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存款单引发的一段亲情
两张存款单引发的一段亲情2014年5月12日,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跃进组八旬老太钱瑟琴,接过大儿子递来的1张“特殊”的存款单后,老人深情地说:“孩子,是娘犯糊涂呀,误会桂坝邮政局的领导和职工了,真的对不起他们。他们不计较我这个老婆子,还亲自上门服务,这么快时间就把事情办好了,得替娘好好地谢谢他们。”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还得从5年前说起。钱瑟琴老太太膝下有3男1女,早年各自成家另立门户,儿女们都很孝顺,每年拿一些赡养费给父母,逢年过节的还给个“红包”,老两口子平日里省吃俭用,积攒下一笔不菲的“防老金”。钱老太太的老伴生前瞒着她及儿女,于2009年先后两次在桂坝邮政所存入定期2年的2万元存款。当年,老伴不幸逝世,却没来得及将存款的事告诉她,更没有将存款单拿给儿女,一家人全然不知。
今年5月上旬的一天,能识一点儿字的钱瑟琴老太太,在家里偶然发现了2张存款单和老伴的一代身份证,便于次日来到桂坝邮政所取款。柜员黄迪看罢存款单和证件后,轻声细语地对钱瑟琴老太太说:“老人家,这2张存款单上的名字不是您的,又没有设密码;有1张存款单的名字与一代身份证上一个字不一致,而且一代身份证已无效了不能使用,我们也不知道您与存款人是什么关系,必须由存款人本人来取。”钱老太太心想,老伴早已过世,无法来取款,又担心孩子们知道老伴留给自己这么多存款后影响今后赡养费供给,于是对经办柜员编了个谎言:“同志,我老头子病倒了躺在床上不能走路,你就行个方便,给我办了吧!”。“老奶奶,实在对不起,这是我们邮政储蓄银行的规定,也是对存款人负责,真的不能办理,请您老人家原谅我们。”钱老太太被柜员们的热情所打动,就没有再三央求而回家了。
钱瑟琴老太太回家后,翻箱倒柜地找出自家的户口本,见老头子的名字在户口本上,而且还有两个名字,即使一代身份证无效了,那户口本还应该管用吧,也能证明他们的身份关系,她于是第二次来到桂坝邮政所取款。柜员接过证件细心地查验,发现钱瑟琴老太太的老伴户口登记表上盖有不十分明显清晰的“户口注销”专用章字样,便询问道:“老奶奶,您的老伴户口已注销了,他老人家是不是不健在了?”钱瑟琴老太太见事情已暴露,眼看不能再隐瞒下去了,就将老伴已逝世的真实情况告诉了柜员。 “老奶奶,这2张存款单您暂时还不能取,需要您的儿女们到县公证处办理一份公证书,确定一位继承人来办理......”柜员黄迪向钱瑟琴老太太耐心地解释着。钱老太太无奈地起身回家,行动十分不便,一拐一拐的。柜员们走出营业厅,拦住了一辆三轮车,将老太太送回家。
一连数日,钱瑟琴老太太在家吃不好、睡不着,思来想去,她越想越不明白,这笔存款分明是自己和老伴的共同财产,已与儿女们无关,干嘛还要通过儿女们呢?儿女们回家,到县城去公证,还要花费,更加麻烦。这不是刁难我老婆婆、想吞我的钱吗?难怪她们那么对我十分殷情,原来是在哄骗我呀。不行,我还得找她们去。
这天一大早,钱瑟琴老太太第三次来到桂坝邮政所,她一反常态,坐在营业窗口处,非得要柜员给予办理那2张存款单取款手续,不办理就不回家了。尽管柜员刘美容、章小姐、周晓霞轮番好心相劝,老太太就是不理解、不听从,言语中还责怪柜员们的服务质量。邮政所主任夏俊接到电话后,及时赶到,与钱老太太促膝谈心,了解到她不肯将存款的事情告诉儿女的缘由、也不愿意让定居省外的二儿一女花费千里回家的顾虑。当夏主任得知钱老太太的长子刘先生全家居住在辖区内陈公村的信息后,于是拨打通陈公村村干部的电话,询问倒刘先生的电话号码,经联系,刘先生此时出差在安庆。夏主任一边反复做好钱老太太的思想工作,一边将此情况向县邮政局领导汇报,并向老太太承诺,一定以最短的时间将事情处理好,保证让她满意。老太太这才同意用车将她送回家,但心里还是将信将疑的。
次日,夏俊主任与柜员黄迪在陈公村村干部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钱瑟琴老太太的长子刘先生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刘先生,并希望他配合办理相关工作。刘先生此时才知道这一切,他先代表母亲向桂坝邮政所领导和员工表示歉意,证实了父亲遗留的存款是自己兄弟姐妹四人平日供给的赡养费积蓄,在与弟妹们电话联系后,表示愿意将存款全部转存给母亲作生活费用,也请求邮政部门考虑到弟妹三人定居省外、路途遥远、工作忙碌等因素,给予从简办理手续。当日,刘先生以及他所在地村委会和公安机关向邮政部门提供了相关证据,于第二天将那2张2万元的存款单转存给了钱瑟琴老太太,刘先生及时将存款单交到母亲手中。至此,由两张存款单而引发出的一段亲情,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感人一幕。(刘毛腊) 安享晚年是老年人的心愿 枞阳桂坝邮政所领导和员工为百姓办实事,值得表扬 “尽管柜员刘美容、章小姐、周晓霞轮番好心相劝,老太太就是不理解、不听从,言语中还责怪柜员们的服务质量。”这几位工作人员的名字有点意思。
就这个报道的内容看还是有点问题:
一、如果该存单是活期的,又未设密码,当然可以随时支取;
二、如果是定期存单,到期了,没有密码的话,还是可以直接支取;
三、如果是定期未到期,工作人员应该告知其非本人的话,应该是到期后可以支取。
四、与身份证名字不一致,实行存款实名制都好多年了,怎么还出现这样的问题?
由于文中未说明具体情形,假使是第三种情形,如果快到期了,是不是给当事人造成利息损失呢? 牛人!高!实在是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