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腊月廿三送灶君
年俗:腊月廿三送灶君母亲站在锅旁,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米粑,那烙烤的香味已透露出了几分年味……
听到母亲的喊话,哥哥不再砸纸鳖,拿了那只掉了瓷的脸盆,装了热水,把小脸洗得红扑扑的,我几个也不例外。妈妈说,过年祭祀前大家都要把脸洗干净。
父亲点着油灯,在大桌子上把一张黄纸裁成八份,然后又一张张的折成像小船一样的元宝。
不一会儿,都准备好了,父亲洗了脸,把油灯移到灶台的一角,祭祀就从这里开始:米粑盛了三碗,一字型的在锅台上摆开,父亲烧了三个元宝,接着烧了一张很特别的“符”。那“符”是前些天一个姓朱的道士送来的,五毛钱,听隔壁大一点的孩子说,那符上面的大印很过劲,没有大印,符不灵了,灶君也就上不了天。现在我终于知道了那是灶君上天的通行证。
父亲拿了一挂小炮竹,要我燃放,我划火柴的时候,妹妹早已跑远了……接着就是磕头,父亲最先磕,一个个的来,最后才轮到母亲。磕拜结束,哥哥去收碗,被父亲白了一眼:急什么!老祖宗还没吃好。又等了好一会,憋坏馋嘴的哥哥。
腊月廿三是我地年俗——送灶君。据父亲讲:灶君是在掌管厨房的神仙。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像糯米粑,糖馅……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灶君一年到头守护在家里,廿三要把他送到天上去,去开会,去汇报,去取经,去为主人祈福。除夕一家人吃过年饭后,要把灶君从仙界接回来。灶君不在的日子,厨房由小年祭祀活动“请”回的老祖宗负责。
送灶君是过年的首场祭祀活动。过年是一个过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腊月廿三就是过年的开始吧! 剪窗花、写春联,年味就在眼前 日子渐近了,年味渐浓了,孩子们高兴了,我们却也又老了一年咯。 越来越没年味了,现在过年和平常没啥两样,过年还累 枞阳的年俗。 在北方,今天过小年。 年到了、孩子们又长一岁了。我的又老一岁了。自然乐 枞阳的年俗。腊月廿三外地是小年 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