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 发表于 2009-1-6 18:10:47

枞阳土地流转上了《人民日报》

  近年来,安徽省枞阳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如今,全县县内流转耕地面积21万亩,占全县耕地26%,县外流转近40万亩,参与流转农户近8万户,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多年增长,2007年县内规模经营大户粮食总产12.8万吨,占全县粮食产量1/4,2008年枞阳粮食产量创纪录达10亿斤以上。

  枞阳是传统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因为种粮效益较低,全县有24万多人外出务工,许多农田开始抛荒,传统的双季稻种植也被大规模的单季稻替代,产粮大县面临减产威胁。
?
  然而,县里经过调研发现,有大量抛荒田无人耕种,种粮大户却又无田多种。如何破局,枞阳决定,在不改变二轮承包关系原则下,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以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为主初步建立起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制定严格的土地流转程序,帮助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经乡镇法律服务所见证或县公证处公证,明确流转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搞农业规模种植。
?
  枞阳县每年拿出200万元经费,鼓励和扶持土地流转,目前已建立农户间土地互换、直接转包、委托转包、新兴的专业合作组织介入等四种土地流转模式。

       土地流转让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分散、零星的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经过统一经营、科学管理和机械耕作,可以降低40%的人力成本和10%的农资成本,亩增稻谷300斤,增收158元。流转了土地的农民除亩均200元地租收入外,给种粮大户打工一年又能收入1万多元,如今,还形成了一支专门给大户帮工的“田保姆”队伍。
?
  枞阳县陈瑶湖镇是枞阳土地流转数量最多的一个乡镇,镇里有1200多户土地种植规模经营户,不仅直接承包镇内土地,还到周边县去承包,耕种流转土地达36万亩。如今,陈瑶湖镇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糯稻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是浙江绍兴等地黄酒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共有粮食加工企业52家,年加工粮食10余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

  同时,枞阳还积极开展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为土地流转、成片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200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中央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6个,新增耕地1.3万亩,建成田成方、地成片、渠成网、林成行、路贯通的标准农田4.8万亩,大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吸引了许多种田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发展农业生产。

                                               来源于2009-1-5《人民日报》?

百度枞阳吧 发表于 2009-1-6 19:14:03

王中 发表于 2009-1-6 19:17:37

好也出名,坏也出名!

胡畴雨 发表于 2009-1-6 20:35:15

引用第2楼王中于2009-01-06 19:17发表的:
好也出名,坏也出名!

踏雪寻梅 发表于 2009-1-6 20:43:33

我所听到更多枞阳的消息,都是负面的!

吴小进 发表于 2009-1-6 20:44:40

引用第2楼王中于2009-01-06 19:17发表的:
好也出名,坏也出名!

长江边上 发表于 2009-1-7 11:22:47

引用第2楼王中于2009-01-06 19:17发表的:
好也出名,坏也出名!

杏林使者 发表于 2009-1-16 18:59:18

引用第2楼王中于2009-01-06 19:17发表的:
好也出名,坏也出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土地流转上了《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