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9-18 16:41:51

枞阳史上第一清官——何如申

      历史上,枞阳这一方土地上,走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大至宰相、尚书,小至七品县令。枞阳籍官员向来以气节著称,那么,谁才是枞阳史上第一清官呢?
      答案是:何如申。他是何如宠的哥哥。
      萧穆的著作《敬孚类稿》中有一篇《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在这篇文章中,萧穆记载了他在故乡游赏青山时,何氏族人海曙太守何锡之对他讲了一则关于何如宠兄弟的故事。青山内有一间天然石屋,是何如申与何如宠的读书之所。一年岁末,兄弟俩身无分文,不便回家过年,就一直呆在山中读书。除夕之夜,半夜时分,兄弟俩忽然听见屋后山中“轰隆”一声巨响。他俩出来一看,只见山中忽然开了一个大洞,洞中明亮如昼,里面白银累累。何如宠毫不动心,他拉着何如申的衣服,叫他快回屋去。何如申说道:“我兄弟俩如此窘迫,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借钱无门,全家大小将何以为生,不如现在暂借一银,等以后有钱了再奉还到这里,也算没有失节。”于是写借条一张,放入洞中,然后从银堆上拿了一锭白银走出洞来。走了数十步后,身后的山洞又奇迹般地合上了。
多年后,何如申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一次,他核查库银时,发现少了一锭白银,就追问库吏。库吏此前已于库中拾得一张借据,墨迹如新,急忙将其呈了上去。何如申一看,正是自己当年在青山中写下的那一张。他惊奇不已,赶紧从自己的俸禄中补上了欠银。
萧穆在文末感叹道,何氏兄弟为官数十载,高风亮节天下共知,借银一事,是天帮善人,同时也是试试兄弟俩的志节如何。萧穆以此劝诫乡邦后俊:“处困之时总要志气坚定,如何氏两公之所行,方为载福之器也。”
何如申考中进士后,初授户部主事。大司农赵南渚很器重他,推荐他到辽东督粮。管粮之事,向来是一个肥缺。何如申到辽东之后,他按时如数发给军粮,从不克扣,遇到朝中粮饷不能按时拨付时,他必想方设法借资照常发放,赢得了卫士们的拥护。他离任时,卫士们将其督署围了起来,乞求他留任。三年后,何如申另有新职,不得不离开辽东。他离去之日,军民拥舆而行,顶炉燃香,烟雾弥漫数十里。后官至嘉湖参政,转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里时,除了几箱图书之外身无长物。他的后任见他实在过于清贫,而且身体有病,需钱医治。于是,在何如申走后,他设法筹集了一些银子,派人送到他的青山故里。当时,何如申已经病重不能说话,但他仍摆手示意诸子,勿收此钱。卒后遗薄田数亩,居室亦不蔽风雨。何如申就是如此清白,民间推他为老枞阳清官第一人。

董大装饰 发表于 2013-9-18 16:49:08

现在一些当官的都应该像何如申学习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3-9-18 18:15:32

这有点神话色彩了,但老枞阳人在历史上基本都是好样的

林先生 发表于 2013-9-18 18:31:44

路过顶帖

如何 发表于 2013-9-18 20:57:44

老何家后人榜样

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9-20 10:03:45

回 如何 的帖子

如何:老何家后人榜样  (2013-09-18 20:57) images/back.gif

应该说是如今官场的楷模!!

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9-20 10:05:31

回 董大装饰 的帖子

董大装饰:现在一些当官的都应该像何如申学习  (2013-09-18 16:49) images/back.gif

有此作风的官员,在当今社会已然是不复存在了!!

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9-20 10:07:49

回 蔚蓝天空 的帖子

蔚蓝天空:这有点神话色彩了,但老枞阳人在历史上基本都是好样的  (2013-09-18 18:15) images/back.gif

并非神话,只是传奇。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3-9-20 10:47:53

回 旗山樵夫 的帖子

旗山樵夫:并非神话,只是传奇。 (2013-09-20 10:07) images/back.gif

神话都源自传奇

好摄之师 发表于 2013-9-20 10:48:37

【何如宠】 【何如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兄弟同中进士,前者更是明末一代重臣,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旗山樵夫 发表于 2013-9-20 12:43:33

回 好摄之师 的帖子

好摄之师:【何如宠】 【何如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兄弟同中进士,前者更是明末一代重臣,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2013-09-20 10:48) images/back.gif

青山何氏的骄傲,也是枞阳人的骄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史上第一清官——何如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