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与“秤钩子”
城内的菜场、农村的集贸市场,小到蔬菜、瓜果,大至猪牛羊等牲畜的交易,都是采用传统的“杆秤”做衡器。秤钩一挂,显示出斤两,货银两讫。买卖双方谈妥价格,愿买愿卖,凭着良心做交易;方便、简捷、省事。他们不用“天平”去考量,那玩意精确度高,生意人不适应。胸前佩戴的大小“徽章”都是“天平”图案,旨在要求法官秉公办事,像“天平”一样,两端平衡,不偏不倚。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易尚且都不用“天平”做衡器, 却用它来作规范,做警示,倒有一种不着边际的意味。
“秤钩子”作为法院和法官的象征,倒有一点贴切,也具有中国特色。开庭时,硕大的“秤钩子”标志悬吊在合议庭组成人员的脑袋上,敞亮在旁听观众的眼睛前。它能秤出良心,钩出公平与道义,百姓熟悉、明了,易接受。法官能不按照规矩和公理去评判么!
法官要像买卖人作交易那样,做到公平合理,不一定要用“天平”去戥量、去警示。假若违心办案,有失偏颇,低头看看胸前的“秤钩子”胸徽,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负担;深怕那“钩子”掉下来,会钩住自己的良心,戳破自己的肝胆,还起着一定的震慑作用呢!
采用传统的衡器——“杆秤”做交易,秤钩子一拎便能称出斤两,完成买卖,简单易行。它虽然不那么的精确,但双方自愿,公平买卖。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只要大差不差,案结事了,对得起良心就是公平。
“天平”要比传统的“杆秤”精确度高,但它能戥出法官们的良心与道义,能衡出天地间的公理么! 不敢恭维。 “天平”换成“秤钩子”图案,倒不失为一种创举。它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还能时刻提醒、鞭策、规范和震慑着 良心评判。
当然,采用何种图案做标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良心”,是“公德”,是“天理”…… 良心,公德,天理…… 天理、国法、人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