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居士 发表于 2013-6-19 20:12:52

母亲的这件海清服

母亲的这件海清服





    从我居住的小镇去往老家的小镇办事,回来途中路过老家,习惯性地借道回了趟村里老屋,打开大门径直上了二楼,来到母亲生前住过和供奉观音菩萨的房间。点灯、烧香、跪拜后,对着母亲遗像发呆的目光,突然定留在那件挂在窗边衣架上的衣服上。那是我按照母亲意愿,在她重病期间特地去安庆迎江寺买的一件出家人穿的僧袍---海清。

    海清,一种僧服, 乃宽袍大袖之唐装,为我国佛门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之衣。又作大袍。系依黄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黄袍,乃隋代以后天子之袍服,衣袖宽阔,著之自在。又江苏吴中之地每将广袖之衣称为海青;以僧袍之袖广,故援引其名,称为海青。此外,丛林中谓“海青”之名,乃取海貌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取彼波浪之飘逸洒脱,自在无碍;取其色泽之青出于蓝,代代更胜,意在鼓励策进,不同凡俗。而母亲拥有的这件海清服,她满足地认为,作为佛教的三宝弟子,一种在家居士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被佛祖认可的,问心无愧的。

   在母亲重病期间,我还在上海经营一家水果店,记得那段日子总是彻夜失眠,总觉得心中有事,一丝不祥的预感袭扰心头,在家服侍母亲的二姐还是来电了,还没等我问母亲近况,二姐便哽咽地说,母亲恐怕不行了,母亲总是念叨要去九华山,要去见师父,一定要穿一件僧服---

   坚强的母亲,从来没有生病的概念,即使病入膏肓,她总是认为菩萨会保佑她站起来的。平时感冒头痛,小病小灾,就是带她看医生,吃药打针,她还会瞒着家人,用香灰当做“仙丹”冲水喝下,说这能药到病除。这一次,她能挺过去吗?当我星夜兼程匆匆赶回家,望着已经骨瘦如柴的老母亲,昏睡在床,我轻轻贴近她的脸庞叫了一声姆妈,母亲那失聪多年,雷轰无应的耳朵,竟然感应到了她最痛爱的小儿子的喊声,这一叫声,我看到了母亲两颗浑浊的老泪。母亲没有说话,我知道那是她老留在这世上的最后牵挂。

    在母亲辞世的前几天,我知道母亲的状况,是不可能再去九华山见师父了,便特地去安庆迎江寺买了这件海清僧服,母亲坚持要穿上海清,在姐姐们搀扶下。来到她供奉了二十多年的斋堂上,烧香叩拜,那一天,母亲久病得毫无血色的脸上,泛起了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母亲信佛、供佛,见庙烧香,见佛跪拜,虔诚得几近迷信。虽然大半辈子与艰难困苦似签下了生死契约,但从未动摇她老对菩萨的真诚膜拜。当生活中每一次遭遇厄运,她会逆来顺受,乐观面对,认为只要菩萨保佑,一切都能挺过去,所以“靠天靠菩萨”这句话一直是母亲的口头禅。其实,在那个青黄苦涩的艰难岁月里,母亲为了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在家放鹅养鸡,下乡走村串巷,任劳任怨地辛勤劳作,夜以继日,披星戴月 ,吃尽了苦头,尝尽了辛酸,直到操劳过度,导致右眼失明,我们儿女也都长大成人了,尽管母亲当年才五十多岁,却是满头白发,腰弯背驼,已显得与实际年龄极不相配的桑榆晚景风烛残年的老态。而母亲很坚持很倔强地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她说她的右眼失明了,做不了更多的事,可以安心信佛。

    母亲不识字,她对佛教的认识,仅仅是种迷信,很虔诚得近似愚昧地迷信。迷信到善心泛滥的地步,她会无缘无故的在家留宿外乡的小商贩,她会招呼路过的乞讨人,赠以衣物。母亲生前为人真诚,处世宽怀大量,她的日常行为,是都已佛教清规要求自己,也是她的善念,影响我们儿女一生做人准则。母亲在晚年,通过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能顺口诵咏《三世因果文》后,教导我们,“人在做,天在看”是对菩萨的敬畏之心,相信人间一切都是有因果轮回,行善,才是做人根本,行善积德,福有攸归,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世。但母亲生前自从在九华山无量寺皈依后,一直就想拥有一件佛门二众礼佛时穿的海清服,“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我想,这袖口宽阔,穿着自在的海清服,是最适合母亲的慈悲心怀。而眼前母亲这件遗物 ,就像母亲从未走远的灵魂------

    窗外一阵急促地暴雨,打断了我的思绪,但母亲生前的音容,就像这件海清长袍,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仍然那么清晰,我轻轻捧起这件衣服,想轻轻地靠近母亲的脸庞说:你在天堂还好吗?

      



舞精灵 发表于 2013-6-26 20:00:39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这个贴子。这么好贴不顶不应当!

西湾居士 发表于 2013-6-26 20:11:22

回 舞精灵 的帖子

舞精灵:找了好久,终于找到这个贴子。这么好贴不顶不应当!  (2013-06-26 20:00) images/back.gif

谢谢!只是一时情感抒发而已。 弱弱滴问一声:你为什么还要去找呢?问我一声不就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的这件海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