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很久没回乡下了。正好周末,带上女儿涵涵,一起出发---在这个阳光很好的上午。一路上,女儿欢声笑语,不时地把写的字给我过目,我知道,她这是在讨好我。而我,当然会让她尽兴。
开过一段修过的堤埂,就到奶奶家了。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就一直一个人住在这间房子里,一晃眼10年了,每次想起,不禁心酸。其实我知道,老人家的情结在这里,怎么劝说,她也不会离开这里。女儿自个跳下车,叫一声“太太”,正忙着捡菜的奶奶回过神,那沧桑的脸上,笑容绽放。她经常说,这是她最自豪的,因为我们都是她身上的根。我能感觉女儿的可爱,对老人家来说是那么的欣慰。
我决定带涵涵走一圈,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村庄和小路。嗯,出发!
乡里人,心 都是淳朴的。我永远都不会对此质疑。老远路,大娘三奶们都会迎上来,寒暄几句、逗逗女儿 。那种情形我除了惭愧回来次数少了,更多的是感叹岁月流逝!他们真的老了许多,我拒绝不了他们的热情递过来的凳子,坐下来听他们说家长里短。
村子好安静,除了留守的老长辈和每家最多的两个孩子。该搬出去的都搬了;该奔波的都在外面奔波;该工作的都在外地工作。而孩子们,我都认不得谁是谁家的了。路过按辈分叫小爹爹的门口,我尊敬的递过去一支烟,他说不抽,我还是帮他点着了。然后自己也点了一根,因为我知道他是抽烟的。他说,我没认出来,因为现在眼睛一点也看不清了。青光眼,开过一次刀,眼睛像蒙了一层布一样。现在也不出门了,就坐在门口。老人曾经是那么的优秀,上山爆破能手、村里屈指可数的楼房。那些年月已成过往,而今,他老人家也已七八十岁了。我听着他讲,看着他洗了发白的中山装、一顶草帽,朴素的农家衣着让我感叹岁月这把刀!
牵着女儿的手,在一幢土坯房子前伫立很久。我告诉女儿,这也是我们的家,她天真的问:爸爸,我们有几个家呀?我很想说:那是一个时期的印记。可我知道,她还小。我希望等她再大些,这摇摇欲坠的土坯黑瓦犹在。再跟她讲当年她的爷爷奶奶就是在这里,这分得的一间偏房和搭起的角屋里结婚,然后生下她的爸爸我的。而我的童年,就是在这十几平米里度过的。如今,角屋不复存在,替而代之的是被邻居利用种了的几垄青菜,郁郁葱葱。
不远处,是父母亲在我十几岁时修的房子。我经历过那个艰难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我和弟弟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比如垒砖、提泥、甚至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从数公里外挑沙挑砖回来。三间平房封顶,父亲说暂时就这样吧,过年把再加,够住就行。呵,不想这一暂停竟已停了十几年!每每提起,父亲就说,等我老了我还回来,住村子里多好!
女儿说,爸爸给我拍照。好吧,就以此为背景,留个纪念。
前年春节,正逢村里人难得聚在一起。集资修建了这条长几公里的石渣路,圆了多少年孩子上学不湿鞋、车子开不进村的梦。路宽了,不再泥泞了,走的人却少了。女儿又摆了个poss,我觉得,应该把这些记忆保存好!
没特殊情况,我每年至少回老家两次---清明和冬至。
今年冬至回老家,我会带上相机,用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老家门口的点点滴滴,通过图片,去回忆童年的生活与伙伴、感受现在的别样心情和变化。 还没有真正离开老家,但每当经过村子中间我家的老屋旁,我总要驻足停留。
还有,早些年在外飘泊的岁月里,回家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家,温暖的港湾 支持原创 回家好,经常回家更换 老家现在只是个空荡荡的房子了,哪里曾经有我所有童年的回忆,每年清明冬至回家,也只是远远的驻足看看而已。、
有家人的地方才叫家。 情真意浓~~~ 老家是根!怀旧老家,是把自己的心除尘! 小丫头超萌 写老家的文章总能叫人产生共鸣!小美女很爱笑!俺喜欢! 那些承载太多记忆的东西,是无法抹去的。
有空常回家看看,是对心的一种安慰。抛开工作的烦恼和压力,享受一种宁静,真好! 老家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老家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好样的,说话算数 我现在隔三差五是就回一次老家,因为我已经扎根在那了!
早怕露水中怕热,晚怕蚊子早早歇的日子还是令人向往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