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下的孤单 发表于 2013-11-12 10:53:13

中国四神兽

麒麟--(麒:雄性;麟:雌性)      
            中国传统祥兽,神话传说是龙牛杂交品,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宠﹑瑞宠。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与貔貅的区别: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龙头,麝鹿身,尾似龙尾状,龙鳞。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貔貅是凶猛的瑞宠,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它以财为食的,能食四方之财,目前以尚修堂开光貔貅的效果较为明显。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用貔貅来主招财、镇宅、辟邪。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麒麟主太平,能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





      “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 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据考证“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71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
      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曾被作为封建皇朝最高贵女性的代表,与帝王的象征--龙相配。凤又是传说中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因此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它那美丽的形象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应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龙(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鳄,眼似龟,耳似牛,鳞似鱼,须似虾,腹似蛇,足似鹰)
      龙是中华文化里的主要图腾、主要象征,汉族等大多数华人自称龙的传人。龙也是封建时代中国帝王的象征。龙图腾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为四神兽。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区别与恐龙、及欧洲的Dragon(拽蚣、恶魔、悍妇,早期传教士译为龙,使得华人重要形象在西方文化被妖魔化)。龙接近于西方早期的Seraph(色拉飞、六翼四足的大蛇、炽天使),龙的正确英文译名是“loong”。龙在世界上有巨大形象力。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龙一说。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香港渣打银行在1979年起发行的钞票都是以这些瑞兽为题材。(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达尔文在欧洲斯洛文尼亚山洞发现过洞螈,它终身保持幼小形体,属于螈类,2013年中国在昆仑山古洞也发现它,有的新闻“昆仑山古洞发现真龙”,介绍的就是洞螈。它的形态在人们想象里类似龙的幼体。新中国龙的有角型与洞螈,在数亿年前,可能同源。地球史上消失了数千万种物种,不能排除她们曾有其它家族成员。
      
龟(上古神兽--玄武,玄武的本意是玄冥,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
玄武亦称玄冥 ,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 故为北方之神。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被称为“真武大帝”。北方之神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说:“北宫玄武、虚、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水神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怀章句》说:“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颇为民间重视和信仰。生殖之神
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龟蛇合体的形状出现,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标志。东汉魏伯阳(约公元121年前后生存)《周易参同契》也用龟蛇纠缪的例子说明阴阳必须配合:“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司命之神
龟在古代是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并能导引咽气,《史记·龟策列传》载云:“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不死。龟能行气导引”。《抱朴子》载:城阳郄俭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俛或仰。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再者,北宫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称南斗。《星经》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316年前后生存)《搜神记》引管辂的话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拜南斗可以增寿。这对于追求长生不死帝王官僚及普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道教崇奉的星神
“四象”和“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 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 ’。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武’。”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 即是求之,多与人救世之术。
玄武在道教中既是颇受崇拜的神明,又是一个可以引导修行的意象。在有关玄武崇拜的故事传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人格化的玄武神——“玄帝”与诸多神仙人物一样有名师指点。从其“师承”方面入手加以考察,也能发现其与丹道的密切联系。《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记载这样一个故事:玄帝念道专一,遂感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无极上道。元君告玄帝曰:子可越海东游,历于翼轸之下,有山自乾兑起迹,盘旋五万里。水出震宫。自有太极,便生是山。上应显定,极风太安、皇崖二天,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也。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当契太和。升举之后,五百岁当上天,龙汉二劫中披发跣足,蹑坎离之真精,归根复位,上为三境辅臣,下作十方大圣,方得显名亿劫,与天地日月齐并,是其果满也。告毕,元君升云而去。
这个故事尚见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三之中。从其情节可知:玄帝的“老师”叫做“紫元君”。按照道教的称呼习惯,高规格的女仙方有“元君”之称,可见紫元君当属女性。她住在什么地方呢?《玄天上帝启圣录》之行文在紫元君之前加上了 “玉清圣祖”的定语,这既可以显示紫元君在道教仙境中的地位,又说明了她是天上胜境的女仙真。这位“元君”被奉为“圣祖”,足见其地位之显赫,而她又居于 “玉清”境,看来还是属于元始天尊所辖之大系。从理性的立场看,玄帝拜师的故事当然是一种信仰心理的表现,我们一般凡人是难于从玉清胜境的神仙大学研究生院中查考到玄帝的学籍记载的。不过,这个资料至少为我们追溯玄武信仰在流行过程中是如何与丹道脉系相交融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线索。考诸《道藏》,其中有一部经书叫《紫元君授道传心法》(以下简称《心法》),题长生阴真人注。既然是“注”那就说明其经文在阴长生之先已经存在。按道门之说法,长生阴真人,又称阴真君,或英真君。据葛洪《神仙传》的记载,阴长生乃东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阴皇后之高祖,出富贵之门,好神仙之道,闻马鸣生修道成仙,遂离家皈依其门下,朝夕追随其左右,勤于仆役杂事,如此达二十余年之久。据说,与阴长生一起学道者十余人,因耐不住学道之辛苦,悉皆归去,唯独阴长生不改初衷,执礼更勤。由之而获得马鸣生之信赖,于元光元年(122年)携之入青城山炼丹,又于鼎旁别筑神坛,授予《太清神丹经》。阴长生别师归家,依丹经之方制炼丹药,且炼黄金十余万斤,广济人间,后服丹而举家长生,在人间三百年,尔后羽化升仙而去。就阴长生的生平事迹看,他显然是一个精通外丹烧炼的人,应属于外丹派中人。但在题为阴真人注的《心法》一书却有许多批评外丹之言论。例如其中所称:“仙士勿令错用意,妄将变黄白药,错服食。”这是告诫人们,不要把仙经中的药物机械地理解为制炼黄金白银之类和外丹服食之品。另外,《心法》还批评“休粮”、“服气”、“导引”之类,把这些东西视为旁门。这显然是站在内丹学派立场说话的。就道教思想史的发展历程看,内丹理念虽然在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之中已经存在,但那时并没有明确表达,更不是把它看作与外丹相对立的操作方式。直到唐末以来,由于外丹服食的种种失败和教训,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的内丹学派才兴起反对外丹服食,而著重内丹之修炼。宋代中期,张伯端承袭钟吕道脉,祖述内丹,斥休粮服食之类为旁门左道。《心法》的一些主张与金丹派南宗颇相一致,故其注文当较为晚出,很可能就是南宗派系之所为。这使我们得以看到丹道秘法由内外相兼逐步发展为主内丹而排斥外丹的演变轨迹。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仍然可以发现“玄武”在丹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心法》在论述如何修心以使“三丹”归命时言及“天一得之,结绳为证”。这个“天一”即是玄武的符码转换,因为“河洛”象数之法,天一乃居于北方,为壬癸水之所位。《玄天上帝启圣录》称紫元君传给玄帝“无极上道”后要他“复归本位”,这与《心法》所言之“天一”之意蕴实不相悖。另外,《心法》有“三一升腾,必定规矩”之文。其释者谓:“三一者,准上三丹,各有归魂守一之法。论至药门中,四气筋骨血肉相承之法,不失纤毫,勿令失其阴阳时候,每月初发火,从一日数九九之法,此三一法并是内三一之法,用十二个月,火候管十二时,配十二位,行九宫,象八卦,合五行。”有关“三一”的说法,乃源自老子《道德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函三为一。这个“一” 在道教中是很重要的概念。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曰:“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由此可见,所谓“三一”,分则为三,合则为一。就九宫八卦来讲,五行相生,四时轮转,返本归一。这个“一”仍是玄武之位。
      青年学者康笑胤曾在他的《中国神话学考证》中论证:玄武乃玄蛇、龟武之化身,玄蛇是龙首凤翅蟒身;龟武乃龙首鳌背麒麟尾,它们是上古神兽腾蛇及赑屃的演变,也是北方民族龙图腾跟龟图腾的融合,龙蛇原是一体,鳌是龟的演变,即龙之子赑屃的前身或另一种称呼。龟蛇结合是生殖文化的表现,也是中国几千年前来,劳动人民对龙龟图腾演化的智慧结晶。我找这些很不容易,大家要支持顶贴啊!

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11-12 18:42:42

给点力量,支持下。

林先生 发表于 2013-11-12 18:44:58

顶帖支持下

董大装饰 发表于 2013-11-12 20:06:31

辛苦,辛苦

落叶下的孤单 发表于 2013-11-13 16:02:00

回 旗山樵夫 的帖子

旗山樵夫:给点力量,支持下。 (2013-11-12 18:42) images/back.gif

落叶下的孤单 发表于 2013-11-13 16:02:35

回 林先生 的帖子

林先生:顶帖支持下 (2013-11-12 18:44) images/back.gif

3可you

落叶下的孤单 发表于 2013-11-13 16:02:48

回 董大装饰 的帖子

董大装饰:辛苦,辛苦 (2013-11-12 20:06) images/back.gif

雇工 发表于 2013-11-13 17:51:11

落叶下的孤单 发表于 2013-11-25 13:50:52

回 雇工 的帖子

雇工: (2013-11-13 17:51) images/back.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四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