相关奖项,参编6部相关著作,发表文章十几篇。曾在清华大学EMBA研修班进修,是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设环境艺术协会理事,评为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优秀专家。参与组织承办农业部第十一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会议、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论坛、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等会议。 简介: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的需要,本书阐述了规划的基本概念、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并分别详述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生态农庄,农产品物流园区,生态餐厅园区等规划问题以及规划案例分析,供农业园区规划者、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和投资于农业建设者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现代农业园区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现代农业园区的类型 第三节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意义 第二章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内农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国外农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规划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节 规划的定义 第二节 规划的分类 第三节 规划案例分析 第四节 我国农业园区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