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面前两单位“争”器官
近日,安庆枞阳籍的肝门胆管瘤患者许宝想捐献遗体的事被广泛关注。 4月9日下午,许宝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安排下填了捐献眼角膜的登记表。一个看似很温暖的事情起了波澜:昨天,“公益明星”张艺冬一则“争抢”捐赠角膜的微博被疯狂转载,引起热议。昨日下午,安徽省红十字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现场并没有争抢,事情或有炒作之嫌。本报记者全程跟踪报道此事。【事件回顾】
“公益明星”帮患者张罗遗体捐献
4月7日,记者接到线索,称一位绝症患者想要捐献遗体。当天中午,记者在合肥市凤凰肿瘤医院见到了许宝和帮助他的张艺冬。
张艺冬详细描述了许宝求助他的过程,并表示自己被他的歌声和精气神感动,下定决心要帮助他。聊天中,许宝介绍,他的父母早在十多年前相继去世,自己没有娶亲,孤苦伶仃。几个月前,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和他情况类似的肝癌患者捐献了器官,就动了这个念头。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艺冬,两人又说到遗体捐赠的事情,还去咨询了主治医生。张艺冬立即着手联系媒体和捐赠接收点。
农村人都有“入土为安”的想法,记者问到此事,许宝说:“我已经这样了,捐啥都无所谓。”他还担心:“我的器官人家会不会不会要? ”同时,他反复说自己的病情现在很稳定,很想活下去。
临时变卦,捐赠眼角膜不捐遗体
4月9日上午,经张艺冬联系,安庆市电视台、枞阳县电视台专程来合肥采访许宝捐赠遗体的事情。
张艺冬一共联系了两家机构:和省红十字会安医大接收站联系遗体捐赠事宜,和A医院联系捐赠眼角膜事宜,约定时间是两点。
下午2时许,省红十字会安医大接收站副站长付杰带着捐赠文件来到现场,表示遗体和眼角膜都可以接收。付杰介绍了政策规定,并表示眼角膜库设在B医院,张艺冬对此表示质疑。
许宝有些犹豫,小声说自己只想捐眼角膜不捐遗体,张艺冬表示要等A医院的人过来再做决定。二三十分钟后,A医院的人带着一束鲜花过来,表示其眼角膜库是设在长沙红十字会旗下的。付杰质疑他们有没有在省红会备案,对方则说“我们今天最主要是来看看许宝,捐不捐无所谓”。
【捐赠风波】
发微博指责两单位“争抢”眼角膜
付杰和A医院的人说了一会。其间,张艺冬进来让他们不要在患者面前争吵,言语激动。付杰说没有争吵,如果捐赠者不了解政策,自己有义务解释清楚。
在付杰的指导下,许宝填了登记表。按照规定,眼角膜捐赠需要一个委托人,许宝表示自己只有一个姐姐,但是早无往来。付杰说,那等正式办理手续时,再由许宝所在村的领导签字。最后,登记表的“委托人”一栏只写了“姐姐”两个字。
付杰将捐献志愿者证和荣誉证书发给许宝,多家媒体的摄影机全程见证过程。
其间,张艺冬一直在病房外愤愤不平。他认为,因为两家“争抢”,导致许宝改变主意不捐遗体,并建议记者从这个角度报道。当天晚上,他发布关于此事的微博,称《安徽绝症男子欲捐遗体遭“争抢”》引起轩然大波,相关媒体很快跟进。
许宝:“我也是没有办法”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病房。说到事情闹得这么大,许宝无奈地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同时,他表示“很高兴”,原因是很多人关注他,而且张也表示事情越大,关注度越高。
许宝对捐赠器官和遗体的事情并不了解,有点“一时冲动”,甚至认为签订协议就要立刻捐赠,临时改变主意不捐遗体是因为“医生说我的肿瘤没有扩散,还不知道有多少时间。 ”
他对捐赠给省红十字会表示后悔,因为张艺冬告诉他委托人那栏都没有填清楚,还有很多程序没走,“说这个登记表是违法的”。之所以签字,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付杰说可以随时变卦。
【各方说法】
付杰:明知是炒作也配合
昨天下午,安徽省红十字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付杰解释了事情经过。他说,虽然自己看起来可能没有人情味,但是职责所在,“有必要把所有的政策说清楚,也有义务质疑对方的资质,现场并没有发生争抢,是他在故意夸大。 ”
省红十字会已经向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湖南省红十字会确认,A医院没有任何授权和资质,湖南省红十字会将约谈A医院。 B医院眼角膜库的负责人屈志国介绍,近99%的患者,一片眼角膜只能移植一个人,角膜本身也是免费的,收取的都是手术费用,有据可查,并未牟利。
提到委托人栏的“姐姐”二字,付杰说这是不合法的,且这次只是做个登记,具体的手续还要后期补充。按照一般流程,是要将所有的程序都走完再颁发荣誉证书和捐献证书,提前颁发是因为“张艺冬在电话里暗示宣传需要。 ”付杰说,他明知道可能是炒作也配合,“我也很感谢张艺冬,不是他,没有人关注许宝。 ”
张艺冬:不回应炒作之说
“公益明星”张艺冬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说,听到许宝有这个念头后,他就积极联络和宣传。由于不了解情况,他咨询了A医院老朋友高原(音),高说他们就能接收。因为许宝还要捐献遗体,他又找了付杰。
“我是被他的精神感动,为他流过好几次泪”,他说,A医院和B医院他都认识,但和B医院有些过节不往来,至于A医院的资质问题,他并不了解,如果有问题可以请大家上告。他说不想看到事情闹得这么大,许宝要承受这些不必要的压力,“我很遗憾,本来挺好的事情搞得稀巴烂。 ”
对于炒作之说,他表示不作回应。
-记者手记
请想起许宝的病
由于同是老乡,能讲方言,许宝愿意和本报记者说很多心里话。三天前,他是一个孤苦的病人:父母早亡、孑然一身,唯一的姐姐也早不往来。他独自一人在上海、南京和合肥的医院穿梭,跪在村、镇、县政府的门口,就是想给自己找条活路,可是,一次次失望。
他常常忆起以前唱歌喝酒的“潇洒”岁月,也常常说起他的恨,还常常说“走到这个地步,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抛却了“入土为安”的想法,却在最后关头反悔,但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引发的大量报道,比他大半年的下跪痛苦有用得多。他的病房堆满了鲜花气球纸鹤和水果。
然而,一个本来很正能量的事演变成了一个真相不明的肥皂剧。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自愿,大家在聚焦这出肥皂剧的同时,却一直忽略他真正的愿望:“我想活下去! ”
他告诉本报记者:很想回老家看看;如果不是因为病,他可能已经结了婚……
这几天,围绕许宝的话题,关键词总是“赞美和奉献”、“指责和澄清”,却没有多少人想起他的病,还是回归生命本身吧,让我们尽力帮助许宝“活下去” 生命无价 昨晚看了解央视的“面对面”,感受到许宝的一片家乡情意……
祝福许宝! 祝福许宝,愿他早日康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