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2015年33项民生工程政策解读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年公用经费基础定额由小学585元、初中785元,提高到小学625元、初中825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年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继续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二、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和完善各项助学政策,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将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调增到2000元。
三、就业技能培训。开展30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人均补助600元,促进劳动者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四、就业扶持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安置困难人员就业,年人均补助7000元;开发就业见习岗位,给予就业见习补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人均见习9个月,每月补助600元;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年人均补助1.02万元。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报销待遇。各级财政补助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参合率不低于95%,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55%。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覆盖,将本地区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各级财政补助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参保率达到96%以上,各地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基金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住院及门诊特殊病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兜底报销)比例不低于35%。
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大病保险在全省各统筹地区全覆盖,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用于支付参合参保群众大病保险合规可补偿费用的补偿。各地结合经济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逐步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
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项目,逐步扩大服务人群,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0%以上,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建卡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提醒管理达85%以上及其他。
九、城乡医疗救助。合理确定救助范围、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在全省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探索建立与大病保险相适应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转诊机制和异地“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机制。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参合参保,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住院分娩率达97%以上。开展免疫规划接种补助,儿童疫苗接种率90%以上,建卡率95%以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养护。
十一、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在全省74个县(市、区)实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财政给予补助,减轻患者负担。省财政承担的药品零差率25%补助基数部分,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按年度予以补助。对诊疗人次增量部分而增加的财政补助由市县财政承担。
十二、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为低保范围内残疾等级为一、二级和三级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每人每年分别补助800元、400元。实施1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为8万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基本精神药物治疗费用补助。为1万名聋儿、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等贫困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医疗救助。
十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对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人减免医疗费用。对艾滋病人按年人均不超过4800元补助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对贫困结核病人按年人均不超过900元的标准补助辅助治疗费用,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按每人5000元标准补助救治资金。
十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省和县为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全省参续保率80%以上,养老金100%发放到位,参保缴费人数2500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860万人,基础养老金按每人每月70元标准支付。
十五、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向农村五保对象发放补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870元提高到2050元。实施农村敬老院建设,新增农村敬老院床位2万张。
十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大养老服务力度。到2015年底,全省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5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省城市社区和半数农村社区。
十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全省约2.8万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发放扶助金,扶助金自女方年满49周岁开始领取,直至亡故为止。同时,对全省约6500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二级、一级人员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200元、300元补助。
十八、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通过新增公租房,发放租赁补贴保障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全省新增公租房6.14万套,新增租赁补贴1.04万户,基本建成10.51万套,分配入住7.17万套。
十九、棚户区改造。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功能不健全的区域实施改造。全省开展33万户棚户区改造。
二十、农村危房改造。通过重建、修缮加固形式,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全省开展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二十一、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在山区库区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探索政府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进行风险管理的新模式。
二十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6个种植业保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2个养殖业保险:能繁母猪和奶牛。全省种植业承保面积不少于4507万亩、养殖业保险承保数量不少于74.7万头、保险理赔兑现率不低于90%。
二十三、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
二十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开展八类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高农村抗旱排涝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全省除险加固小型水库400座、更新改造单站装机300千瓦以下小型泵站10万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875座、改造灌溉面积1~5万亩的中小灌区80处、扩挖塘坝9万口、整治河沟7900条、修复和新建机电井2.5万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0万亩。
二十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优先安排解决氟超标、砷超标、血吸虫疫区和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全省解决492.7万农村居民和36.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
二十六、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开展农村公路危桥重建、加固、维修,增强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全省新开工项目750座,完成以往年度续建项目。
二十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和促进“村内户外”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植树造林、环卫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各县(市、区)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行政村要达到全县(市、区)行政村总数70%以上。开展项目建设的村,参与筹资人数不低于全体村民的70%。图为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柴冲村太阳能路灯项目现场。
二十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生活救助,保障全省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按户施保、分类施保。将农村低保标准增长10%。
二十九、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孤儿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向社会散居或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发放生活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全省保障约2.7万孤儿,实行集中供养的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1000元,实行散居供养的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600元。
三十、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服务。全省保障约15万救助对象。图为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全椒县救助站。
三十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有线联网、无线覆盖等形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的基本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全省完成5640个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6个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
三十二、公共文化场馆开放。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中:实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博物馆在保持原有开放内容前提下,提升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教育功能。全省共免费开放1604个各类场馆。
三十三、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对全省15539个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给予专项补助。其中: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服务点网络设施为基础,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文化宣讲等活动。农村文化活动,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农家书屋运行维护,对农家书屋进行维护管养,补充更新出版物,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每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公益电影。农村体育活动,每行政村每年6场体育活动。 (县财政局) 望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老百姓的希望就是:落到实处 基础养老金按每人每月70元标准支付。--------听说70岁以上老人,从去年7月起,每人每月按70元发放,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兑现,为什么呀? 要把实实在在的好处落实到实实在在有需要的人那里去!老弱病残需要我们去关心,关注,要实实在在的做好这样的工作。 既然是民生工程就应该尽早实施,让百姓受益 33兑现50% 好笑,笑掉大牙! 文不对题 楼主 请改题 安徽省2015年33项民生工程政策解读 看不明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