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共和国法院审判历史,枞阳县法院的审判实践——“全国首例记者状告公安局案”旁听
今天下午3时整,枞阳县人民法院准时依法开庭审理,“全国首例记者状告公安局案——安庆晚报记者李翔状告安庆市公安局不作为行政诉讼案。”(枞阳网枞阳传真)
本人怀着见证共和国法治铿锵的前行步伐之激动心情,见证枞阳县人民法院有幸成为创造共和国法院审判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于今天下午依法旁听了该案审理。
因为时间有限,非常遗憾,本人只旁听了案件审理开头的法庭调查部分。但是能够参与,本人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小记于下,与感兴趣的网友共同分享。所记不周,也请广大网友海涵。如有谬误,敬请指正,我会及时更正。
该案件审理现场是在县法院一楼,一间约有三十几座旁听席位的法庭。参与旁听的约二十来人,大部分是身着深蓝警服的人民警察。可想而知,公安警察非常重视对于他们供职机关作为法人被告与公民原告对簿公堂的这一庭审。现场气氛有些压抑,国家公器公安执法机关作为被告坐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官、原告质证调查本身在现实中还少见,多少有些令人尴尬吧。
被告事实上有两个,安庆市公安局及其属下菱北分局。在法官的问询确认过程中得知,被告颇显自信,没有聘请律师,以自己的两名法制科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被告席上被告和诉讼代理人一共有五人,清一色是身着警服的人民警察,其中第一诉讼代理人是一名扎着长辫子的年轻女警官,神情看上去并不轻松。
原告席上有两人,戴眼镜的记者李翔(男)及其诉讼代理人(北京律师),加上旁听席上很可能是原告亲友的两女一男(老者),相比于被告方强大阵容,原告方显得“形单影只”。
审判台上只见审判长用他那浑厚清晰的男中音主导着案件的进程,不时提醒双方注意事项,并归纳总结要点、焦点。法袍披身,庄严肃穆中透着平和理性独立,要言不烦,点到为止。
原告代理人陈述案件诉讼的事实与理由时,嗓音细小还带拖音,由于没有麦克风,很不入耳。审判长也注意到了,提醒他大点声,可是还不太清晰,难听进去。而被告女代理人,声音虽小但吐字清楚,再加上对着稿子念,如行云流水。所述事实与理由,好似水都泼不进去。
······
不过,原告方律师在法庭调查阶段,还是有备而来的。通过律师依法取证,证实有一条捷径只有一个红绿灯路口,公安处警车辆可以快速抵达受害人(李翔)出事现场,阻击被告方说的有几个红绿灯路口,延误处警时机为无法抗拒不可避免的理由。尽管该律师的话是通过了审判长的客观转述,才得已听明白。
旁听至此,时间所限,实在要走了······还有精彩的法庭辩论不得不舍之而去了。
再见了,庄严神圣公正的人民法庭,愿法治如阳光一样永远普照大地,如空气一样永远深入人心!
愿知情者后续报道这一热点事件,普及法律知识,宏扬法治精神,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结果列 普及法律知识,宏扬法治精神 “警察靠的住,XXXXX” 难道是真的么,可是我们老百姓遇到困难不靠警察又能靠谁呢,唉,呜呼,唉哉好无奈! 搞子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说了半天,不知道说的是啥····没头没尾的! 期待结果。 期待结果 期待结果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