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铜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市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就赢得同类城市点赞今年前5个月,在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压力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良好态势,GDP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平稳、开局稳健。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前这一切得益于铜陵全体干群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得益于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致力于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日前,同样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辽源市代表团来铜考察取经时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铜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铜陵以铜立市,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发展面临着不转型就要“矿竭城衰”的结局。对此,全市上下进行了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进一步树立“生态立市”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转型发展成果丰硕,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等荣誉。产业转型:走向多轮驱动2009年3月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四转一解决”(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转型战略,力争把铜陵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在具体操作上,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带动城市转型。我市坚持将发展首位铜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核心并强力推进,以“打造世界铜都”为目标,不断完善铜产业链。2015年电解铜产量突破130万吨,铜加工材产量158万吨,铜产业首位度达73.8%。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2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9%,居全省首位,其中铜基新材料产业产值529.8亿元,占全市新兴产业的比重达到84.8%,形成铜箔、铜带、铜杆(线)、铜管、铜合金等五条重点产业链,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扶持的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明确发展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首的六大新兴产业,分别编制出台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突出各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构建,配套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体系。2014年以来,我市改变直接补贴的传统扶持方式,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投入1.5亿元,采用债权、股权、贷款担保等财政资金资本化运作的方式,滚动扶持前景好、技术新、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两年直接带动银行贷款超过12亿元,杠杆系数达4倍以上,成效显著。同时,强化项目支撑,以招商引资、现有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谋划转化为路径,强化项目建设调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工业类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2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目前全威年产3万吨精细铜线、铜冠铜材年产22.5万吨铜材、铜冠电工搬迁升级等6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500亿元以上。2016年,我市实施90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将达357.6亿元。为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我市加快了载体建设。强化特色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围绕现有开发园区,加快推进“园中园”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铜基新材料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PCB产业园、模具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中区,其中铜基新材料产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强重点专业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国家印制电路板质检中心、国家铜基材料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等铜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目前我市是内陆地区仅有的2个拥有“圈区管理”资质的城市之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发挥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合工大(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作用,引导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并配套完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外包等第三方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城市转型:紧抓“双示范”机遇2013年以来,我市以建设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为抓手,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入列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是铜陵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平台。多年来,我市按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出示范、对财政政策系统集成作出示范”的总体要求,以目标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支撑,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首次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在“十二五”原定目标任务基础上再下降20%以上。几年来,我市着力优化顶层设计,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和生态铜陵建设相结合,统筹谋划,制定了《关于创建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生态铜陵的实施意见》,明确了“6356”行动计划(“六化”主题计划、三个重大突破、五型生态体系、六项机制创新),形成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三位一体”的工作框架;着力细化创建责任,围绕“三位一体”示范建设目标,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并对示范建设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责任部门进行明确,压实工作责任。2016年,我市计划实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46个、“六化”项目93个、循环经济项目32个,分别投资34亿元、107亿元、35.7亿元。着力硬化推进机制,坚持以职能部门和牵头单位为主体,积极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力量,形成多元化的示范市建设参与机制,同时坚持工作布置、组织推进和责任落实相结合,将示范建设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形成刚性的示范建设考核机制。目前,我市示范建设推进体系有效实现了“五有”,即顶层上有设计、实施上有计划、推进上有体系、协调上有机制、考核上有办法,有效保证了示范建设的顺利推进。为擦亮“双示范”品牌,几年来,我市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项目系统化建设,全面实施冶炼、水泥、发电等行业万吨硫减排、万吨硝减排和千吨烟尘减排工程,2013年以来累计建成21个重大减排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硫1.37万吨、氮氧化物1万吨、烟粉尘1500吨;通过提升和完善区域企业组团式节能减排,总节能量达13万吨标煤;通过大力开展工业生产余热利用,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收益1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循环化改造,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以铜、硫、石灰石三大资源节约集约、高值高效利用为重点,加速推进千亿铜产业、百亿精细化工、百亿新型建材等产业循环化改造,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推进老工业区生态化整治,实施滨江老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升级、中心城区水环境及湿地整治恢复两大典型示范项目,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已成为铜陵美丽的“外滩”。通过不断探索,我市“双示范”建设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节能减排“四个一”模式、能耗限额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热能供应服务外包、全面运用PPP模式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财政政策系统集成……“双示范”建设以来,全市共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50多亿元,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00多个,带动社会投资270多亿元。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蝉联全国优秀等次第一名,被国务院作为2015年大督查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扬。“十三五”开启新征程。随着区划的调整,铜陵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我市将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拥江发展”三大战略,坚持以铜为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港兴市,推进港城一体发展;坚持以绿为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城带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文化人,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将铜陵建设成为富有实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富有向心力的人民满意城市。本报记者 陆克服;P ;P;P;P;P;P;P;P;P有戏! ;P;P有的玩 讲许多有用吗?下岗职工怎么没有一点雨露的??还这样那样增长的?? 讲实惠,讲实效,不讲废话和夽话。 各有千秋。 :o:o:o:o:o:o:o:o:o:) 讲的再好是没有用的,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P;P;P;P;P;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