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村庄
失落的村庄
文|西湾居士
有多少记忆,深刻,如我手上的老茧,剔除,又长出来,终生在手心------
儿时的村庄,似一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珍藏在记忆深处,是一种无意, 偶尔想起,竟然鲜活得恍若瞬间的穿越。村庄,其实已经是嵌入生命里的经络,一直供养我贫瘠的躯壳与思维,尽管本以为,我的脚步离村庄越来越远,村庄离我的视线,越来越近于模糊。但在蓦然回首时,村庄, 如我的乳名,如娘生前站在村头的大声呼喊。
原来,我一直在,村庄一直在。
时光荏苒,春西秋东,时光不老,从容来去的轮回中,只是容颜易逝。一如村庄,在时间酸性的作用下,几间老宅,几棵老树,几经风雨,已是风烛残年桑榆晚景了。但这一切都在坚强地成活着,坚韧地存在着 ,历经 多少风雨飘摇过后,穿越在漫漫岁月之河,撑开时间的经纬,记载一段村庄的历史。
时过境迁,谁还记得,村庄的前身,长江的附属沙泥沼泽之地,杂树茅草丛生之处,萋萋荒无人烟之境。我们的祖辈是如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歇脚定居于此。结茅草为庐,搭茅棚为家,低洼处围湖造水田,高朗处筑土堆旱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渐成烟火。童年时代的村庄,已是人口密集的大村落。一条条圩埂,绵绵如带,蜿蜒东西,一衣带水,人们滨水而居,家家挨屋紧邻,鳞次栉比,处处人声鼎沸,鸡犬相闻。屋前就是村道,走亲访友,上下十里皆熟人;埂下有水曰塘,水清甘洌,莲香藕壮,河沿植柳,枝繁叶茂,随风依依,自顾自地装点着村庄的风景,那发达的根须直伸水面,鲜红濡染。屋后是活水支流,村人曰小河,直通长江,具农田灌溉,排洪抗涝功能 ,时干涸时暴涨,活水出肥鱼,天然渔场,大众菜地。毎遇农闲,村人拎渔网,沿河撒网捕鱼。“小鱼吃,大鱼卖,卖给二爹爹当小菜”,这是小时候最熟悉的乡村俚语。
曾几何时,村庄不断地扩张,不断地长高。人们又近似疯狂地突围般的离开了村庄。
村庄,在失去这些世世代代耕耘的土地的逃兵后,似乎一夜之间空了,安静了,那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缕缕袅袅的炊烟,戛然而止般的消失了。还有那座坐落在村庄之中的小学堂,也不见了童年的欢声笑语和那位穿着一本正经的中山装,口袋里插着叫“新农村"牌金笔的老先生。
唯一留给村庄的是另一个新名词叫”空巢“。与之为伍的是一群老人,用充满沧桑经世的目光,守望着村庄的晚年,守护着村庄里老宅那残垣半壁上点滴老痕迹。村庄中流砥柱一般,坚强地用泥土的温柔与气息,对抗着坚硬的水泥钢筋。
村庄,在落寞中,还有那几棵老树,那几间老宅做底色的力量,足以势均力敌地对视着远方。而那些远去的人们,在离开村庄后,是否如我,在某个闲散的日子,轻吟一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想起童年的村庄,想起那村庄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境。
村庄,让我时时念起的名词。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今天这儿是高楼大厦 时代发展,村庄变迁。 儿时的农落,炊烟渺渺,绿水青山,空气清新,虽无奢华生活,但有民心淳朴!那种意境,现在的年轻人怕是无缘享受了! 村庄,儿时美好的记忆,今日思乡情愫的源头。 村庄====空巢。。。。。。 流光暗转千年, 失落的村庄 ,不变的情怀。 村庄不像以前那样满地绿草,空气新鲜,人与人真诚的交往,还有那最纯真的笑脸。你发现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仿佛都处于利益化,有时候变的没有人情味,慢慢的发现童年的是好的,少了钩心斗角,更多的是欢笑。 又见居士好文彩。我们的村庄也变空了,杂草丛生,难以入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