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追逐的梦
------来者当乎来,去者当乎去。谨以此文与众妙诸生共勉。
手机响了
忙碌、久违的忙碌。
2014年5月2日,二十年结婚纪念日,女儿也放假在家,本想好好庆祝一下,萧条的饭店,生意可喜的迎来了一波反弹。
下午3:30,启蒙班课程又开始了,刚刚接触围棋的孩子们以浓厚的兴趣在棋盘上比划着自己的围棋世界。
逡巡棋桌间,孩子们的具体招法无须强调,现阶段主要是纪律约束:安静,认真。
大可以坐下来休息会,但是内心的忐忑刺激着我在教室里不停的兜圈。
2014年安徽省段位赛芜湖赛区,5月2日下午3:00,第九轮对局开始。
众妙弟子张文华6胜2负,拿下此局直升业5,否则将面临比拼小分的艰难局面。
这是学生的大胜负,也是我围棋教学三年又十个月的见证。
久经的胜负再次到来时,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依然是凡夫俗子面目,尽管已届不惑。
四十不惑,就是基本都看清了,真有看不清的就糊涂着过吧。有棋友酒后高论。
遇事且呵呵,直八又何妨。
清醒。
长亭、短亭,秦岭云横;
浊世迷茫,无以复加。
难得糊涂,淡泊内心。
手机静静的搁在教案上,教材前,等待的煎熬让自己拿起手机看看时间的勇气也已消耗费尽。
下午4:17分,期冀、不安、恐惑,杂陈的心情无从渲泄。
手机终于响了,熟悉的铃声,未曾有过的刺耳。
张文华的电话。可是语调却不是我所想要的喜悦:“大舅,输了。白棋168。”
接下来就是不断的抽泣。
失语、虽然只是短短几秒,然而思绪早已千回百转:“孩子不哭。”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情,尽可能开心的告诉他:“很棒了,4升5多难呀,能赢6盘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还可以拼小分的。”
“我不服,我不应该输。”张文华继续抽泣:“我小分肯定不够。”
“没关系,这次比赛我们就是来锻炼和寻找自己的定位的,目标是国庆段位赛。更何况你下的很好了,先休息下,看看小分情况再说吧”。
“不看了,我让爹爹带我回家”。
回家,家是温暖的港湾。
走在路上的爹爹又和铜陵钱开明老师联系,感谢他这次给张文华报名。当钱老师得知爷孙俩要从铜陵折返枞阳时,说自己包车回铜陵,大家一起。
张文华又垂头丧气的回到赛场。
手机又响了。
下午4:35,启蒙班的死活题讲解正细致入微时。
比赛期间的第10个电话:“大舅,积分出来了,我第21名,在12分当中,我小分第3。”
“真的?你再看一遍!”
“没错,我看了5遍。”
“恭喜你,上5段了。”
喜迅突如其来,阳光真好。
手机铃声,美妙动听。
二十年结婚纪念日,真的很嗨。
棋如人生
中华崛起。
富庶的环境,独一无二的优越感在孩子们的心中茁壮成长。所有的事务都有家长打理完善,快乐童年沐浴着阳光的无限恩泽,偶有风霜侵袭也可以诗意的忘却。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沿途的掌声、鲜花,只是动力,只是给予精神的稍事歇息。
终点遥远,还要更好的跑下去。
孩子总要长大,家长总有退居幕后的一天,个人的主观意愿是无法改变社会的,只能融入和适应。
现实的残酷性迟早会在孩子们面前显现的一览无遗,坎坷、磨难、挫折、历练,如影随形,在精神或物质的世界里时隐时现。任何的失误,所有的挫折,都得以现实的代价来买单。成本甚或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许是整个人生。
围棋又名手谈,围棋的过程就是以棋子于一方枰中与对手交流自己之于围棋的认识、理解。
最初的围棋对孩子而言是快乐的,4个吃1个,谁吃的多谁赢。今天打败爸爸,明天打败妈妈,看到幼小心灵中伟岸无边的人物被不断打败,孩子的自豪感、成就感如春草般蔓延。
我在课中引导学生,如果爸爸妈妈欺负你,你就和他们下围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围棋、干净的围棋,一如孩子们初生时纯洁的眼神。
黑白的棋子,公平、公正,没有任何的等级或尊卑之分,从同一起点向棋盘迈进,全凭棋手的智慧去运筹帷幄。
任何一手棋都须放眼全局,凝神静思对手的最强变化,酝酿恰当的下一手去制衡对手的机谋。
下一手,或弃子、或争先、或自保、或出头、抑或闲着,目的只有一个:大局领先。
围棋的孩子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会因为一招不慎而致痛哭流涕,代价不过输棋时的懊恼与不甘。只要孩子愿意,干净的棋盘随时又会展现在面前,给予孩子又一次把握胜利的机会。
循环反复的挫折训练培养了孩子百折不饶的性格,知晓为错误买单的代价,从而最初就努力降低犯错的概率,并且从不会因为犯错而强调外因,只是以男子汉的气度去坦然面对。
围棋真难,处处短板。
努力不可能立杆见影;但是不努力,则会明显反映于胜负时的迟钝、无奈。
随着水平的逐渐提高,死活、手筋、定式、布局、官子、次序……贯穿了棋局的胜负。
孩子们最初的智力优势于此时已居其次。
努力与否,在胜负时得到了最直观的反应。
围棋只有一个结果,胜或者负。
围棋没有假如。
直面围棋,任何的言语都是苍白的,结局已经昭示一切。
胜,无须骄傲,只是下一步的起点高些;
负,无须气馁,只是此前努力不够。
因为努力,所以胜利。
所以失败,因为懈怠。
放弃,离开胜负的世界,断绝孩子曾经的挚爱,出于对孩子幼小心灵保护而言,家长的选择无可厚非。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坚持三两年再看今日之胜负,何尝不是笑谈?
努力后所经历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是前行的动力。
试问将来的人生、事业,挫折将令孩子们何去何从?
坚持,无所适从。毕竟放弃已经成为了习惯。
放弃怎可以成为习惯?
困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
所谓强者,不过是踏困难于足下。
世事如棋局局新。
生活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崭新的、艳丽的。
棋如人生,孩子总要长大。
冠 军
2013年11月16日,枞阳县青少年围棋俱乐部揭牌暨唯爱婚庆杯首届青少年围棋大奖赛隆重举行,张文华又摘精英组桂冠。
结果与赛前预测完全一致,其他少年争夺亚军。
但是过程中两盘棋的胜负处还是几经反复。
在大胜负面前,少年尚须历练。
2013年第五届“口子窑”杯战幕又启,依据去年战绩分A、B组角逐。
人到中年,琐事烦多,精力、记忆均已过巅峰。
围棋提高真的是勉为其难,只能是寻找一切的可能维持竟技的最佳状态,不让水平下滑来得太快。
历年赛事,借助好运气,没有让短板暴露在对手面前。
技术的短板不是维持就能遮掩的。
当时状态是难以应付A组众高手围剿的。B组虽有4名众妙弟子参赛,但能获得名次就足以称道了。
这次,该我为好运气买单了。
发展中的众妙围棋需要一个冠军来支撑门面。
反复劝说无果,门老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有参赛。
何时忘却营营?
彼时彼刻,终有共鸣。
我携4名众妙弟子来到了围棋生涯的又一个易水之滨。
易水清、易水深;
易水平缓、易水无言;
易水奈何?
易水旁的我战战兢兢,难以涉足,更无缨可涤。
环顾众妙弟子,掬水而歌,嬉笑连连
少年情怀,愁字不书。
年轻真好。
我猜对了开始,对局进行的非常艰难。
我猜对了自己的结果,第4名,创下了历局赛事最差纪录。
但我没猜中另一个结果。
B组,第6轮,张文华已经5连胜,拿下这盘就是冠军。
真正的大胜负横亘少年视野,完胜的局面,因为贪目,忽略了对手的紧气手段,致使大龙横死。
终局后,少年在清理棋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围棋启蒙课反复强调的内容。
独立性,是围棋孩子必备的素质。
少年眼中噙着泪水,僵硬的把自己的黑棋抓进棋盒,扭头冲出了赛场。
我把盘中对手的白棋一个个拈进棋盒。
片刻,少年又回到我身边,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大头:“哭完了?”
少年耷拉着脑袋,低沉的说:“我躲着哭的。”
是啊,坏心情就要排解。
挫折如歌,笑着去唱吧。
第七轮,少年顶住了压力,快胜,收获了人生最具意义的冠军:成人冠军。
雏凤清于老凤声。
众妙围棋又结硕果。
冠军奖品是5斤“口子窑”一瓶,我逗张文华:“这次大舅没拿名次,你的酒送给我喝吧。”
周遭棋友起哄:“是该孝敬老师。”
张文华犹豫片刻:“那不行,我爸爸也要喝。”
嗨,外甥属狗。
颂奖仪式前,因为饭店有顾客订餐,婉谢了大赛会餐,匆忙赶回饭店。
错失了亲历张文华人生大奖的授受过程。
正在饭店张罗着,张文华抱着他的酒来到我身边:“大舅,酒给你喝,中午在你这吃饭。"
他妈妈解释:“张文华说老师没下好,心情差,所以他也不去会餐,来陪老师吃饭。”
围棋二十多年,历经胜负无数,输棋确实难受,也不过一结果耳 ,与下次比赛何干?岂无承载之心胸?
围棋人较真,围棋人尚于转换心情。
酒、你的酒最具意义,带回去吧,在将来,中考、高考或人生值得庆祝时,打开它,相得益彰!
这次赛事你发挥上佳,会餐理应去,去感受各位老师的溢美之辞吧,这次你可以骄傲!
感谢你,孩子,感谢你有心。
老师没事。
回头再看,本次赛事开启了张文华的涅槃之旅。
备 战
2013年国庆节,安徽省围棋段位赛铜陵赛区3段组,张文华6胜3负第18名,轻松晋级业4。
因为名次靠前,当时就萌生了让他打5的想法。毕竟已经6年级了,进入初中以后,中考、高考的压力接踵而至,虽然以其目前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资质,可以学有余力的来兼顾围棋提高,然而毕竟只是余力,不敢奢望再象小学时代的全身心投入。
应试教育虽被诟病,如果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确实还是大概率成才的捷径。
张文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我喜欢围棋,可爸爸妈妈逼我下棋,我就会很累,我想休息一会。
玩,是儿童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愿意索群独居。
整个春节直至3月初,张文华不打谱。不解题。不下棋。就是玩。
念叨最多的就是:4升5太难了,老师都不是5段,我肯定打不上。
看着与围棋渐行渐远的张文华,压抑住内心的焦急,只能是默默的关注着。
任何的强逼都只会让少年无休止的抵触。
他的棋只能是他自己去下。
他的路只能是他自己去走。
正无可奈何之际,历年8月份举行的“安庆市青少年围棋精英赛”今年调整到4月份举行,参赛资格要求业余4段以上小棋手。
“整个众妙围棋就你有资格去参加这次赛事!这是荣誉,要珍惜呀。”我适时的诱导:“去寻找一下自己的位置吧,看看安庆同水平小棋手的实力,比较一下,我相信你能让自己满意。”
再经家长动员、鼓励,少年终于回到了棋盘前。
好孩子确实是夸出来的。
安庆围棋教学起步较早,迄今已近20年,皖江南一线堪称翘楚(这是去年铜陵段位赛众妙围棋学生家长的共同感受,也是促成张文华4升5选择芜湖赛区的主要因素)。本次赛事自然高手林立,业5以上就有10几人。
七轮赛罢,张文华4胜3负,其中两胜业5,在38名参赛棋手中名列第15名,在业4棋手中位居上游,坚定了我对于张文华4升5的信心。
接下来与其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不要对比赛结果抱有任何的期望。
据统计,4升5需180课时,再辅以适量小课点拔,并且有赛事间的好运气,方才有望。
15%的升段率,太难太难。
毕竟去年国庆节才上的4段,距今仅半年时间,贸然的去打4升5,对老师是个挑战,对孩子而言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失利时所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肯定会猛烈冲击孩子的自信心。
4升5,我给他定下锻炼为主,寻找定位,拿下5盘,备战国庆段位赛的基调。
但我还是希望他发挥实力拿下6盘,就是小分不够,至少也可保证少年将来的对局心态层峦叠翠。
这只是我的小企图,赛前的任何高调都会成为反制对局发挥的压力。
围棋强调木桶理论,短板决定高度。
围棋领域博大精深,不战屈人,是为上品。
不战屈人,需要对围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全局掌控功力。
功力,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之上。
理论是实践的提炼与升华。
我一直强调围棋的实战性,打谱,解题,实战对局,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
张文华的棋长处在于力量,战斗格局他不怵对手。
但不可能每盘棋都是力量决胜的。
毕竟棋龄不足4年,就张文华目前的水平,有待提高处不一而足:定式、官子、厚薄、全局意识,等等,都是短板。
备战的策略是尽可能提升短板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少年的力量优势:对局时由序盘向中盘直接过渡,避开对手精心准备的定式飞刀和布局套路,毕其功于中盘。
4升5,15%的升段率,竟争太酷烈了,9轮最少要赢6盘、而且要赢在前面,才有足够的小挤掉同大分对手。
任何一盘棋,一手棋的思虑不周都会让赛前所有的准备归零。
小小少年在围棋领域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很是不容易。
每一轮都是关起门来和对手练,没有了老师的指导,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
空旷的棋盘,岐路纵横,全凭自己对于围棋的认知来寻找唯一通往胜利的道路,独立完成。
获胜便罢。输棋时的懊恼、失望、无助、困惑,也只能独自承受,非言语所能道。
少年只能以眼泪来排解。
学生失利时的泪水是老师心中的脆弱的痛,
除了安慰,同样无助。
凡此种种都是围棋训练的范畴。
围棋孩子的心智、行为思想的独立性因此大大领先同龄人,这样的能力如果转换作将来人生、事业的规划,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备战开始了。
每天中午放学,张文华来到我的饭店,将昨天弈城的对局复盘。是谓小课。
小课,针对棋手的不足强调要领,告之提高方法,是迅速提升棋力的捷径。
大课,8至16人不等,小班教学,讲授内容兼顾高低,按部就班,共同提高为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用心的老师从不会厚此薄彼。
从4月7日到4月30日的小课积累,张文华在弈城3D以一波11小连胜的小高潮升上4D。
客观的讲,他已经具备弈城5D的实力。
将来的参天大树今日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起 点
4月30日,张文华在爹爹的陪伴下踏上了4升5的征程。
早晨,鸟声悠扬,东方曙光乍绽,微风中,淡淡花香沁人心脾。
这是爹爹第3次陪伴张文华打比赛。
去秋的铜陵段位赛,今春安庆精英赛,都很出彩。
张文华说爹爹讲输了没关系。
人生需要肯定,孩子需要鼓励。
爹爹,灼见慈祥的老人。
赛前,爹爹把去年铜陵赛区3升4成功,4升5落马的名单从网上全部摘抄下来,这份名单基本涵盖了张文华的对手。
每轮对局前,爹爹根据对手的去年成绩给张文华剖析利弊,然后用冷毛巾为其抹净双手,轻敷脑后,清醒大脑。再告之:“认真下,要有信心,输了没关系。”
多算胜,少算不胜,老人的用心,于我只能仰叹。
3升4以后,随着生源不断扩充,张文华所处有段班课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每次都是针对其短板安排他独自打谱,解题。
他在课堂的更多意义是其他围棋孩子的追赶目标。
一山更比一山高,之所以成功,是踏上了曾经的高峰。
而下一座高峰又耸立面前,强者不惧挑战。
近水楼台先得月,门中得闲时所给予张文华的一二点拨,只言片语,大大的开拓了少年的盘中思路。
正确的方向节约了时间成本。
感谢枞阳围棋的大环境,每个周末,众妙围棋教室高棋暨临不断。
姚鹰、陈志杰给予张文华的指导尤多。某次酒间,姚鹰动议让张文华艰难的赢自己两盘,以壮士气。
落红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临近赛前,张文华几近反复终于连胜姚老师两盘,尽管努力让自己保持平常心,但是获胜后喜悦的笑容还是让人陶醉。 围棋,我只知道分黑白之外,就什么都不懂了,象棋还能知道点基本常识,例如小卒不能回头、炮须隔山才能打牛。 感情细腻,生活中的有心人! 久违的寒风先生! 鼓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