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民育中心 发表于 2015-2-2 12:59:50

8个字看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8个字看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把其中“进一步”三个字换成“全面”,就是去年一号文件的全称。相隔一年,一号文件名称总体未变,只从全面布局到强调“进一步”,说明在解决“农”事上,大方向已定,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成,当前的关键是重点突破、狠抓落实。
http://y2.ifengimg.com/a/2015_06/6e5edc8d693137e.jpg
看今天的中国农民,可概括成四个“仍然”——中国的农民仍然很多。到2014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4.77%,看上去留在乡村的不到半数了,但7.5亿城镇常住人口中还有2.5亿流动人口,归根结底农民还是最大群体。中国的农民仍然不富裕。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仍有2.75,城里人挣一块钱,农村人只挣三毛六。中国的农民仍然很辛苦。种地还不能完全摆脱“看天吃饭”,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中国的农民仍然很纠结。谁来种地,谁能进城,留在村里的各方面服务行不行,进了城的过得好过不好?都是难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很多。怎么很简洁地看懂它?不妨分三组、拎出8个关键字——
第一组关键字:强、富、美
  这组关键字好记,把网友们常说的“白富美”改一个字就成了。什么“强”?农业要强。什么“富”?农民要富。什么“美”?农村要美。
  农业强,首先就看粮食生产能力强不强。一号文件第一部分第一条,就讲这个。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功能区,划定基本农田、强化农田水利,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流通方式,统筹两个市场,等等,都是围绕着“粮”字做部署。
  农民富,现在遇到两个难题:怎么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稳定,怎么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一号文件强调了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甚至还提出了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里面有一大段是讲农民工的——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用定向减税、普遍降费等来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村美,不光是外在的模样美,不是要把村子都建成镇子,而关键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逐步地去追赶城镇水平。一号文件对此提了很多具体要求,比如2015年要彻底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新农合要建可持续筹资机制等等。有意思的是还特别强调“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这个美,还包涵了民风美、家风美。
第二组关键字:人、地
  农业农村农民,除了每年都要面对的收成、收入问题之外,核心就是两件事:农村的人怎么办,农村的地怎么办?“强了、富了、美了”,最终就是落脚在人和地上——
  怎么避免只剩下老人种地,得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得吸引出去了的一些农民回来;怎么让脱离土地的农民能在城里逐步站稳脚跟,得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得给他们的住房和子女教育做制度性安排;怎么让耕地通过流转来形成更大集约性,得在确保土地公有制、耕地红线、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改。
第三组关键字:法、改、城
  如果说“人+地”是多年积累的长期问题,“强+富+美”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那么,今年一号文件里还有三个字,可视为当前尤其要重视的着力点——
  法,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跟“三农”直接相关。农村仍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领域,农民非常关心的农村产权问题必须依法解决,各项涉农改革必须依法推进,乡村治理更是需要有法治思维。
  改,改革创新,这是贯穿整个一号文件的一个字。从具体部署看,其中若干项有望在今年取得新突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土地、金融等体制改革,水利林业改革,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涉农转移支付制度、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等等。
  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件事得“栓”在一起办。所以,当前中央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归根结底,“强、富、美”渐成,“人”与“地”归位,“法、改、城”落实,“三农”难题才能逐步破解,农村人和城里人才都能过得更好。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5/02/01/2015020120150649352.jpg
文/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新职民育中心 发表于 2015-2-2 14:24:17

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 富裕农民出实招
 新华社2月1日受权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

  1 突出强调“可持续”


  ■困局与挑战

  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

  “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2 富裕农民出实招


  ■困局与挑战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

  ■文件破题

  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

  3 强调“美丽家园”


  ■困局与挑战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和以往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强调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强调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由“物”到“人”,新农村建设迈向“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新阶段,内涵更为丰富。

  “在推进路径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将有益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新农村建设,让新农村建设更可持续、农民获益更实在。”李国祥说。

  4 农村有望迸发新活力


  ■困局与挑战

  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产权归属不清晰,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专家点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释放了长期被禁锢的生产力,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

  “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叶兴庆说。

  5 强调农村法治建设

  ■困局与挑战

  农村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可保证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一些人‘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民权益。”郑风田说。

金碧辉煌 发表于 2015-2-2 14:46: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个字看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