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叶 发表于 2012-12-2 20:02:29

枞阳杨锦明文章被选为《同步阅读》内容

       枞阳杨锦明文章被选为《同步阅读》内容。《同步阅读》是安徽省小学学生人手一册的读本。你只要翻开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阅读》第6篇就可以看到《九华月融融》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美丽的九华之夜,告诉人们:心要像明月一样,把光洒向每一个大自然的生灵。

      《同步阅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与各册教材各主题单元同步,使学生课内对文本的学习,在课外得以延伸和拓展;
      《同步阅读》,将教材与相应的《同步阅读》文本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既给老师教学留有一定的创作的空间,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范例、语言材料、语言知识自主学习积累的效能;

      《同步阅读》(安徽版)在人教社原版《同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度精选。增加了反映安徽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的美文,以体现安徽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此次精编的《同步阅读》选取杨锦明女士的文章,可以说是文化之府——枞阳的印证。

       恭喜我的朋友杨姐!愿她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为枞阳添色。

附原文:
                                                                                          九华月融融
  
  城里的月亮见的多了,即使到了中秋,那月亮上涂的仍然是城市中的喧闹,于是,我就想看看深山中那宁静而皎洁的月轮,今年中秋节我终于成行,来到九华山闵园区的竹林深处——香山茅蓬赏月。
  
  山上的黑夜比山下来的早,才过下午四点,一层薄薄的暮雾就已染上树尖、竹梢,并渐渐弥漫开来……
  
  山峦、精舍浸透其中,四周静悄悄的,叫了一个夏天的山蟋蟀,仍然在断断续续地哼着只有它自己听懂的单调音符,林间山溪叮咚,更增添了几分幽静和神秘。
  
  木鱼声响起,香山茅蓬内的尼姑在做晚功课了,天色在“南无阿弥陀佛”声中变深。我坐在门外的石栏上,凝视着东方树丛托起的钵鱼山,性妙老师太已经圆寂,现在的当家师印山指着钵鱼山告诉我:“那就是月亮升起的地方”。
  
  山上的黑夜虽然来的早,但月亮比山下出来的晚,晚上九点多明月还未露脸,淡灰色的天空下,星星在眨眼,但融融的月色,已把大自然这幅动态的水墨竹林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林海深处像大片的泼墨写意,与勾勒出的竹与松的梢头“剪影”,浓淡相宜地呼应着。“剪影”在微风下挥臂点头,有时也作作揖,仿佛在说“万物和谐相融,正是佛光辉映的结果啊!”
  
  钵鱼山上的月晕渐渐亮了起来,把这座突兀的石峰,映照的如此神圣、壮观。被千万年风雨磨打的“钵体”是那么峭丽挺拔,即使在这月色融融的夜间,也透着慑心的魅力。我惊叹!三年前,我在酝酿《九华山自游人》一书时,怎么就没发现它的靓丽呢?
  
  深夜十点,久盼的月亮终于从钵鱼山巅升起来了,它是那么皎洁明媚,和谐圆韵,灰白色的天空中,乌云不时地由南向北涌动,以万马奔腾之势涌来时,月儿便被它们吞噬,但很快又被它们放归,而月辉却不受这云卷云舒、开开合合所左右,她泻下的水银,深深浅浅地附着在远远近近的山峰与林海之中,给人的心境一种超脱和空灵。
  
  夜更深,山风更大了。只见林海翻腾着,此起彼伏地抖落着月辉。此时乌云已经漂远,而皓月当空,它似明镜,照着这黑黝黝无边无际的“银蛇”在狂舞。
  
  美丽的九华之夜啊,让我独享这太多的水墨动态的奢侈。此刻人生烦恼、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统统被明月收容而去。往生的性妙老师太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自然见青天”。我觉得老师太如同明月在望我,教我皎洁、宁静、博爱、宽容!
  
  周围静谧,连蟋蟀也已入梦。我依依不舍地再望了一眼挂在树梢上的明月,推开了茅蓬的后门。

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12-12-2 20:05:31

一篇唯美的文章,拜读了!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2-12-2 20:33:09

好文章,怎么发到水吧了,还是请哪位版主移动一下吧

黄金叶 发表于 2012-12-2 20:38:17

不知道怎么移动?也不知道放在那里好? 谢谢你的提醒!

甘泉 发表于 2012-12-2 21:38:03

赞一个!必须的

何休 发表于 2012-12-3 07:19:51

美文能让人赏心悦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杨锦明文章被选为《同步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