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侠隐 发表于 2013-3-21 17:24:53

浮山(诗二首)

浮山(诗二首)(一)一叶扁舟浮水中,清波上下两相同。湖光山色留人影,石窟摩崖鬼斧工。 (二)万端幻出此浮山,云壑危崖畔水湾。商贾舟停津渡岸,骚人觞咏雅亭兰。千古风云留胜迹,百年文苑炫斑斓。只因遍地皆瑰宝,但管盘桓不必还!注:雅亭兰,借用了古人“兰亭雅集”之典故,喻指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凿碑立卷,文事鼎盛暗合下联的“百年文苑炫斑斓”。

黄金大米 发表于 2013-3-21 20:02:54

清波上下两相同。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1 21:06:19

“两相同”,太俗,不像诗的语言。后两句应借景抒情,加以拔高才好,不宜就事论事。
第二首律诗较前一首有点诗意,但诗意不大。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1 21:10:21

我感觉到你似乎没有二十年文字功底,诗的意境有点,但音韵不行,境界不高。

江天侠隐 发表于 2013-3-21 21:35:07

回 黄金大米 的帖子

黄金大米:清波上下两相同。 (2013-03-21 20:02) images/back.gif

君乃懂得诗的人,知道这句是全诗中最好的句子!

江天侠隐 发表于 2013-3-21 21:52:08

回 荻埠归帆 的帖子

荻埠归帆:“两相同”,太俗,不像诗的语言。后两句应借景抒情,加以拔高才好,不宜就事论事。
第二首律诗较前一首有点诗意,但诗意不大。 (2013-03-21 21:06) images/back.gif

对!诗的意境我确实还有待遇提高;但是“两相同”的句子在下不敢苟同,要知它的前面是“清波上下”,“两相同”恰恰写出了浮山山水倒影的动态美;二首是以韵和别人的诗,望先生用同样的韵和出更好的诗作,在下拭目以待...

江天侠隐 发表于 2013-3-21 21:53:44

回 荻埠归帆 的帖子

荻埠归帆:我感觉到你似乎没有二十年文字功底,诗的意境有点,但音韵不行,境界不高。 (2013-03-21 21:10) images/back.gif

先生高估了,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呢...

黄金大米 发表于 2013-3-22 11:51:30

回 江天侠隐 的帖子

江天侠隐:

君乃懂得诗的人,知道这句是全诗中最好的句子! images/back.gif

山浮水面水浮山。

江天侠隐 发表于 2013-3-22 22:02:23

回 黄金大米 的帖子

黄金大米:山浮水面水浮山。 (2013-03-22 11:51) images/back.gif

对!与这个诗意非常接近...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4 19:35:20

昨天,我去枞阳,在汽车上,就你的诗,和你韵,我口占一绝。现说出来,请指正:
   浮山
一螺青黛银盘中,
山浮水面水浮空。
亦真亦幻蓬莱岛,
书生文气胜神工。

平仄虽有待修正,然诗情画意、气势豪迈、意境高远、内涵丰富,较之尔诗,胜百倍也。汝应多读五遍之后,才能发表评论。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4 19:40:28

余之诗,第一句,说山的形、色;第二句,说山的奇、趣;后两句,是想象和联想,说明是文山这一质。立意高远,比喻贴切生动,语言琅琅上口。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4 19:53:18

一叶扁舟浮水中,
清波上下两相同。
把舟比作山,比喻不当,此谬一也;“清波”,应有涟漪甚至波浪,这是一个模糊概念,如何能做到“两相同”,此谬二也。
汝作一歪诗,自吹自赞,不知天下之大。余观汝,心胸不宽、学问不丰、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虽苦于作诗,然囿个性、囿于天赋,穷其一生,亦无所成;自娱自乐,亦可爱也。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4 20:12:53

刚才,我“书生”应写作“书声”。

琵琶独抱 发表于 2013-3-25 12:04:00

回 荻埠归帆 的帖子

荻埠归帆:昨天,我去枞阳,在汽车上,就你的诗,和你韵,我口占一绝。现说出来,请指正:
   浮山
一螺青黛银盘中,
山浮水面水浮空。
亦真亦幻蓬莱岛,
....... (2013-03-24 19:35) images/back.gif

首句借古人咏“君山”之成句,有可取之处,奈何洞庭浩淼,是以君山可作“青螺”居盘中看,而白荡湖离浮山犹有十里之程,一湾浅水若是银盘的话,那浮山岂是“一螺青黛”哉!
承句无异意,唯觉“空”字不稳不切。
转句最佳,在下亦喜。
结句貌似高妙,实则有“避实就虚”之憾。浮山作为“文山”(有人甚至虚夸“天下第一文山”),并不是因为“浮山中学”的“书声”所致,而是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或栖居或登揽时留下的摩崖石刻以及诗词歌赋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造成。
当然,先生功底不凡自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文人除了学养之外,风度、气度也足以引人钦敬,您说呢?
值此阳春三月,恭祝先生诸事吉祥!

荻埠归帆 发表于 2013-3-25 17:40:27

古时浮山三面环水;“书声”就是读书声,古今的,当然也包括现在浮山中学的读书声。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浮山(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