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之子 发表于 2009-4-23 13:48:52

谈笔名

       中国文化的韵味总叫人神往,为着追求这令人着迷的“世界”,中国的文人总好给自己取一个味儿足的笔名或“字”、“号”,几千年来养成了一个文人们的习惯,好像作为一个嗜好文化的人必须得有个“体面”的雅号了。
      如果说我们的名字是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代号,那么笔名就是在纯美文艺的世界中代表着自己的符号了,既然纯美的文艺是美的、是优雅的那么代表我们的符号也应是典雅富韵的。纵观古今文人骚客,他们的笔名字号或代表自己的兴趣志向,如李清照之易安居士、陆游之陆放翁、梁启超之梁任公;或代表作文作诗的风格,如骆宾王之算博士、刘禹锡之诗豪、白居易之诗魔(有些雅称是他人送于的);抑或根据文人住处而来,如王安石之半山、苏轼之东坡居士,还有很多很多文人的雅号不胜枚举,我们见其号就如见其人,如我们看到“梁遇春”就会想到那个哀春、伤春又恋春的风翩才子,看到“冰心”就想到那个心如冰水一般透凉纯洁的婉约才女。。。我自己也在最近的这些日子忽的迷上了文学,也不知怎的就习惯了在字句间寻找快慰,有时是哲人的笔写出的,有时是自己的笔调。我也越来越感到既然身处到了这个迷人的世界为何不重新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呢,就像幸福的父亲给刚出生的宝宝取名一样。这对我来说始终是件大事,容不得我有一丝马虎,思虑了好久才想到现在的这个名字“宜城之子”,这不是一个什么雅气的名字,可我却依然用了他,因为我想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不要忘记生我养我的地方。安庆,多么可爱的名字啊,宜城就是他的别称,因东晋诗人郭璞到安庆曾称"此地宜城"而得这一佳名,起先我还是犹豫的,怕引起误会,因为在安徽的邻省湖北有个市叫“宜城市”,我迟迟不肯下定注意,但一天我游于网络而惊喜地发现“枞阳二三事”时我毅然决定了用这个名字注册账号,我觉得我是正确的,我觉得我很满足,像爸爸给自己的孩子取得了一个极好的名字一样,我经常对我同学开玩笑说:以后喊我雅号“宜城之子”,我也因此在新浪上用同样的名字注册了一个账号,平日在学校里写些什么时都署上“宜城之子”,每每写完这四个字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自己是安庆人,更为自己没用忘记自己是安庆人。
    我虽在外地求学别离了故乡,却始终不曾忘记过自己的根,也没有被上海浮华繁闹吞没,我依旧是我:一个农村的儿子,一个永远质朴、亲和、善良的自然之子、宜城之子,而这一切善良的秉性都是我的故乡给予我的,我爱故乡,也爱故乡的人,永远都是!也请希望身居异乡的人们啊,不要忘记,我们的根!

幸福 发表于 2009-4-23 14:31:38

《李云龙》 发表于 2009-4-23 15:29:33

恩,对对。不能忘本!
皖江徽骨今犹在
宜人无处不春风

王中 发表于 2009-4-23 18:29:05

宜城之子!

风飘飘 发表于 2009-4-23 21:26:20

欢迎宜城之子

企人忧添 发表于 2009-4-24 08:00:27

真名取决于父母,笔名取决于自己!

笑着面对人生 发表于 2009-4-24 08:18:45

回 5楼(企人忧添) 的帖子

讚同,姓名隻是一個人的代碼

宜城之子 发表于 2009-4-24 19:02:40

回 4楼(风飘飘) 的帖子

谢谢大家了

夏一梧桐 发表于 2009-4-24 20:26:39

笔名是弥补真名的不足,但一定有着太多的意义和期望.

宜城之子 发表于 2009-4-24 22:35:18

回 8楼(夏一梧桐) 的帖子

对,就是这样,不然笔名也只是死气沉沉得一两个字而已.

氢气108 发表于 2009-4-24 23:09:25

引用第5楼企人忧添于2009-04-24 08:00发表的:
真名取决于父母,笔名取决于自己! http://www.zy234.com/images/back.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