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生 发表于 2009-1-22 11:30:58

老郎中与小郎中

       某日,一病人到镇上的很有名气的中医诊所看病,不巧,那诊所的老郎中已过世月余,小郎中刚刚继位,对这位被其父诊治了十几年的患者,还摸不清病机。

    见病人欲返另求医寓,小郎中满脸堆笑:“我可是祖传郎中,多少得过先辈点化。您还是先让我为您号号脉吧。”患者不好推辞。

    一番“望闻问切”。小郎中说:“恭喜啊!”

    病人惊愕:“喜从何来?”

    小郎中解释:“其实,您老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心志不爽而已。”

    患者更惑:“你怎么就知道我是心病?”

    小郎中接着说:“我是靠望其形、切其脉、闻之声、问其语而得知您老并无顽疾:您步履有力、中气未伤、语音清爽。哪来陈疾?”其实,按现在西医的说法,就是属于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等症候,算不上什么“重病陈疴”,但是如果医者不向患者细心地解释清楚,给予适当的精神安慰疗法,左以适当的药物调治,就会影响患者,导致实质性的疾患。

    患者迷糊了:“那老先生该不会是诊断失误,白白让我抱了十几年的‘药罐’?”

    小郎中这才拿起其父老郎中留下的诊治记载:“非也!我父是秉扁鹊之德、神农之形。每替您老诊治,皆以安神镇静调和之方,加抚慰之语,告以自我调理之要以敷耳。”   

    那病人适才明白,原来近十几年来,每逢家境不顺或磨折之时,便忧愁脑闷、神智不爽、食无味、寐不安。遂求老郎中把脉,均被告知为“肃条不利、痰气郁结、肝阳上逆、脾胃不和”。然几副汤药服下,也就消停一段时日,但始终断不了“病根”。这不,前几天因小儿媳妇闹分家大闹厅堂,这“老毛病”又犯了,今天再来请老郎中给看看的。

    小郎中一席话,让“患者”顿觉“病去一半:“那请问,我还需要方药治疗吗?”小郎中随即一剂“茯苓枣仁安神汤”。另嘱咐:心为神明,安则逸,切记!

    年轮又转365度,小郎中再也没见那位“患者”前来求治。据说,那人现在神精气爽、把盅饱餐、颜面滋润、心身无恙。再也没有听说他家为生计而吵吵闹闹了。

    于是,就有人议论老郎中是“老夫子描红---墨守陈规”;也有人说老郎中是花旦唱戏---深藏一手”。但不管怎么说,老郎中毕竟将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留在自己诊所十几年而令其不弃,此番能耐,是小郎中远所不及的。
/color]

婺源人家 发表于 2009-1-22 13:57:43

坐沙发慢慢欣赏了。

氧气angel 发表于 2009-1-22 14:29:31

太深的道理,实在不能理解。

梦洁 发表于 2009-1-22 16:05:37

引用第2楼氧气angel于2009-01-22 14:29发表的 :
太深的道理,实在不能理解。

安宜生 发表于 2009-1-23 10:29:35

引用第2楼氧气angel于2009-01-22 14:29发表的:
太深的道理,实在不能理解。
医者仁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郎中与小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