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松 发表于 2009-1-27 13:58:38

为什么“压岁钱”会影响婆媳关系

为什么“压岁钱”会影响婆媳关系

 “妈……”大龙磨蹭着走到客厅。

  “恩?怎么?寒假作业做完了?”此时,妈妈正目不转睛看言情剧呢。

  “还没……”孩子欲言又止。

  “过两天就过年了,你还想不想玩了?”妈妈嗑着瓜子,扭头埋怨了儿子一句,又把视线投向屏幕。

  “妈,和你商量一个事儿……”儿子说话的语气怪怪的,小心翼翼。

  “什么事?唉,你怎么吞吞吐吐的?和你爸一个德行。我看电视剧呢,播广告的时候你再说。”妈妈有些不耐烦。

  “那个,妈……”大龙揉了一下鼻子,终于下了狠心:“今年,奶奶他们给的压岁钱……不给你了……好吗?”

  “啊……”当妈的一听,如雷轰顶,“压岁钱?不给了?你想干吗?”

  “妈,我就想……买一个手机。”

  “你不是有手机吗?”

  “我想换一个,那个太旧了,键盘都不好用了,动不动就关机,我们同学都嘲笑我。”

  “唉,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现在钱多毛啊。我和你爸的工资加起来才一千多,光是请客送礼同事结婚,迎来送往,电话房租水电煤气,再加有个头疼脑热开个药去个医院,你说还能剩下多少钱?手机那玩意有一个用着就得了,你爸没本事,你妈挣不来外快,就指着过年你奶奶、你爷爷、你姥姥、你姥爷、你姑姑他们能给两个压岁钱,你这孩子咋还惦记上了呢?”

  孩子看着妈妈又开始数家常,眼圈红了,扭头回了房间,再没言语。

  那个中意的手机自己都去看无数遍了,卖主都不拿好眼光看自己,可是,他就是莫名喜欢。他也知道爸爸妈妈难,可是,过年,同学压岁钱可以收到上千任意使用,自己只收几百块钱为什么却不能自行支配呢?同是中国人,人和人的差距真大呀。

  大龙每次收回的红包就被没收,钱还没在手里热乎一会呢。妈妈说:“傻孩子,别看送给你压岁钱,都是我平时搭进去的,当然还归我所有。”妈妈有时不可理喻,势利、俗气。一提到钱,眼睛都放光,难道这都是没钱惹得祸?

  现在一到过节,大龙就恐惧、厌烦,有压力。他性格内向,不愿去亲戚家串门,可是,每过春节,妈妈就说:“去呀,不去一分压岁钱也没有了,我把你辛苦养大,你吃我的喝我的,不是回报的时候了?”硬逼着自己跟去,仿佛不是去拜年与老人团聚,却把自己当成了赚钱往回捞本的工具。大人们唠着家常,他不感兴趣,一个人在沙发上坐着,看着乏味的电视,哈欠连天,感觉无聊透了。心里默念着,怎么二姨三姨还不过来给我压岁钱啊?不给的话,又要挨妈妈的一顿骂,说自己没脑子,不愿在长辈面前转悠,不会和长辈套近乎,他讨厌大人的势利和庸俗,可是,却要受大人功利心理的操纵,感觉做孩子很无奈。

  去年春节,妈妈给了姑姑孩子一百元钱,千方百计让自己要回来,还告诉自己和姑姑套话,像是要小钱似的。过节,每次串完门,一回家,妈妈关上门,第一句话就问:“他们给压岁钱了没有?给了多少?”那眼神像是吝啬鬼,又像是眼睛里伸出了一只小手。看到钱,妈妈就抢过来高兴得像见了祖宗,听说没有,就开骂,什么自己对他们某某某不薄,这些没良心的,不懂人情,关键时候抠门。

 哀,钱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人神魂颠倒。钱也是个魔鬼,让人情淡薄。

  常听妈与爸争吵,说什么压岁钱,姥姥给的就是比奶奶给的多,为什么有轻有薄的?说他们搞偏向,给姑姑孩子的多。妈妈的大嗓门直冲云霄:“哦,我嫁到你们家,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低三下四的,你妈拿正眼瞅过我吗?我给小姑子买这个买那个的,她给一分钱了吗?看见孩子装做没看见,哪怕给一百也是那意思吧?”唉,可怜的爷爷奶奶,你们有钱自己留着用不好吗?过年,压岁钱,老人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何苦?

  奇怪,压岁钱,不是给孩子的吗?为什么成了大人支配的工具了?他不懂,真的不懂,到底什么是压岁钱?听说它是过年大人给孩子辟邪,祈祷平安的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可有些人借机送礼,亲友朋友之间来回赠送再索回,这算不算又一股邪气呢?

  有人说,逢年过节,派发“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清代文人吴曼云的一首题为《压岁钱》的七绝诗。意为,压岁钱是百十铜钱用彩线串连起来的,它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过年所需的东西。而今孩子的压岁钱,与过去有明显的区别,有的买PSP、电脑、手机、MP4,有的准备买开学的书本,有的想给爸妈买礼物,有的和同学聚会、喝酒,唱KTV、结伴旅游,还有的捐款,给灾区的孩子送学习用品。

  大龙常听姑姑、奶奶她们感叹地说,过去过节,老人给孩子压岁钱,只能几分、几毛地给,孩子还要磕头作揖毕恭毕敬才能拿得到,之后,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去买小鞭炮儿、小人书、大米花、糖果,压岁钱紧攥在手里捂出汗来也不舍得花。那时,对于孩子们而言,压岁钱虽然不多,却有很多乐趣。而今,红包厚了,不少长辈给的都超过千元。但这份压岁钱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感似乎越来越淡了。为什么?为什么老辈人养活那么多孩子,没给那么多压岁钱,还那么快活、那么幸福,为什么现在成百上千地给,快乐却消失了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谁把压岁钱给“压岁”了?

  压岁钱,本是一种表示心意的形式,现在性质却变了,有的孩子互相攀比,有的夫妻为此不和,争吵殴打,波及婆媳关系。如果老人的心意被误领,还有必要馈赠吗?难怪老外感叹,中国的老人护子有方,在国外,成年人早就被撵出去赚钱了。而中国的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心甘情愿,子女一分不掏还在埋怨。身为子女,你们的老人没有任何理由掏钱继续抚养你们的下一代,辛苦把你们养大,难道还有义务抚养你们的孩子吗?一些老人退休金不到一千,省吃俭用,几个孩子一来,东给西给,所剩无几。为什么在我们中国,孩子赚钱了还要靠衣食父母,好象父母的钱是天下掉下来的,那些心安理得索取父母血汗钱的子女,扪心想想,如果没有你的父母,你会从石头里蹦出来吗?

  为什么只给孩子红包?我看应该倒过来。如果没有压岁钱,我们还应该孝顺父母吗?有的子女感觉回家过年很麻烦,甚至找借口,还有的心理有抵触,其实作为老人,只在过节有个盼头,他们辛苦一辈子,在过年那几天准备大鱼大肉,把家里打扫干净,累得筋疲力尽,为了什么?还不是为和子女在一起过年开心。人老了,需要被人关照,适当的关怀,他们会温暖终生。春节,有的孝顺子女订年夜饭,以解放父母。为让父母安心看晚会,他们找计时工,帮父母打扫房间,等等,温暖无须多,细节亲情在。这可是真正的回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过节了,送给老人一份祝福,孩子快乐,夫妻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岁岁平安……

黄哥 发表于 2009-1-27 15:33:54

清官难断家务事!

滨江松 发表于 2009-1-28 05:26:49

引用第1楼黄哥于2009-01-27 08:33发表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压岁钱”会影响婆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