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大平 发表于 2009-5-4 10:42:07

望龙庵记辩

望龙庵记辩
大平

记得在轮窑厂方向,舅舅说,他十几年前去过,现在有些不认得路了。
果然不认得路了,舅舅骑电动车,我踏自行车,过倒毁的大烟囱,一路上问人,穿过几十块庄稼地,路过两口鱼塘,才算到了望龙庵。庵不算大,也不算小,小瓦门楼子古色古香,“望龙庵”三字刻在青砖上,又围墙嵌一块碑石,“太平军会议会址。一九六一年七月三日公布。安徽省人民委员会。”
庵里很清净,走进一幢瓦屋浏览了多一阵儿,也没半个人来干涉。几块套红布的蒲墩;一张八仙供奉桌;类似居家用的一只条几,几上三张放大的画像,嵌在镜框里,三位出家人木着脸,无发,着僧服。端详那细弯的眉毛,尖尖的下巴颏,方辩出是三位尼姑。当中的画像下方贴一张老式身份证。姓名:李×妹,出生日期1919年……
画像是用来供奉的,那么身份证呢,难道是要用来证明什么?
出于好奇,我拿出相机拍照片,闪光灯掀动屋内湿湿的空气。一种清音就在这时飘入耳,它来自后厢,瓦屋有道后门。一位老妇人飘然而至,阿米陀佛,她双手合十高颂佛号,走近我们。我稍稍有些慌乱,不知如何答礼。阿米陀佛,她走近说,先生,这里不能照相。哦哦哦,我讪讪说对不起。老妇人看上去六十来岁样子,也许更年轻,我看不出她的年龄。她的头发黑白相间,短短的四六开运动发,玉白色的脸有绉纹,然而纹理很细致,如一种质地上好的面巾。她穿白底蓝花家居服,领口开了弧度,成心字形,滚了一道紫边。我收取相机,不待我请教,她轻声介绍关于望龙庵的历史,以及三位师傅的生平。唤画像上的尼姑为“师傅”,她言谈有一种雍容的平和。
沿后门拾级而上,她领我们来到后院的一幢大殿,大殿里一派金碧辉煌,也无非是释迦牟尼、迦叶阿难,以及十八罗汉。印度和尚包管中国庙,走遍天下出不了他们掌心。哪本书上的话。大殿的西边,靠墙的案几上摆着一溜书,是了凡四训,佛经一类。我随手翻了翻,发现既无书号,也没出版社名,算作非法出版物了。不过它们也未标注售价。她以为我感兴趣,一定以为我想要一本,她说:先生与佛有缘,就请一本回去吧。问,为何叫“请一本”?答,佛家经典只能请,不能买卖。如果我想得到一本,那该怎样做?她指了指功德箱,意思是只要随缘,就可以拿书。
对这类书不感兴趣,或许还吝啬,我稍作犹豫没有随缘。她颔首合十,又道阿米佗佛,或许略有些失望,但面容很平静。她随后向我介绍,她是一位居士,家住枞阳县城,由于一心向佛,故每年暑期近一半时日住在庵里,食宿用度,她自觉随缘,至于数额吗,多有多出,少有少出。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她说。
有舍才有得,那么说,菩萨佛祖也讲究回报?
不能这么说,菩萨在考验你的诚心。不然,怎样才能证明你虔心向佛呢!
请您解释一个疑惑。我说,洛阳龙门石窟某寺院里,大殿前有一处卖香,是一个小僧在那收钱。香分几等几样,三十元的一类,六十元的一类,九十元的一类。小僧有言在先:三十元的香在旁边的简易香炉里烧;六十元的香在中间的铁香炉里烧,并可得到一位师傅祈福;九十元的呢,拿到大殿里铜香炉去烧,将有老僧为进香者消灾祈福看面相运气,另,可得赠一张开光佛像……
略思考了一下,她说,洛阳我去过的,是不是有那种情况我不晓得。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它违背了佛家的本义。她讲个故事,某位妇人去庙里求佛,但她身上只有二文钱,她捐了二文钱,佛为她举行了一场消灾祈福会。然而过了几月,她带来一堆金银财宝敬佛,佛却闭门不理。佛认为,她先前的二文钱是诚心向佛;而后来的望两黄金却非是心诚。
太平军又称“长毛子”,据说长毛子杀人不眨眼,一百年前的望龙庵作为佛地,为何会容忍长毛子在这里开会?
长毛子会乱杀人吗?这,我不晓得,既然这块文物牌子是省政府立的,我估猜太平军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吧……
观音菩萨是女面男身,有没有哪位菩萨是男面女身呢?
没有。我们所有信佛者无论男女,只要你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化为男身。佛光一闪,你脱离了你的肉身,成神你就自然转成男身了。
看来佛也认为男尊女卑,要不然怎么就从来没有一位女菩萨呢?
怎么能这么说呢,人一旦修成了佛,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无所谓男无所谓女了。
佛总是度人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的人众只会越来越多,极乐世界的地盘有多大,它有没有装不下的时候?
人成了佛,成了神,来无影去无踪,根本就不占什么地方。极乐世界有无限大,你的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传来婴儿啼哭声,她领我走到厨房,一少妇正改怀奶孩。她也是位居士,她介绍说,闲时常住庵里,给庵里烧烧锅洗洗碗。碗似乎并没全洗干净,桌子上有铝盆装有南瓜,结了一层壳,已发出馊味。望龙庵逢几做会(像是三六九),周围四转的人都可来这里吃斋面,居士们自带食物,她说,也可拖儿带女。她领我走出时,见走廊水泥墙上竟贴有奖状,红红的,想是哪位小学生的。
怎都是居士,没见一个师傅呢?
一个师傅去九华听法去了,那里开法会。她说,一个去了山西五台,年年夏天,我们师傅都去那儿云游去的。
庵里没有师傅在,居士们来这儿干什么呢?
磕磕头,谈谈佛,吃吃斋面,热闹热闹,唉,权当打平伙也照啊。
庵外酷热,蝉在苦楝树上叫。舅舅骑坐台阶上,卷着草帽扇风,光而亮的额际,亦像个闲僧。树阴,石墩,青苔,蝉鸣如织,回望望龙庵,有些晃眼。

2008-7-25于枞阳

白衣骑士 发表于 2009-5-4 12:07:11

晕,是望龙庵吧!呵呵

枞阳大平 发表于 2009-5-4 16:11:49

出一背心汗,真晕,大谢白衣骑士

夏一梧桐 发表于 2009-5-7 16:08:58

说来惭愧,我信佛,却未曾去拜过佛.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想,我应该多悟悟佛家禅语.

风飘飘 发表于 2009-5-9 15:59:40

望龙庵里面还有大炮的吧!

滨江松 发表于 2009-5-10 05:00:55

真实的庵堂记辩哦!九华山的“尼姑师傅”更是让不懂随缘的“香客”,在盛夏倒去已端在手中的水舀,有谁见过呢——

无名指上戒痕 发表于 2009-5-11 00:07:00

我家那里的山上好像也有个望龙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望龙庵记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