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老家印象
老家在菜子湖中的一个半岛上。半岛犹如一根枝枝蔓蔓的瓜藤,延伸到菜子湖的深处,岛上那些高高低低的山丘,极像藤上一个个尚未熟的果实。据说五百年前祖先从婺源迁徙于此,正是看中了这块象征多子多孙的瓜藤地。祖先最先落脚的地方叫祖庄,坐落在半岛的中心位置,依山临湖,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村子不大,二十来户人家,村民的房舍依山势而建,都是以家族为单位,彼此相邻,连成一片,构成大小不一的院落。最大的两个相连的院落,占有全村三分之二的住户,其余的几个较小院落则分布在村子的西北角。我家就在最北的那个院落。
村子中间是盛氏享堂,鹤立鸡群般地高出周围的民宅一大截,高耸的墙体上长满绿苔,还依稀可辨粉白的底色,乌黑的瓦楞间长出了一丛一丛的褐色的植物,透出历经岁月后的沧桑。享堂的中间是长长的院子,一面影壁把院子一分为二。院子西边就是一排厢房,解放后这里一度是大队部所在地。享堂前后两个院子里各有一棵高过屋脊的桂花树,浓密的树荫把整个享堂的建筑遮得严严实实。每年的八月,桂花盛开,一株灿烂如金,一株耀眼似银,整个村子沉浸在浓郁的芳香之中。
享堂门前是一个叫藕凼的小水塘,夏天满塘碧绿的荷叶摇曳生姿,粉红的荷花顾盼生辉。与藕凼仅一埂之隔的便是村子里的当家塘,面积足有四亩,水上鹅鸭成群,水下鱼儿结队,村民日常洗洗刷刷都在这口塘里。早饭后是池塘边最热闹的光景,捣衣声、说笑声响成一片。在村子北边还有一口池塘,塘水清澈明净,是全村人共同的吃水塘。南北两塘之间有三个彼此首尾相连的长凼,这些大大小小的池塘、水凼像是系在村庄项上一串闪亮的珍珠。长凼周围杨柳依依,夏天,劳动归来的牛儿把全身浸泡在树荫之下的凉水里,惬意地甩着尾巴。
在一片青山绿水环抱之中的村子中间是大片大片的空场,平坦、干净,没有杂草,也少有树,整个村子看起来是那么亮堂。因此,村中唯的一株高大挺拔的皂角树就格外显眼了,细密的叶子像飘扬在村子上空一面绿色的旗帜,褐色的皂角像无数把刀子悬挂在叶丛里,风起时,如风铃般叮叮作响。
村前是一条贯通东西的大路,东头连接古渡口,它不仅是行人过渡的必经之路,也是全村人进出村庄的主要通道。路西的池塘边有六棵参天的古树,枫树、黄栗头……颇像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这些古树的树龄都在两百年之上,最大的超过三百年,粗壮的树身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村子外围是大片大片的果园,以桃杏居多,种植果树是家乡的传统。春天果园里花开了,桃红杏白,灿若云霞。
早晨,当第一缕晨曦从屋后山林上泄下来是时候,小村庄便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苏醒过来。吱呀的开门声、哞哞的牛叫声、上学孩子的歌声、村民下地干活的说笑声次第响起,连成一片。袅袅的炊烟在村庄上空飘荡,锅里的早餐熟了,四溢的粥香在村子里弥漫。在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中,小山村的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星期天或是放假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下地干活,我们就成了村里的主人,村子中间的空场是最好的运动场,我们在这里拍皮球、打弹子、滚铁环、踩高跷……欢乐地喊叫声惊飞了落在房檐的鸟儿。有时候我们也钻进享堂里捉迷藏,摘桂花。夏天,村前的池塘又成了我们的最爱。在藕凼里摘莲蓬,在大塘里洗澡、摸鱼,站在树丫上练跳水。饿了,累了,就钻进桃园摘桃子。有一次,我们玩累了,坐在大枫树下休息,发现对面的黄栗头上有两只喜鹊绕着树顶上的窝边飞边叫,这引起我们的好奇。不知谁提议上去掏鸟蛋,小伙伴架好梯子,我蹭的一下就爬上了树梢,当我伸手去掏鸟蛋时,发现鸟窝里竟然是一条大花蛇,吓得我差点儿掉下来。村子西边是大片的梯田,春夏之交,田野里是热火朝天,大人们忙着做农活,我们则提着篮子在田埂上铲野菜……
然而,时光荏苒,往事成昨。老家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容颜尽改。残存于记忆中的村头古树不见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享堂和大大小小的院落也荡然无存了,一座座上了锁的农家小楼,占据了昔日的果园,池塘长满了水草,水凼填满了泥沙。村中杂树横生,杂草遍地。看不见晚归时忙碌的身影,听不见儿童稚嫩的歌谣。留守在村中的三十来个古稀老人或将成为这里的终结者。世态无常,梦想刚刚实现,乡愁又开始了泛滥,寻找最美乡村成为当下的时尚。蓦然回首,曾经被我们亲手毁掉的不正是我们现在苦苦追寻的吗?立此存照,以飨后人,也算是我对老家的一点贡献吧! 文/李坤明
(李坤明在枞阳义津吐秀小学工作) 我还以为是站长的亲笔,家乡印象,深入骨髓! 桐枞居民基本都是从原安徽(现江西)婺源迁移过来的 优美的乡愁,不尽的怀恋。 家的印象,心的牵挂 乡愁,好文章! 好文章,要是能配上照片就更有乡味了
回 枫叶红 的帖子
枫叶红:我还以为是站长的亲笔,家乡印象,深入骨髓! (2015-06-27 07:56) images/back.gif我写不出如此深度的文章,是一熟人投稿于《枞阳文联》上的一篇小作,特摘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老家,乡愁开始的地方!优秀原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