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寨茶人 发表于 2014-2-18 08:13:55

大别山茶

    大别山人家家喝茶,户户“豪饮”,男女老幼人人嗜茶成癖。一年到头,不论春夏秋冬,一大早起来,头件大事就是烧水泡茶。不喝几碗茶,便会觉得肺腑不清爽,一天没精神,口干舌燥,容易动怒生气。赶路、歇晌,饭前、酒后,早晚无不饮茶。茶水是他们情所独钟的日常饮料。涤烦疗渴,换骨轻身,一天累死累活地忙下来,茶一喝疲劳顿消,愁恼尽除。一顿饭不吃可以,但不能不喝茶。老辈人最津津乐道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山里人命贱,头疼脑热,口舌生疮,目涩乏力,百节不舒,百病不请医生,只喝几口茶,便觉得病痛全无。就又抖抖擞擞,扯着嗓子吼起山歌,下田地或者上山劳动去。
    大别山人都懂得鉴定茶叶品质等次,认定不管甚茶,只要外观白毫显露,泡时汤色翠绿,闻之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喝后舌底回甘生津,便是上品。家常只喝炒青,只要是雨前茶,做得精细,一样香道好,可谓价廉物美。他们说高档茶叶中看不中喝,造价昂贵,普通人家喝不起,也舍不得喝,少量做几斤,作为送人情的礼物。平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习惯于省俭,苛刻自己,却倾其所有和所能,厚以待人,这也是大别山人的淳朴厚道之处。他们最爱喝的是高山上自生自长的野茶,采制后从不送人,外地人也消受不了,野茶有野性,香浓、味苦,劲儿足,早饮夜难眠,由辛涩而至醇美,得细细品味。大别山常说,入口苦而回味甘甜,才是真正茶                                                                                                                                                                              “野饮石泉清”,他们又说好茶还须好水。湍急的山水和静止的死水,都要不得,井水和河水也比较差。大别山茶,用大别山的崖洞乳石中汩汩冒出的清纯泉水烹煮,才得山茶真味。而且水只烧一滚,沸如鱼眼,便急急舀出冲泡,滚了两次、三次,就“水老不可食”了。现在大别山人进城,带点土产茶,用自来水一泡,就喝出了腥腐气、漂白粉味和一股说不上是什么的怪味道,他们就恨恨地可惜败坏了好茶叶。烧水的器皿也要洁净,忌讳有油腥的铁锅,昔日户户用铜壶,大办钢铁和“破四旧”后几无所存,如今多用铁壶、铝壶专门烧水烹茶。他们烹茶时从不在茶中加姜、葱、茱萸、薄荷等一切佐料调味品,他们喜欢的是茶的本色本味,原汤原汁,觉得这样才清正真纯。 大别山人所用茶具不一,颇受推崇的是传统的紫砂壶,茶叶于其中最为耐泡,冲出的茶汤滋味最为醇厚,且暑热之日经久不馊;往日常见老人嘴对咀儿品咂嘬喝的紫砂口壶,拳头大小,造型精致,宜于把玩,今已成稀罕之物;其次是提到田间地头的陶制泥瓦壶,少有涂花纹上釉彩的,多为粗糙烧就,一副朴拙泥土相,一律配粗瓷差碗,也不怕摔,在农忙时做插秧、割稻、锄麦、摘棉花等活计时,带在身边,一旦干渴,即可仰脖痛饮;家家皆备、普遍使用的是细瓷茶壶和茶盅,纯白,如玉似雪,茶汤盛于其中,便被衬出嫩绿如春的颜色,使不知美感为何物的山民观之饮之也觉赏心悦目,宜于过节期间或劳作之后、闲暇之时细啜慢饮。特别是亲朋相走,邻里串门,老少聚首闲谈,在座者均人手一盅,童子执壶逐一泻遍,皆为三分之二,忌满,满则溢到桌上,甚或弄湿饮者衣袖,烫手不好端,且大约有要饮者都做谦谦君子之意。众人共饮一壶,尝的是同一种滋味,并无厚薄之分,大家融融乐乐,也不争多讲少,免生事端,可谓得饮茶之真趣,大有农耕社会亲亲和睦、温柔敦厚之遗风。在山城小镇,前几年风靡过保温杯,但一阵风而已,多已淘汰弃置一旁,原因是盖严后泡出的茶水有股“瘟味”,且不能欣赏茶色;眼前多见买凹腰瓶儿,吃完酱或榨菜,即用于饮茶,旋紧盖之后滴水不漏,便于携带。此两者都属于个人专用杯,可防疾病传染,符合人讲究卫生之要求。至于待客,时下大别山城乡都流行高低不等的玻璃茶杯,以略带淡蓝色小花或一无点缀、玲珑透明者为佳,一人一杯,虽颇浪费,倒也显出主人的落落大方,于谈笑之间或自个儿偷闲时啜饮,观茶叶在杯水中起落如观世事之沉浮,又交错重叠,幻化成雨雾迷濛丛从春笋,演变为云蒸霞蔚中秀峦奇峰,不知不觉而陷渊深之思,入缥缈之梦,于是大老粗也出语惊人,发出文人哲学家般警辟深刻的感谓慨叹,使听者肃然。

水火香蓉 发表于 2014-2-18 08:16:50

河山寨茶人 发表于 2014-2-18 08:18:52

枞川老者 发表于 2014-2-18 21:55:52

禅茶一味!久闻岳西翠兰之名,不知何时能得闲而静品茗……

花开花落3 发表于 2014-2-21 10:48:43

深山出来的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别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