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开水 发表于 2014-3-24 11:50:08

怀旧温馨

人可能总都是这样:青春年少时,总是向往外面,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不知外面的世界也有无奈,在经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就会思乡怀旧。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愫,就如故乡三月的风筝,摇摇曳曳地……
每每此时,我的眼前与脑海中总是或多或少的呈现着故乡与摇曳着故乡的风筝。飘飘荡荡放牧着儿时一串串褪色发黄的歌谣。
童年是在远离小镇的乡间度过的。那时候,由于远离县城加上乡间的经济条件有限。学校里除了一两个乒乓球台可供打打乒乓球之外,就别无什么更好的文体娱乐东西可供我们这些乡间的野孩子们玩的了。每天的课余除了做好当天的功课外就是被父母亲们要求到田地里进行农活琐事了。但是,只要一有空闲,一切的农间玩具就在我们的手中活灵活现,什么掼火柴皮,顶墩子,打柏骨(农间的一种游戏,是用造水车阀的龙骨废料而做),转陀螺等等。真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什么季节忙什么活,什么时间玩什么花样。特别是在阳春三月,春风溢溢地,小草青青的,黄黄的芽。脱单后的我们背着学校里上过的课文:风筝,纸做的身子,竹做的背……甩下书包,匆匆忙忙的做好功课。不顾父母亲们的叫唤农活,就急急忙忙按照老师们在讲课文时描述风筝的式样与结构那样自己去做。好在做风筝的材料在农家都是能被找到的,无须费什么神去缠着父母亲们要了。风筝的骨架就去父亲的竹园砍一棵小竹子,风筝的线就去母亲的针线盒里拿一卷缝被子的棉线,风筝的身子就将家中过年张贴的年画撕下,或者将哥哥姐姐的作业本与书翻出,经常将哥哥姐姐弄哭气走去告状。浆糊则是家中厨房里用来蒸馒头的面粉。往往是一个风筝做起来,若得父亲拿着竹枝喊败家子,母亲则端着凌乱的针线盒发愣,哥哥姐姐拿着破烂不堪的书本气的跳脚大追……但是农家伙伴们则不管这些,拿着制作好的风筝去空旷乡间田野里,在春风拂动中,徐徐上升着自己的杰作。不一会儿便见农家的村头霎时成了动物的王国,风筝的海洋。每每这时,嬉笑之声随风筝越飞越高,飘荡在农家袅袅炊烟中。
记得有一次与小伙伴们做风筝。由于一时没有找到糊风筝的纸,情急之下把书包中明天交给老师的作业本从中间的钉子处撕下好几张。原本很厚的作业本,不一会儿就剩下写过作业的那几页了。等到第二天交给老师时,被老师当场扔在地上并说那不是本子是几张纸,要求换掉重写。费神费力不说,晚上传到家中,被父亲一顿好打。夜里躺在被窝里摸着被打发痛之处也不觉得悔,因那次我的风筝飞得最高最远,眼角的余泪仿佛是喜极之后的而泣了。
如今,风筝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了:为没有时间而争取时间,为没有风筝而自己动手去做风筝,为霎时的痛快之后而提心吊胆了。走出乡间,走上小镇,杂货铺上琳琅满目的各式各色的风筝,颜色鲜艳无比,但是却没有一款触动我的心灵,亦没有了那种久违的感觉,没有了那种惊慌中的满足。或许童年就像做风筝一样,充满着喜悦亦充满着泪水。不管是喜悦也好还是泪水也罢,却总能给如今的我们带来若干年后的温馨与淡定,让从容变得更加飘逸。
能怀旧,能享受那份若干年后的温馨,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水火香蓉 发表于 2014-3-24 12:09:27

回忆总是那般温馨,人生最大的财富,也许就是珍贵的回忆了、、、、、
老了,总觉得儿时的一切都那般美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旧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