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情思
【油菜情思】随笔撰稿钱新华
50、60出生的人群,不知可记得刚上学时,曾读过这样一段启蒙的儿歌:“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今,我种了一种菜,收获的却不是菜,而是香飘飘黄亮亮的菜籽油。
每年中秋前后,乡村的土地守望者为了下年度的“食油大计”,开始忙活起来:早早地布(做)足了草包,再将这些“包子”一个个地埋伏在金字塔形的土堆中,让炆火慢薰轻烤着这一座座“塔山”。等到烟消云散,塔山里便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薰香烤味。按照老辈们的说法,这叫“有钱难买烟薰土”!这句话些许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经过火烤烟薰后的土壤,既起到了薰死地下各种害虫,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地肥力的作用,又相当于给土地灭了一次病菌。
平整好烟熏后的地畦,施上适量的基肥(农家有机肥更佳)与水粪,均匀地撒上油菜种子,保持三至四天土壤湿润的环境,然后就见这些不起眼的小生灵陆陆续续地绽放出如桂花瓣样嫩黄芽儿。几天后,油菜芽儿脱去嫩黄的衣褓,举起了一对对嫩绿的小伞。随着小伞不断地高举,渐成似椭圆形的叶片。又过了几日,忽然间,它们一个个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绿娘子”,挤满了地畦,朝着阳光,羞羞答答地微笑。此刻,该为它们送嫁作准备了。依照“九菜十麦”的农谚,须适时将它们移栽,否则将会影响到产量。
说到油菜,人们并不陌生,大家都很喜欢它亮丽的身影。每当金花盛开的时节,必引来无数花痴花呆竞折腰。他们或一路追踪寻芳,陶醉其中;或拈花留倩,为之倾倒;或漫步花丛,忘记自我……
仅从字面上看, 油菜,虽有着菜一样的名字,却与菜并不名至实归。若倒过来一念,方能看清它真实的内涵。其实,那些爱美爱萌的少男少女们关注它更多还是其美丽动人的容貌。至于,它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却往往被忽略了。而我更喜欢的正是被他们忽略的这一面--这种植物强大的生命力。辟如,在移植的季节,就不难发现被丢弃在田头地沟的弱秧病苗,经过了多天暴晒风寒折磨之后,发现它仍然在那里孤零零的顽强地生存着。近前细观,其根基部位已接上地气,奇迹般地生长出如丝样白色絨根。这就是油菜的不屈精神!正是因为它无须象水稻、棉花那样娇生惯养地侍奉着,也不需要那么过多的关注,它便会默默无闻地生长、抽苔、开花、结籽。
虚怀若谷,踏踏实实,默默奉献又是油菜的另一种品质。它如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从不哗众取宠。虽满腹经纶,却深藏不露,没有半点怀才不遇的怨念。尽管它肥得流油,可并不油嘴滑舌,更不油腔滑调,让人生厌。
君不见枞阳某些县乡公路两侧土路基上每年盛开的油菜花么?这些种子何曾因为贫瘠而停止生长呢?也不因为无人问津而抱怨着什么,无论它生在何地,总是静静地生根长叶,舒枝展丫,为大地母亲奉上了一件件绿色的盛装。待到金花烂漫时,它又会笑迎四方八面客。也不因为世人赞誉而骄傲自满,它总是把人们的希望变成一粒粒充实的“果子”,小心翼翼地将果实贮存到一根根如碧玉簪子的夹壳里,笑逐颜开地等待着人们来接它回家。
油菜,一生都在奉献。活着,为人们带来了多彩的世界。死后,将其精华化身到人们的餐桌上;遗下的残渣成了优中之优的肥料;杆子又是深化与改善土壤的上等源料。啊,这就是油菜的风格,也是令人起敬的品性!这种出自泥土而不骄不躁的奉献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要好好地学习与借鉴的吗?
钱新华2015年11月8日撰于麦园田间故里
一篇好文章。 好文采!既是写实又有抒情,又古韵又有现代,是一篇追忆的好文章!
在回忆中追忆往昔,在油香中品调生活,真的很好! 好像我很久都么有看见这样的文章了,以前感觉居士的文风也是这样的。 谢各位赐评与褒奖! 好文章,感谢钱老师的分享。 这是初稿,写得草率,瑕疵不少。相对来说,昨天,发在枞阳文联微信关注上那篇修改稿稍稍好一点。望友友们多提些改进意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