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性地看待区划调整问题
要理性地看待区划调整问题近期,关于枞阳划入铜陵的话题在枞阳大地热议,版本众多,传闻不断刷新,有的喜笑颜开,有的欣喜若狂,特别是一些工作人员更是迫不及待,甚至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对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区划调整是一件大事,我们要理性地对待。
许多人都认为大多数枞阳人是希望枞阳划入铜陵的,这个结论没有实际数据支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单位公布民意测验结果,也未见有网站开通民意测验窗口。笔者认为,大多数人没有表达,也可能不愿意表达,“反正天底下的锅都是仰着烧”。能够表达意愿的是具备表达意愿途径的这部分人。
为什么有表达意愿途径的人似乎都赞成呢?大致存在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求新求变是人的普遍心理;二是对目前枞阳的发展现状乃至安庆的发展现状不满;三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有一定的地区差别,期盼通过变革提高待遇;四是受宣传和传闻的影响。
是划好还是不划好?这个问题很复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问题应该进行评估和论证,不是几个报告能解决问题的。
笔者认为,枞阳划入铜陵是弊大于利。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为什么要划的论证来看,基本论点是铜陵的发展受地域的制约,宜“跨江发展”。这就是说,主要是从铜陵的发展来论证的。铜陵要发展,固然没错。试问:铜陵要发展,安庆就不要发展?枞阳就不要发展?若区划调整后,对铜陵、安庆及至全省的发展都有利就好了,但这一点很不明显。
第二,枞阳划入铜陵后,县城距市区更远,区域经济格局将被打破,重新布局的成本巨大。
第三,枞阳划入铜陵后,是不是存在再次分区的可能,所谓“东边设区,西边为枞阳县”。从枞阳地图上可以看出,若这么做,可能引起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矛盾。
第四,枞阳划入铜陵后,是不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政策性补助就一下子提高许多呢?不见得。就是划入,也只能是参照铜陵县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可能按铜陵市的工资标准兑现,现在的枞阳县与安庆市同等级待遇不也不是一样吗?况且,枞阳划入铜陵后,新的财政能力是不是就很宽裕?发展的后劲又在哪里?
第五,从国家层面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现有的“设区的市”是不是都是较大的市?现在中央在有些地方试行“省管县”,到一定的时候,有些“设区的市”说不定也要依法撤销呢?若是这样,将一个县划来划去,那就是劳民伤财了。
第六,国务院在推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一项宏观发展战略,若理解为“跨江发展”,那枞阳划入铜陵后,池州市又如何“跨江发展”呢?
总之,区划调整是战略问题,应由专家学者论证。所以,不论是划入还是不划,我们都要理性的对待。发表不同意见无可厚非,千万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无中生有,造谣惑众。不管归那里,都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要立足自身,刻苦勤奋,自信自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只是你的臆想,你就不知枞阳的东部乡镇,特别是老洲镇,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大桥通车多少年了,桥南怎样?桥北怎样?现在还不是这鸟样,老百姓的呼声就代表民心所向,对安庆和枞阳的失望,如果过得好,发展的好,谁愿意改嫁! 关注枞阳人,了解枞阳事,欢迎访问《枞阳二三事》。 许多人都认为大多数枞阳人是希望枞阳划入铜陵的,这个结论没有实际数据支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单位公布民意测验结果,也未见有网站开通民意测验窗口。笔者认为,大多数人没有表达,也可能不愿意表达,“反正天底下的锅都是仰着烧”。能够表达意愿的是具备表达意愿途径的这部分人。
听港前几天各乡镇召开会议了?各村负责人都签字了! 老子三毛的说法千真万确,我很赞同。 楼主一面讲理性,一面站在县城的角度乱讲,呵呵! 第四,枞阳划入铜陵后,是不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政策性补助就一下子提高许多呢?不见得。就是划入,也只能是参照铜陵县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可能按铜陵市的工资标准兑现,现在的枞阳县与安庆市同等级待遇不也不是一样吗?况且,枞阳划入铜陵后,新的财政能力是不是就很宽裕?发展的后劲又在哪里? w#bd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