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深雪 发表于 2013-6-28 00:54:54

勇气,梦想,尊严及其它——评电影《中国合伙人》

       与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相似的是,《中国合伙人》讲述的也是几个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故事的背景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不论是人物的造型,影片中出现的场景,还是怀旧音乐的运用,无疾而终的爱情,感人至深的友情……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致青春》以爱情为切入点,友情为基调,从几个女性角色的角度去讲述,表达了80后这一代人对于那个时代,对于逐渐逝去的青春的集体怀念,弥漫在整部影片中的怀旧和缅怀色彩,唯美而感伤,充满了女性导演的感性特质。
    而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从男性的角度为我们又一次解读了青春,所不同的是,在陈可辛的镜头下,青春除了用来怀念之外,还可以用来实现梦想。
    一个偏于唯美和感性,一个侧重表达理性的思考,这是男性导演与女性导演作品的不同之处。
    较《致青春》而言,《中国合伙人》所包含的内容和主旨更有深度,也更具思索的意味。
    勇气,梦想,尊严……看完整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个让我触动的词语。于是我试图通过所捕捉到的这几个关键词,去寻找陈可辛想要表达的主旨。

    一、勇气    孟晓骏说,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身边每件事,唯一不变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改变世界。    这是一个二十岁的大学生的豪言壮语,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一时引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羡慕的眼光。    孟晓骏是三个人中最有想法的一个,也是最有魄力的一个,无所畏惧,自信满满。    孟晓骏的目标非常明确,从小,在其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美国,在他的心里,唯一能让他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的也是美国。而他也是最先实现目标的那个,第一个拿到去美国的签证。登机前,孟晓骏说永远不会回来了,他要留在美国。对于未来,他充满自信。    美国之于孟晓骏,是一个充满了自由和民主的天堂,是能让他一展抱负的战场。孟晓骏甚至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能够让我哭,那就是登山了美国的《Time》杂志。带着这份雄心壮志,孟晓骏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他有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王阳与孟晓骏恰好相反。    王阳是标准的文学青年,浪漫主义者,愤青。冲动,不切实际,为了与美国女友Lucy的爱情,他在拿到签证的前一刻选择了放弃,超越了现实主义的做法。这与王阳喜欢诗歌的个性相符,狂妄不羁,自由洒脱,不为现实所负累,活得恣意潇洒。    王阳口中的美国,只是日本语言里的米国,大米的国家,带着几分轻视的意味,王阳说,我看过一千多部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人每一种接吻的方式细节都了如指掌。王阳根本不把美国放在眼里。    王阳的无所畏惧与孟晓骏的勇气有所不同,因为价值取向不同。    成东青是三个人中最没有想法的一个,但是现实将他一步步推着往前走,他不得不努力。    农村出生,家境贫寒,如果不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那么就只有回到乡下种一辈子的地,跟他的父辈们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正因为贫穷的出生,他不敢有太多的想法,对他来说,能够离开农村,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也因为贫穷,让他有着踏实本分的品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艰辛,坚持到最后,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成东青的勇气来自生活的磨砺和艰辛,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的权力,他的勇气有着破釜沉舟的悲凉意味,没有后路的决绝。而很多时候,人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成东青后来的经历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这三个人物是80年代大多数大学生的特写,他们的性格和人生具有很鲜明的代表性。王阳的淡泊名利为人真诚,但没有事业心和人生目标,孟晓骏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也足够大胆,但有时有些急躁甚至急功近利,成东青踏实努力并且不懈坚持,但是自卑,不敢有太多的想法和追求,在创业的过程中,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恰好互补,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铁三角组合,创下了白手起家的奇迹。

    二、梦想
    成东青说,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孟晓骏问成东青,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成东青脱口而出的是——天安门。当时成东青读书的学校就是在北京的燕京大学,离天安门不过咫尺之地。成东青的梦想如此短浅。于是孟晓骏告诉他,在这里读书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梦想都是美国。在此之前,成东青从未想过自己能出国。
    毕业后能够留在留在母校任教,成东青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但是为了给自己读大学,他的母亲借了全村人的钱,经济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在校外开设辅导班,然而却因为这件事,他丢掉了在北京立足的饭碗,成为燕京大学第一个被公开开除的老师。他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放手一搏。
    对于成东青来说,梦想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往前走,因为如果你不往前,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孟晓骏是成东青最初的梦想,卓越的口才,渊博的知识量,为成东青所羡慕和崇拜。刚进大学的成东青说,我对自己发誓,我要成为他(孟晓骏),我要在三年之内读完800本书,我要横扫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就是这个最初的目标让成东青培养了惊人的记忆力和坚持的毅力,为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也因为这个目标,成东青深夜潜入图书馆看书,而遇到了苏梅——他的初恋女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梅和孟晓骏是同一类人,成东青只是她的意外,一场青春里关乎爱情的美丽邂逅。    苏梅性格高傲冷漠,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她读书刻苦,一个女孩子深夜独自一人在图书馆看书,而在看书的时候对于突然又进来一个偷偷潜入的人视若无睹,而当她的蜡烛烧完的时候,她能从容地走到陌生的男生身边,旁若无人地继续开始阅读,这份勇气和淡定,非一般的女孩子能够做到。    虽然影片并没有交代苏梅的家庭背景,但是从她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子的内心深处,对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渴望。一开始,对于资质平平的成东青的追求,苏梅嗤之以鼻,因为这不在她的计划之中,在成东青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就给予了明确的拒绝。而当成东青在船上向她表白的时候,她宁愿选择跳湖得一场肺炎,也不愿接受这个贫寒大学生的爱情,但是成东青不顾被传染危险的深情一吻,还是俘获了这个冰山美人的一颗芳心,在病床上被成东青强吻的时候她问成东青,为什么是你,反复问了两次,带着明显的出乎意料,也有些许的不甘心。    但是爱情就这么来了。    这是大多数80后大学生的爱情写照,看不到未来,不在自己的计划之中,但是就这个突然到来了,美好,带着些许悲凉的意味。无疾而终,是大多数大学恋情的结局。
    成东青说,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死缠烂打!他用这个方法追到了苏梅——他心目中最漂亮的女神,而在之后的创业过程中,死缠烂打,也成了成东青成功的法宝。
    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前提,那么努力和坚持,就是实现梦想的基石。
    孟晓骏,这个最敢想敢做的梦想家到了美国,却发现现实跟他的梦想相差甚远。    他跟女朋友良琴在异国他乡艰难生存,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实验室做助教的工作,却因为不是生物专业而被辞退,他愤怒地甩下工作服,对着教授大喊,喂小白鼠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但是再怎么声嘶力竭,也改变不了失业的命运。最后,他不得不去餐馆做洗盘子的工作,连服务员都算不上的杂工,连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    而抢去他助教工作的竟然是他的校友,那个曾经在大学的课堂上因为孟晓骏对老师出言不逊而大打出手的同学,但是在异国他乡遇见了,竟也分外觉得亲切,相互问候寒暄,一笑泯恩仇。在得知对方正在到处找工作的时候,孟晓骏带着几分优越感地说,我要去工作了,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学子来说,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是莫大的荣耀。可是一转眼孟晓骏发现抢去自己工作的竟是这个校友,那一刻他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被瞬间摧毁,无比的沮丧。而后就连去餐馆洗盘子,也还要看一个半老徐娘的脸色,拿着最少的报酬。    梦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深感挫败的孟晓骏不得不回到了祖国,那个曾经他以为能够公平实现梦想的美国,并没有给他公平的机会,他深受打击。

    王阳说,如果生活玩了我们,那么我们也不妨玩一下生活。
    王阳是超越了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跟美国女友谈恋爱,为爱情放弃去美国的机会,可是最后Lucy——那个曾经说要留在中国的女孩,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他回到自己的祖国。王阳败给了自己的爱情,曾经他以为比未来更重要的爱情。Lucy的离开,彻底打碎了王阳的爱情梦想,他不得不回归现实。
    成东青在阳台上给王阳剪头发的那个镜头深深打动了我,王阳说,我的青春结束在这一天。减去了长发的王阳一改往日的狂妄和不羁,跟着成东青一起艰难创业,梦想破灭之后,他迅速清醒并且改变,于是获得了新生。
    王阳这个人物是很多不得志的诗人的真实写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如他这般清醒和冷静。如果海子能够做到,那么也许中国的21世纪,就多了一位具有屈原般爱国情怀的伟大诗人,可惜的是没有如果。海子没有越过人生中的那道坎,他用自己具有天才才华的身躯,祭奠了诗歌的理想。那个春暖花开的天堂,他只能在另一个世界抵达。
    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但是有时候,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会让人心灰意冷。梦想能让人看到希望,也能让人彻底绝望。而如何在这巨大的反差中找到一个平衡的落脚点,这是个现实的命题,值得每个人去思考。
    影片中王阳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参考,涅槃之后的重生,也是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三、尊严
    孟晓骏说,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心声,也应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对于尊严这个词,影片表达得很含蓄,没有梦想那么铺天盖地,只是在几个地方看似不经意地提及,但是我认为,这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所在。而那几个看似不经意地关乎尊严的细节,正好穿插了整部影片,在情节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一开始,是美国人起诉新梦想的情节,中国学生考试成绩优异,美国人言之凿凿地怀疑是作弊,并且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考试作弊的习惯,还列举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考试作弊的种种事例。他们在凭借自古以来对中国人的印象来评判21世纪的中国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始终还停留在封建落后的旧社会,哪怕现在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但是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的地位从未有过任何的改变。
    签证官问成东青,你的梦想是什么,成东青愣了一下,签证官以为他没有听懂,于是换了个方式问,你的偶像是谁,成东青说,孟晓骏,签证官问,孟子?在这个美国人眼里,中国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孔孟时代,这句看似不经意的台词,影射了中国人在美国人眼里的地位,思想陈旧,不思进取,不懂创新,没有梦想。
    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美国人对成东青说的那句话:“听闻你出生不高,创办的学校却把十几万学生送去了美国。你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个英雄,对于我来说却是个窃贼。”听完这句话,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歧视和羞辱,他们居然可以说得如此理所当然,就像在说一句问候语那么简单。
    美国人的这句话说完,适时地穿插了成东青当年落榜两次之后跪在地上祈求再考一次的场景。这个让人看了无比心酸的场景,最后因为其母亲答应了他的祈求,并且说了句“这可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跪在地上的成东青露出了笑容。
    旁白说,美国人永远不懂,有时候,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自古就有,可是在美国人的眼里,仅仅一个出生不高,就把成东青,连同他所创办的学校都判了死刑,即便这所学校的教学成绩卓著,学生成绩优异,也被认为是作弊的结果。
    这是美国人眼里的成东青,也是美国人眼里的中国。
    而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自古就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典故,当然也有西楚霸王项羽,因为不肯退守江东而自刎,让世人惋惜的史实。英雄,其实并不是只有一种活法,也不是只有一条成功的道路。谁能走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这场比赛还未开始,美国人便在心里给中国人判了死刑,中国人永远都是落后的,不可能比美国人优秀。
    这正好对应了现下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关系,但是陈可辛并没有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只是含蓄地隐射了出来,剩下的,交给影片中的主人公去回答,留给观众去思索其中的意味。    成东青说,这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我要用我们的的方式帮他(孟晓骏)挽回尊严。用中国人的方式,挽回丢失在美国的尊严。我把这句话当做陈可辛内心深处的呐喊,借着成东青的台词表达了出来。    孟晓骏的原型是陈可辛,陈可辛这位集制片和导演于一身的知名电影人,曾经在美国18岁赴美国研读电影理论,曾经为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执导了自己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但是最终开启他的成功之路的,却是打入内地电影市场的歌舞片《如果·爱》。影片中孟晓骏的遭遇我想应该有很多陈可辛自己经历的影子,一个人独自在异国他乡漂泊奋斗的艰辛,应该不比孟晓骏来得少。    “美国的种族歧视无处不在”,陈可辛通过大学课堂上那位老教授说的这句话,给了年轻人一个善意的忠告。而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才是挽回尊严,不被歧视的唯一途径。
    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可辛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不再是把拍电影当做一种美的呈现,为了追求票房而产生的商业产品,或者是单纯地追求个人的艺术审美要求而产生的精美艺术品,电影不再只是赚钱和展现才华的载体,同时还承载了唤醒国人自尊自强意识的社会意义。
    这点让我钦佩。

    四、隐喻
    “团结”这个词语,陈可辛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仅凭片名中的“合伙人”三个字,再加上前缀的“中国”,已是一个绝好的隐喻。
    翻开中国的历史,中国从一个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到如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其中的血泪和心酸,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而中国最伟大的崛起,源于上个世纪初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西方列强的无止境侵略,面对外敌的入侵,四万万华夏同胞内心的爱国情怀被激起,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勇敢和团结,中国崭新的篇章被翻开。
    影片中孟晓骏成东青王阳三个人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同甘共苦,走到后来事业初具规模却产生意见分歧,最后分道扬镳,但是当孟晓骏和王阳得知曾经一起辛苦创下的“新梦想”被美国起诉的时候,立刻回到了昔日的好友身边,跟好友站在同一战线,最终通过三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一场危机化险为夷。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只有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中国人才是最团结的。影片的情节开展,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幸而结局是“新梦想”胜利了,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昔日的好友也最终打开心结,重新走到了一起。
    我把这样的安排理解为陈可辛——这个香港导演对华夏儿女团结一心的美好愿望。香港、台湾、内地目前三位一体的关系,以及目前美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跟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实在是太过相像。被歧视和攻击——陈可辛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未来形势的担忧,但是同时,面对危难的团结一心,是陈可辛对未来中国深切的希望。
    商业励志片的主题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已非一般的导演所能做到。

       五、其它
       影片的画面舒缓唯美,带着鲜明的港式文艺片特质,成东青在图书馆邂逅苏梅的场景,恍惚间以为是张婉婷的《玻璃之城》。怀旧歌曲的运用,将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振奋人心中,不乏温馨感人。
    如果要说影片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不断变换角色的旁白,有时会让人的思维无法跟上转变,需要仔细去听几句,才能分清当下的讲述者,给人有些杂乱的感觉。但是从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意图来看,如果旁白单单是以一个人的口吻来讲述,那么这部影片就会变成其中某一个人的创业史或者回忆录,但本片所要表达的不仅仅局限于此。就如结尾的字幕所显示,或许每个人看完这部影片,都能从中找寻出自己的影子。所以这样的旁白安排,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也更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关于梦想的故事没有绝对的主角,谁都可以成为主角,不管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种族的人。
    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
   
    感谢陈可辛,带来这样一部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优秀电影。

关注 发表于 2013-6-28 08:13:31

感谢陈可辛,带来这样一部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优秀电影。

感谢楼主,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很有深度的优秀影评。

风清扬 发表于 2013-6-28 21:02:24

很有深度的优秀影评!

西湾居士 发表于 2013-6-28 21:52:27

优秀影评,分析深刻!
为了看懂楼主的影评,我不得不去看了一遍原剧!

冰城深雪 发表于 2013-7-1 09:18:04

回 关注 的帖子

关注:感谢陈可辛,带来这样一部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优秀电影。

感谢楼主,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很有深度的优秀影评。  (2013-06-28 08:13) images/back.gif

谢谢朋友的盛赞了,多多指教!

冰城深雪 发表于 2013-7-1 09:18:24

回 风清扬 的帖子

风清扬:很有深度的优秀影评!  (2013-06-28 21:02) images/back.gif

谢谢版主的鼓励,问好!

冰城深雪 发表于 2013-7-1 09:23:03

回 西湾居士 的帖子

西湾居士:优秀影评,分析深刻!
为了看懂楼主的影评,我不得不去看了一遍原剧!
   (2013-06-28 21:52) images/back.gif

谢谢西湾居士的谬赞了,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我只写到了几个点,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
继续努力。
下篇写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了一遍,没有完全看懂。
隐喻太多,表达的不是很明朗。
李安比陈可辛思考得更多,关于人生,关于宗教,神和信仰。李安总是能带给人惊喜。
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华人导演的作品了。
嗯,慢慢领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勇气,梦想,尊严及其它——评电影《中国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