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淹 发表于 2014-11-22 22:05:00

无  题

                      无题

       菊凋兰谢小楼东    上得峰头望不同
       万里晴光秋气好    一山枫叶正嫣红

水火香蓉 发表于 2014-11-23 07:20:48

雾山袅绕叽喳纷
菊开菊谢难见容
一夜好梦人无音
守时守月窗前风

凝雨 发表于 2014-11-23 08:57:01

万里晴光秋气好    一山枫叶正嫣红
精彩!

琵琶独抱 发表于 2014-11-23 19:11:31

这诗有味道。古人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某信矣。

渡航 发表于 2014-11-23 21:00:58

回 琵琶独抱 的帖子

琵琶独抱:这诗有味道。古人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某信矣。 (2014-11-23 19:11) images/back.gif

这首你没看到问题,今后不要乱评了。

阿飞朕传 发表于 2014-11-24 11:45:41

回 渡航 的帖子

渡航:这首你没看到问题,今后不要乱评了。 (2014-11-23 21:00) images/back.gif

何不说说你的高见?

海鹰视听 发表于 2014-11-24 12:43:33

234藏龙卧虎

琵琶独抱 发表于 2014-11-24 13:06:56

回 渡航 的帖子

渡航:这首你没看到问题,今后不要乱评了。 (2014-11-23 21:00) images/back.gif

至少他比你的许多所谓的“诗词”高明很多。在这首诗里我读到了“温柔敦厚”,这恰恰是你所匮乏的。呵呵。

渡航 发表于 2014-11-24 22:37:38

回 琵琶独抱 的帖子

琵琶独抱:至少他比你的许多所谓的“诗词”高明很多。在这首诗里我读到了“温柔敦厚”,这恰恰是你所匮乏的。呵呵。 (2014-11-24 13:06) images/back.gif

那你就用你那“温柔敦厚”,解释这首好在哪?哪里有问题?

琵琶独抱 发表于 2014-11-25 11:30:47

回 渡航 的帖子

渡航:那你就用你那“温柔敦厚”,解释这首好在哪?哪里有问题? (2014-11-24 22:37) images/back.gif

所谓好,所谓问题,那是仁者见仁的事。
但我敢肯定:你写不出(就你目前的水平)“一山枫叶正嫣红”的句子来!

渡航 发表于 2014-11-25 16:48:13

回 琵琶独抱 的帖子

琵琶独抱:至少他比你的许多所谓的“诗词”高明很多。在这首诗里我读到了“温柔敦厚”,这恰恰是你所匮乏的。呵呵。 (2014-11-24 13:06) images/back.gif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诗有“温柔敦厚”之说,只听说过某某女人“温柔敦厚”。
我只道人家评诗是这样说的:
在风格上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语言绮丽、语言平易。
在特点、表现手法上有:清新自然、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 、简洁。

渡航 发表于 2014-11-25 16:57:20

回 琵琶独抱 的帖子

琵琶独抱:所谓好,所谓问题,那是仁者见仁的事。
但我敢肯定:你写不出(就你目前的水平)“一山枫叶正嫣红”的句子来! (2014-11-25 11:30) images/back.gif

你真会说啊,我没说我的诗写得如何好,只是一直在标榜你自己写得如何“温柔敦厚”!另外,你说这对楼主这首大赞一番!我没说这首没好句,只不过是这首诗有问题,你看不出来,如果你看得出来,肯定要说的。所以,劝你不要乱评!你看不到问题所在,不能自己标榜为“仁者”、“智者”。

傲雪和寒梅 发表于 2014-11-25 18:34:34

琵琶独抱 发表于 2014-11-26 08:45:05

回 渡航 的帖子

渡航: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诗有“温柔敦厚”之说,只听说过某某女人“温柔敦厚”。
我只道人家评诗是这样说的:
在风格上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语言绮丽、语言平易。
在特点、表现手法上有:清新自然、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 、简洁。
....... (2014-11-25 16:48) images/back.gif

时间追溯到上古,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兴观群怨,诗之用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也。
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谈写诗?
真不知道是我out了,还是您根本就胸无点墨?

啪!我自抽耳光以警!

渡航 发表于 2014-11-26 10:27:09

回 琵琶独抱 的帖子

琵琶独抱:时间追溯到上古,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兴观群怨,诗之用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也。
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谈写诗?
真不知道是我out了,还是您根本就胸无点墨?

....... (2014-11-26 08:45) images/back.gif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待人接物态度温厚,说明是深受《诗》之教化。是教如何做人!而不是说你的诗如何好,连这个这懂?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