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藕山镇”,你还要“错”到何时?
?藕山,面朝大江。在枞阳,它大名鼎鼎,枞阳县藕山镇人民政府就坐落在此山脚下。“?”——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上,点击搜索,竟然毫无搜索结果,跳出来的搜索框一片空白。
可怜,一个“?”字,冷到深处无人晓。
以前打字,“?”是打不出来的。这次还好,搜狗拼音输入法打出来了,叫做“搜狗自造字”。搞不懂,搜狗就这么聪明,自己造出来了。
可是,前几天在工作场所,因为需要打“?”字,用的是百度拼音输入法,硬是打不出来。
早在数年前,因为此字打不出,就很感慨,很想建议枞阳主政者改“?”为其他同音通俗字。
现在,枞阳“朝野”上下,顺时应变,全部自作主张,改“?”为“藕”“偶”“欧”等同音通俗字了。有的打不出,干脆用汉语拼音“ou”或空格代替。
且看,枞阳县人民政府“中国▪枞阳”网——藕山镇、ou山镇,比比皆是。(http://www.zongyang.gov.cn/tmp/Newslist.shtml?utype=1&UI_Path=/-004-132&UI_ID=66)
再看,中共枞阳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枞阳在线”网——“藕山镇”,蔚为大观。(http://www.aqzyzx.com/system/2015/05/20/010431715.shtml)
再看,号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枞阳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网中国视窗▪枞阳——全是通俗的“藕山镇”。(http://zgsc.china.com.cn/zongyang/search.html?bt=%E8%97%95%E5%B1%B1)
“领导带头‘错’,群众加油‘错’”,枞阳民间网站、工商企业等,“藕”“偶”“欧”“ou”等,更是层出不穷。在此,恕不一一列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第九条)
“ 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二条 )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五条)
好生尴尬!
下面,说说生、冷僻字——?。
近日,在新华书店查阅最新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中小型字典、词典,就是找不到这个字。只是在《辞海》、《辞源》这些大型辞书里,才收录此字。
《辞海》解释,就是个地名,江苏宜兴等地也有个?山。
古人造字,没有考虑到现代信息化社会语言文字必需的通用性和便利性。一个“?”字,枞阳人还知道怎么读,外地人恐怕望字生音,比照形声字读法,读“了”音。严谨一点的翻字典查词书,可是除了比砖头还厚的大型工具书,查都查不到,计算机打字更是摸不着北。真是郁闷!
也难怪,枞阳县委县政府带头“藕山”,实则是顺乎自然,顺乎时代之举。
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山”的“?”通俗化更名刻不容缓,况且主动权掌握在枞阳县以及?山镇人民手中。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五)避免使用生僻字。”(第四条)
《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
“地名用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同音字和字形、字音易混淆的字”(第六条)
“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其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二)乡、民族乡、镇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的命名、更名,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提出,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第八条)
枞阳县“藕山镇”,你还要“错”到何时? 这不是一个字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反映中国的古代文明。 字可以反映人们的功利性,如果在上海、北京,恐怕不会没有的。 “曌”有了,ou怎么就没有呢?可能后者只有枞阳用。 给大家说一下,不是什么输入法没有这个字的问题,过去由于计算机节约内存,只用6767左右的常用字,许多字打不出来,从WIN7系统后,系统就自带所谓的“𠙶”字了,如果你现在能看到我这个字,就证明你在使用WIN7以上系统了,你可以复制我这个字,与你的输入法关连一下,就能打出了。 𠙶山 枞阳有一奇特的地方名曰(读音为ou)山。山位于枞阳南部,长江之滨。其风景优美,著名的海螺集团就坐落于此。
𠙶山的得名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相传,汉末,绿林在此处山上扎寨为匪,日成人民之患。朝廷派阮况(京都人)率兵来此剿匪。阮况纵火焚山,匪灭民安。皇帝以阮况镇匪有功,封为镇南大将军,阮况易名阮枞(镇)江。并旨阮将军就地休憩定居,成为山下阮氏一世祖。阮氏修宗谱,认为将军之名,应与山并举,山中之匪已了,在“凵”中加上“了”字,因山之下有大片莲花,花下有藕,将山名读“𠙶”山。这就是山得名之原因。
"𠙶"字打字一般是不行的,如果需要,在此复制利用也可。 我们公司常用到此字,我一般也用“藕”代替。感谢5楼的"𠙶"字。借用了! 方便简单才好。 ?OU总第打去来了 ? ? 这个是我自己造 出来 的 地名不要轻易改,它有历史渊源! ?山,为什么要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