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聚会
微微南来的春风,轻抚着几个满面春光的男士女士的脸庞。他们是应约从喧闹的市中心,搭乘11路(步行)公交车,到城郊南隅的小镇踏青的。光洁的乡村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小镇深处一座绿荫小村。那里,便是他们几个在网络上认识的博友安先生家的所在地。他们一边欣赏着道路两侧无垠的绿油油的油菜田;一条条整齐的沟渠;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田间砂石路;一排排正含苞吐牙的杨柳;一幢幢装修如小别墅般的乡村小楼,一边开心地聊侃着,怎样去安先生的家里,给他夫妇来个“宜城文化人的乡村pater”。
东道主安先生夫妇的好客,让几位男女博友兴致大增。女士们很会找地方展示自己的风韵、优雅、开朗,楼顶上的屋面,就成为她们拥抱蓝天、拥抱春风、拥抱大自然、展姿亮候的舞台。而小楼的房前屋后,便是几位男士指点田园、切磋文字、交流心得的宜人之所。
炒青菜、炒紫菜苔、烧萝卜丝、凉拌黄瓜、烫菠菜、生香菜、大蒜炒腊肉,一道道地道的农家菜,和着八仙桌周围开心的朋友,闪烁的数码相机,真实地记录下这次在早春时节,大家快乐相聚的场景。没有那些俗套的“礼数”;没有陌路相识的尴尬。只有一只只君子之交的酒杯的碰撞,演奏出动听而和谐的交响乐,推杯换盏之中,洋溢着互道珍重、互相祝福的热情。
不过,朴素而相对封闭的乡下人,自然对这些来自城市,穿着时髦,具有文化艺术品味的客人,有着那种既好奇、又羡慕,却又觉得不可理喻的感觉。他们中间,有的人指着楼顶上载歌载舞的女士,问安先生的妻子:“你家请了戏班子来唱戏了?戏台都搭到楼顶咯。”又有人指着几位男士,问安先生:“你请来了几位记者?就麻烦他们呼吁一下:美国的海啸快淹没中国的农田了,政府赶快支招救咱农民哦!”
当女士们欲体验一下农田里的老汉挑棉花秸秆时;当男士们指点着油菜田,询问老农如何换茬时;当大家即兴登上皖河南滨的大圩堤,眺望着这条古皖的母亲河干枯的河床。几位博友无一不心生感慨“江与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理应是永远而开心和谐地相聚相处相存。
大家相约,待到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再次相聚在这充满生机的乡村小镇,那时,该是油菜花黄,麦苗抽穗的季节;那时,该是长江涨潮时节。大家期待着,再次观摩老农春耕换茬,分享他们丰收的喜悦,祈祷他们在深秋时节接连丰收;还有,大家会再一次一起,欣赏皖河涨潮时,那浩瀚的蓝色河面上,渔船下网的景色。
“没有那些俗套的“礼数”;没有陌路相识的尴尬。只有一只只君子之交的酒杯的碰撞,演奏出动听而和谐的交响乐,推杯换盏之中,洋溢着互道珍重、互相祝福的热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以文会友的知己呢? 待到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再次相聚
——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以文会友的知己呢? 闪烁的数码相机,真实地记录下这次在早春时节。。。。。相片呢? 引用第2楼滨江松于2009-02-13 06:21发表的:
待到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再次相聚
——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君子子交淡若水!!
回 6楼(幸福的人) 的帖子
现在是君子之交浓如酒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群文化人来到不是很繁华的小镇开个乡村party一定别开生面,何况还有安先生夫妇的热情招待! 待到桃花盛开时,俺也去安先生家看看 呵呵 ,好啊 欢迎各位在方便的时候光临茅舍! 安先生也在安庆? 引用第13楼柳浪点点于2009-02-17 12:43发表的:
安先生也在安庆?
是的,欢迎来做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