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民间婚嫁习俗趣谈
讲的是枞阳民间旧时的婚嫁风俗礼节,中间有的是枞阳的方言,大家仔细琢磨了,呵呵。 (一)相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到20岁左右就应该谈婚论嫁了。农村里有专门的媒婆。也有委托他人的,我就作了几次媒公,哈哈!有资格了吧!看见哪家孩子大了,就开始把他找老婆。先物色好女孩子,媒婆双方通气。男女双方父母就开始暗地里了解。这叫察亲,女方父母一般不会进男方家门,只在周边了解。媒婆都会暗中通知对方,注意屋里屋外环境卫生,左右隔壁邻居不要说坏话……等等!在过去一般这种事,人家都不会说坏话,古话说:宁拆十座庙,不坏一门亲。这是最起码的道德。通过察亲,大家都没有意见了,就要选日子相亲了。一般都在农历中的双数日子,寓意好事成双。去的时候一定要上午,下午不吉利,是对女方不尊。过去听老人说:路远的,天不亮就走。哈哈!那一定是很想娶老婆了。那天由媒婆带着,男孩穿戴整齐,礼物一份:糕一条,红糖一斤,酒一瓶,猪肉二斤。父母出门再三叮嘱:紧紧嘴巴慢开口,不要乱说话。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吃饭时要快,不要光吃菜,不能喝酒……生怕儿子娶不到亲。男孩到了女孩子家,看到女孩。如果满意就留下来吃饭。看不上,就提出理由回家,以表示不愿意,礼物就由媒婆带回家。女孩如果不满意,吃完饭后,女孩父母把礼物叫媒婆带回家,表示女孩不愿意。男的吃了饭,女的收了礼。就表示相亲成功了。回家后礼物除猪肉另加半斤外,同样送媒婆一份。媒婆就是为了这二斤半,哈哈!我也吃了不少。后面行不行再说!古话说:妥不妥,吃三伙。媒婆就开始交换男女生辰八字。由男女父母请算命先生算八字合不合。合了,继续!相亲的故事有很搞笑的,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二)认亲 在媒婆巧言令色之下,双方都认可了。男方委托媒婆三请四接,女方父母才尊抬贵步来男方家中,共商婚姻大事。古话说:抬头嫁女儿,低头取媳妇。呵呵!该摆谱了,不然还不把你当人!当然是大鱼大肉,杀鸡宰羊,好酒好菜地款待。酒足饭饱之后,开始言归正传。一般男方父母不开尊口,都由媒婆代言。哈哈!媒婆有机会了:吃了原告吃被告。主要是女方的要求。1、结婚之前要达到什么条件。戏言:三金一冒烟,楼房贴瓷砖,还要五万放半边……呵呵,要求高吧,买条项链做个留恋还是要地。2、确定双方媒人,证人,男女双方各找媒人一个,证人三个。知道什么叫三媒六证了吧?其目的,婚姻非同儿戏,会出人命的,以免日后双方出尔反尔。3、确定认亲的日子。当然还是双日子,也可以逢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4、指明女方多少亲戚需要送礼,多少小孩需要红包。5、认亲那天所需礼物。根据女方亲戚多少,要请多少人吃饭,所需鱼、肉、香烟、酒、茶点……左邻右舍,女孩朋友,还要糖果数斤,手帕子,香脂等等,都由男方购买。东西多?哈哈,还早呢!这是认亲的初步,又名:定亲或下定。戴上男孩子送的项链,就好比:小狗系上红头绳——有主了!哈哈,玩笑!姑娘看了别生气!经过媒婆的讨价还价,双方确认无误。准备好一切,只等认亲的那一天了。这个很重要,不然那天就有麻烦,礼物一样也不能少! 认亲那天也要上午去,在媒婆和男方媒人、证人的带领下,小伙子和挑夫浩浩荡荡挑着礼篮去认亲。礼篮我们家都用稻萝,外面贴红纸,书写:琴瑟之友,金玉良缘。苏才郭福,姬子彭年。哈哈!不懂吧,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很多人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是祝寿用的,不恰当。礼篮里面装地是所需的一切,每一个礼篮上面还有一个红尖包,哈哈!好看吧?男女双方约定,如果男方出门放鞭炮,女方进门也要放。路上遇到小孩子拦路的,你可不要发火哦,给点糖果、香烟就好了。到了女方门口,女方会派人接礼篮。如果女方人没有到,男方挑夫千万不能歇。歇!歇!歇!,这门亲事就歇了!不吉利。出于礼节女方一定要派人接地。等等吧,再累也不在乎这一下子。女方开始用礼篮中的礼物做中饭。呵呵!说了半天,有饭吃了!小伙子,别以为你也可以上桌子吃饭,干事去!还想喝酒吃饭,搞得不好,就把亲给搞歇嗒子。哈哈! 干什么事?左右邻居派糖果,发手帕子、香脂。恭喜!恭喜!门口的亲戚由女方父母带着你一家一家地送礼,那些小孩子要发红包,听她妈妈地。别见小孩子就发,人家讲你是萝卜!哦,忘了!忘了!从进女孩子家门起,见到她父母就应该改口叫“爸爸、妈妈”了!记子!别瞎地叫。不然怎么叫认亲呢?她家亲戚,她妈妈会教你怎么叫。回家之前女方会在每一个礼篮里放一条糕,还有染红的鸡蛋。这叫高来高去、红红火火。图个吉利!女方家肯定有远房亲戚,第二天,哈哈!机会来了,一般都是由女孩子一个人陪你去送礼。小伙子看你本事了,呵呵!别大木骨桶子,坐三轮车还要小姑娘把钱。哈哈!送完所有的礼,女孩子会在她父母同意之下,由小伙子接她到未来的婆家看看。别想歪了,晚上一定要回家!进门后,男方父母,长辈都要发红包,这叫见面礼。女孩子也要改口叫:爸爸、妈妈……哈哈!认亲基本结束了。吃完中饭,小伙子送她回家(出门分红包呢!二五添作一。拿着上网去!没有出息地东西,明天上山砍草去,认个亲你大大去掉了好几千块!哈哈!)哦,差一点点就忘了,媒婆还没有送礼!其他东西都一样,猪肉还要加半斤。小子,结婚还早。从现在开始要把老丈人家里做事了! (三)朝节 男方父母再三委托媒婆:家里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房子也做了,家具也添了,小伙子也不小了,下半年两口猪也大了……(哈哈,媒婆想,又有的吃了!)媒婆和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里,哦!应该叫亲家了。礼物不可少,媒婆二斤半,基本和相亲一样。亲家准备饭菜,边吃边谈。媒婆:认亲也有一两年了,男大女大的了,亲家唉!是不是把他们结了吧!这是朝节的前题,叫求结(顾名思义,求女方允许结婚)。好!好!老丈人还好,答应了!那就中秋节朝节,腊月初八结婚。老话:腊八日子好,大姑变大嫂。哈哈!有些还要看黄历,宜不宜结婚。如:那年立春在头年底,当年立春又在来年头,那年就叫无春之年。不宜结婚!无春不养人啊!哈哈!信不信由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姑娘,一定要错过那几天……不比现在很多都是奉旨(子)结婚,人家可还是大姑娘,小伙子。呵呵!定好日子中秋节就要朝节了。(端午节朝节,就在中秋节之前结婚,中秋节朝节,年底必须结婚)。 朝节!朝节!有点朝恭的意思。礼物当然还要,和认亲一样那么多家,而且分量还多。如:中秋节,酒、糖、月饼、糍粑。(端午节:緑豆糕、粽子)。糖果几斤,左邻右舍地发发。还是用礼篮,请挑夫。礼节不变。相亲放了鞭炮,朝节就必须放。三媒六证都到女方家里吃一餐,当然由男方出了。朝完节丈母娘管的就没有那么严了,哈哈!又把媒婆忘了,除了求节的,朝节还要送,还是多半斤。认亲后每一个节,指定的亲戚家家都看节。春节小孩子还要红包,你看看要多少钱!有人看了三四年节才结婚,呵呵!差一身子债,以后慢慢还吧! 别急!快了,马上就要熬出头了,小伙子!发狠赚钱!结婚花钱还早呢! (四)送山子 “山子”这个词是地方土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姑且用之:腊月初八结婚,初六送山子。也有送山子、结婚一天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开支,省去麻烦。女方又考虑结婚那天办酒席来不及,还是提前送山子。送山子都在结婚头一两天。多少山子?哈哈!山子!山子!山那么多!吓你!女方的亲戚朋友白吃白喝一两年了,这下也该出点血了吧?这叫礼尚往来。根据女方送贺礼的人数,确定结婚那天,女方家中要办多少桌酒席。酒席所需:烟、酒,鱼、肉、糕点、糖果、香脂、手帕等等,都由男方提供。女方只需要添加点青菜、豆腐及其他小菜。男方头天准备好山子,次日一大早,烧锅做饭。媒婆,挑山子的,一顿好吃。酒足饭饱,开始出发!红尖包的礼篮里装的是老两口的血汗啊!小子,不要娶了媳妇,忘了娘!礼篮上写的内容要改了。结婚了嘛,应该写:百年好合、花好月圆,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等。出门放鞭炮,多带点烟、糖果。路上有人要烟、糖果,就给点,多少钱都花了,还在乎这点?办喜事吗,人家凑热闹。女方接下山子,中午也要款待一餐,吃来吃去都是男方的,下午回家礼篮里依然是糕、红鸡蛋。 小伙子别急了,明晚上就有好日子过了!哈哈!说到这里,你们认为应该差不多了。错了!错了!结婚那天的风俗礼节,才是最复杂,最讲究地。男女双方家庭,为了这一天所做的准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言难尽。在这里,我只能作最常规、最普遍地浅谈了。 小伙子别急,搞懂了结婚不迟,日头总是要下山地!看你那急猴猴的样子。哈哈! 女方所做的准备: 一、当然是嫁妆了。女儿这么多年了,现在嫁人了,不能两手空空地走吧?这个要根据家庭条件了,适当地陪点就行!听老人说:过去汤沟有一地主的女儿嫁给大山村一家,是全副罗嫁,什么叫全副罗嫁?首先是两副棺材在最前面,寓意升官发财。田地几十亩、耕牛两头、犁耙水车、六畜俱全……除了房子和一张床没有外,其它的,只要想到的,将来要用的通通都有。送亲的队伍长啊,前面棺材到了大山大桥了,后面还在七井。你想想什么没有?现在很多都是男方买了家用电器先放在女方家里,结婚那天贴上喜字拉回家。哈哈!撑面子!那些就不说了。但是必不可少,一定要有地:罗帐(现在用蚊帐)一床,棉被至少两床,枕头一对,箱子一担,大盆小盆脸盆各一块。最后一个绝对要有,马桶一个(现在用痰盂)。哈哈!知道为什么吗?罗帐:过去都是由锦绸制成,绣吉祥如意图案。厚!在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鱼水之欢,总不能通通亮吧?表示姑娘家,重礼仪、知廉耻,忠贞不二。结婚那天罗帐是嫁妆中第一个上车地。棉被、枕头:女方父母当然希望夫妻一条心,“一床被不盖两样的人”就出自这里。还有夫妻吵嘴,晚上妇女也要被子盖啊!哈哈!箱子:装姑娘平时在娘家的一些心爱之物,还有衣服。最主要的是今天要装一双送给丈夫的鞋,过去一般都是姑娘亲手做地。闹洞房的时候,这个可以拿哦,不把你就不走。哈哈!马桶里面有:枣子、花生、桂圆、红鸡蛋。寓意:早生贵子。 呵呵,小伙子快了,老婆开始准备来了。 二、请人。这里所说的人,还不是请送礼吃酒的客人。是给姑娘梳洗,订(缝)被子,送亲的(现在叫伴娘)人。有个说法:结婚那天,新郎新娘谁先洗澡,将来就能管的住对方。在过去,结婚头天晚上,一过半夜子时,就开始抓紧洗澡。哈哈!有点愚昧吧?换上新郎早就买好的新衣服。从里到外都是新的,不然怎么就新娘呢。要梳头了啊!这次不能自己梳了,要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给新娘梳头。一般是姑娘的婶娘,但必须是有福之人:有儿有女,丈夫健在。一梳恩恩爱爱,二梳白头偕老,三梳子孙满堂……顺便偷偷地传授男女之间的知识。哈哈哈!现在有专门的婚纱摄影店了,做发型、穿婚纱、拍照片……这一套已经被淡忘了!嫁妆中的被子几天前就要订好,当然还是请有福之人订了。一定要用红线,女方早就准备好了。伴娘嘛,可以是新娘的妹妹或好朋友,但一定是没有结婚的。当然送礼的客人也要请,而且要请夫妻两人。送一百块大吊钱,两个人还把吃回去子!哈哈!小气了吧!结婚吗!好事成双。女方的酒席叫接轿饭,又名出阁酒。都是在中午办,所以要提前跟客人打招呼。梳头,订被的不管送没送礼,吃酒都要接,而且做事那天还要给红包,不管多少意思一下,这叫喜钱,不然人家背后会骂:这一家人好不晓得世相! 有人要问了,“山子”里面那么多香脂、手帕子、糖果、麻饼子、糕,干什么啊?哈哈!当然不会瞎地要。 三、承情。姑娘要出嫁了,左邻右舍的这么多年,平时关系都不错。小姑娘也“庭当”,经常帮他们做事,很得人缘,现在要走了,将来见面就少了,大家意思意思吧!结婚头几天,左邻右舍就开始送“茶饭”了。妇女在家里烧好五个鸡蛋一碗面,端到她家里:“二丫搭精啦,咂个眼睛就大子,门子就要把人家了。你走子表娘涩子手啊!喃!表娘烧地不好吃,也算是我的一点点心。婆嘎,娘嘎,都一号地,经常嘎来呢!”(所以在做姑娘的时候,一定不能多事,“庭当”一点,勤快一点,不然将来没有人送“茶饭”给你。哈哈!吃无所谓,面子啊!)“茶饭”吃完了,碗要还人家,总不能还个空碗吧?(因为是提前送的“山子”,东西来了,不然就要等结婚那天了)表娘家还有女儿,香脂、手帕子给点。糖果、麻饼子、糕,都给点。“表娘那么客气,承情了!承情了!喃!吃完子还个空碗给你。”“直吖那么客气栽,还港空碗”。明天新娘出门的时候那个表娘一定会去送的!一家一家地承情,左邻右舍都这样,结婚那天才热闹啊。不“庭当”的小姑娘,放再多鞭炮都没有人去看。哈哈!“出阁的女子,卖过的庄田”,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如今就要成为人家的媳妇了,有几分喜悦,应该也有几分不舍吧?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