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铜陵欲“鲸吞”枞阳,区划调整之争
澎湃新闻记者 程真两周后即将启幕的安徽省“两会”,行政区划调整料将成为热门议题之一,特别是安徽西南部的枞阳划入铜陵之争。
进入1月份,中国政治进入地方“两会”时间,安徽省“两会”也将分别于1月25、26日开幕。
2014年12月17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闭幕,会议决定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015年1月26日召开。
2015年1月8日,安徽省政协十一届十次常委会议开幕,会议决定1月25日在合肥召开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在历年举行的安徽省“两会”上,行政区划调整均属热门议题之一。
早在2012年2月,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就在该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加快我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的大会发言,从全省角度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其要点包括:1.扩大中心城市规模,铜陵、池州合并,设立铜陵市,枞阳县东部划入铜陵市,设陈瑶湖区;淮北、宿州合并,设立淮北市,原地级宿州市全部划入,恢复县级宿州市;长丰县北部(含县城)划入淮南市,设水家湖区;凤阳县划入蚌埠市;绩溪县划入黄山市;东至县划入安庆市。调整后,全省地级市由16个减少到14个。 2.扩大设立县级市,对县城人口、生产总值等基本达到条件的,争取设置为县级市,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对县级市,逐步放权,最终享受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3.逐步规范政区设置,解决“市县同城”、“一市一区”、“飞地插花”、“名不符实”等问题。澎湃新闻检索发现,这份大会发言的主要起草人为铜陵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铜陵市委会主委吴少文。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在着力打造皖江城市带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安徽一些省辖市关于调整行政区划的呼声就不断,这其中又数铜陵的需求最为迫切:近10年来,安庆下辖的枞阳全县或其部分乡镇划入铜陵的传言一直不断。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这一传言更是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是一年传一回,去年(2014年)是一个月传一回。”安徽一位政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关于调整行政区划,在铜陵的官方表述中一般采用“敏感性”较弱的另一种说法:跨江发展。比如,同样是在2012年2月召开的安徽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该省政协委员王祥生就提交了《关于支持铜陵市跨江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大会发言材料。 《建议》称,铜陵市地域狭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可利用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而铜陵市对江安庆市枞阳县,土地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可容载的经济总量非常大。铜陵市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跨过长江。铜陵长江大桥早已经把两岸联通,新的铜陵长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正在加紧施工,两岸已经具备了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 《建议》直接提出了实施区划调整的两种办法:一是把枞阳县整建制划给铜陵市管辖,彻底解决铜陵市地理面积过小、人口过少、难以继续快速发展的问题。二是从枞阳县切几个乡镇,再把普济圩农场整体划转给铜陵市管理(2012年7月已划入——编者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铜陵市跨江发展的土地、人力资源等问题。于铜陵而言,通过枞阳划入实现跨江发展,已是其多年梦想,近年来这一梦想更是愈发强烈。 铜陵市政府官网显示,2010—2015年六年来的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四年(2010、2012、2013、2015)均提及“跨江发展”,2010年更是提到三次,并被称为“跨江发展突破年”。 铜陵的跨江发展,其直接客观结果就是“吞并”或“肢解”枞阳,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近年来,在安徽皖江城市带的经济格局嬗变中,铜陵崛起、安庆式微的格局不断突显,安庆带动其下辖县域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芜湖GDP总量首超安庆,位居全省第二。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芜湖GDP年均增幅达到15.9%,而安庆则仅为1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被芜湖赶超的这一年,安庆GDP增速更是跌到了谷底,成全省倒数第二。 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年底发布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显示,安庆在9市排名中比前一年再跌3位,仅列倒数第二。与安庆下滑的经济排名相对应的是,枞阳(长江)对岸的铜陵近年来则发展得风生水起。 2013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9亿元增加到610亿元,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分别增加1.2倍和1.5倍。 2012年铜陵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3000元和17000元,是2007年的2.1倍和2.5倍。5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8亿元,是2007年之前历年投资总和的3.2倍。虽然到2013年铜陵的GDP总量仍不足安庆的一半,但其人均GDP却已超过安庆的3倍,位列安徽全省第一,甚至与上海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 铜陵人均GDP之高,也与其人口太少密切相关。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但铜陵仅辖一县三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74万。与之相对照的是,安庆现辖桐城、枞阳、宿松等11个县市区,数量上居全省第一,并代管皖河农场。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
其中,仅枞阳一县,就“雄踞”国土1800平方公里,人口96万。
巨大反差之下,枞阳广袤的发展空间,雄厚的人力资源,毫无疑问地成为铜陵跨江发展的深层动力源。最近两年,在新主政者的带领下,安庆各项经济指标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2013年利用市外资金增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全省第二),但大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安庆想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不过,面对铜陵的咄咄之势,安庆也并非毫无作为。 2014年12月,由安庆市委市政府主导的“安庆市大宜城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安庆别称“宜城”)出炉,安庆提出了自己的“跨江发展”主张。安庆此举,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对抗”铜陵“鲸吞”枞阳的最新公开反制措施。 规划将安庆定位为长江中下游新型中心城市,即长三角和长江中游互动发展的节点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皖西南的中心城市、领衔安池铜城市组群的核心城市。安庆将携手芜马、一体铜池融入区域,并“争取更大的政策和话语权”。规划划定,大宜城核心区范围约1820平方公里,包括安庆市辖三区、皖河农场和枞阳、怀宁两个县城所在地镇。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通过重点空间识别进行三步走:一是壮大中心城区,与怀宁、枞阳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大宜城;二是依托合安九交通发展走廊,促进怀潜桐一体发展,带动全城;三是谋求跨江联合发展,带动和辐射池州等周边地区,加快安池铜城市组群建设。外界无法清晰知晓的是,安庆最新提出的“跨江发展”,与铜陵梦想多年的“跨江发展”,其内涵与外延有何异同。在即将到来的安徽省“两会”上,两地的“跨江发展”之争,又将如何发酵?
Re:中安在线: 铜陵欲“鲸吞”枞阳,区划调整之争再次成为热点
坐等两会结束后在说吧 应该快了吧 呵呵,是传说吧? 据最新内部消息安池铜合并的二个方案在商榷中:1、池州、铜陵一并合并到安庆,池州地级市取消保留贵池区直属安庆市,铜陵地级市取消改为一个区直属安庆市,原安庆市三个区合并成二个区,其中原安庆的老丰镇和杨桥镇以及桐城鲟鱼镇一起合并到枞阳成立枞阳区直属安庆市,怀宁只是也可能改为区直属安庆市,潜山有可能改为天柱山市(县级)和桐城市实现副联动发展。这叫安池铜大合并实现大安庆发展战略!
2、铜陵地级市还是取消改为一个区合并到池州市,同时为了实现跨江发展,枞阳、桐城一并合并到池州市,东至划到安庆。这叫均衡各方利益实现跨江发展的大战略!
因此最终无论选择哪一方案,资源枯竭的小铜陵只能是被合并的命运!!不能因为他一时一点富裕就想合并别人!痴心妄想!!! 赞成第二种方案 这事情都是传 第二种方案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安庆与铜陵相争,池州得利,呵呵
安庆失去桐城、枞阳但获得东至,因此还能平衡。(安庆太大了,多失去些也很正常!)
池州丢一个东至,迎来了桐城与枞阳,皆大欢喜!呵呵
枞阳归属安庆,东乡人在吵,枞阳归属铜陵,西乡人也不乐意,归属在中间位置的池州,谁都没意见!呵呵,尤其桐城、枞阳一并划过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不用切割,皆大欢喜!
对铜陵老百姓来说还是地级市下属的区,还是一个样,尤其团体大了,不再像小日本一样被别人小看了,从此也能抬起头做人了! 老百姓受益了就是好事,否则全是官场玩的所谓政绩。 瞎扯淡 众说纷纭,静观其变 老百姓受益了就是好事,否则全是官场玩的所谓政绩。 随便吧! 铜陵长江三桥真的来了
拟新建的G3京台高速公路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效果图。该桥推荐桥位位于现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上游约600米处,主桥长2890米,估算投资30亿元,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