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生 发表于 2009-3-10 21:11:54

无花之果   (载于http://blog.sina.com.cn/anyisheng)

      前几天,去A市文联,拜望现已是作协副主席的Z老师。



      如同上次,Z老师热情相迎,并告知我那篇散文已在本市文联创办的杂志上刊登。感激之余,我欲请教Z老师,如何能写得一篇耐读而受欢迎的文字?Z老师很中肯地说:“喜欢写东西的人,首先要耐得住‘性子’,其次要把握好‘尺子’,再则要有摘‘无花之果’的思想准备。”



      如何能耐得住“性子”?我以为,如今文坛,可谓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不乏“鱼目混杂,泥沙俱下”。你的劳作,也许会犹如一只玉镯埋在沙堆,等到被拌成混凝土的时候,才会被人家发现你的存在。这期间,你必须能心定而不浮躁,淡漠功利,平静耕耘心上之田。



      那“尺子”又是何物?我曾经读过不少文字,浏览过很多文章。仔细回味那些特色各异的文字。发现,《红楼梦》为何能成为世界名著?《雷雨》为什么会几经被人“套用”“临摹”?《父亲的背影》、《白桦林》、《夏日的旅游者》等大批优秀散文、小说怎么会赢得读者的亲睐?原来,那都是作者善于以最朴实、最朴素的语言,描写景物、讲述故事、展示主题。所以说,“最朴实、最朴素的文字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那么,“朴实和朴素”,应该是写作的“尺子”吧。



      至于“无花之果”的形象比喻,对于我这个业余“写手”来说,是最贴切不过的。十几年的业余“爬格子”,虽也曾数次萌发“投稿”、“出书”的念头,但一直未能附于行动。其一,自我感觉上,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平;其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潜规则”还不能了解和运用;其三,如其知晓“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还不如沉压箱底。到黄昏时节,于轮椅上捧起黄卷,孤芳自赏一番,亦是人生一种乐趣。



      有果而无花,本来亦不为奇,只不过有些果实,在花开的同时已经结下,不被人们注意而已。任何花,无论是高贵的花,还是平凡的花,都会结下丰硕的果实。那果实,可为食;可为种;可为观赏。我愿意,也准备摘取和收藏这“无花之果”。

亦悠然 发表于 2009-3-12 10:59:45

Re:无花之果  (载于http://blog.sina.com.cn/anyisheng)

可喜可贺!

心定而不浮躁,淡漠功利,平静耕耘心上之田。------如此心态,何悉不结果实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花之果   (载于http://blog.sina.com.cn/an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