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网 发表于 2012-9-7 16:47:36

泊头火柴破产 火柴时代曾带给我们温暖记忆

  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走进历史。曾经享誉火柴业界的“五朵金花”泊头、

  开封、安阳、济宁、蚌埠五家火柴厂,如今已全部倒闭或转产分解成数个私营小火柴厂,走进了历史。www.youhuatu.com

  听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了惋惜和感慨,YMG记者昨日寻访了一些港城历史专家与市民,听他们谈起港城与火柴的过去。

  一盒火柴中有太多回忆

  对年轻人来说,火柴盒中有“卖火柴的小姑娘”的身影,有点燃“小炮仗”的回音,对于年龄更大的市民来说,一盒盒火柴中有着太多旧日生活的记忆。

  “听见泊头公司倒闭的消息,仿佛又看到旧房灶台墙边空火柴洞,心里空落落的,有点舍不得。我记事时城里还有些人家在用火镰、火石,和很多农村的亲戚一样,敲出火星,点燃草末、碎布条,有讲究的还会涂点儿磷。当时这一根根一擦就能出火苗的‘小圆头’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家住市委党校已逾古稀之年的孙老太太告诉记者,建国前后,火柴比以前多不少,偌大的纸包整整齐齐的放着十盒火柴,不同牌子的有黑头,有水红头的,水红头的蜜蜂牌在粗糙地一划就能点着,方便,也有点危险……火柴为他们那一代人在做饭和电灯照明中带来的便利是现代人难以体会的,在煤油灯、蜡烛和土灶台还很普及的时代,港城市民为火柴起了“洋火”、“吐灯”等形象生动的名字。


  火柴曾是重要生活用品

  家住上夼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出生在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一代人多对火柴有着很特殊的感情,不仅是便利了照明和做饭,他们年轻时常可以听到长辈谈起小时候当童工和女工一起在火柴厂房给火柴装盒贴纸以贴补家用的故事,甚至亲身经历。

  “在凭结婚证可以领一个脸盆、两条毛巾的计划经济时代,火柴也是限量生活品,让我感受到取火的便利和珍贵。那时候火柴可是重要生活品啊,一盒盒的火柴要提一分钱的价格都要经国务院批准。只可惜上世纪80年代末,烟台的威海火柴厂随威海市成立一同被划分出去后,我们与火柴的距离就变得远了不少。”刘先生告诉记者,听到泊头火柴厂这火柴业“五朵金花”的最后一朵也倒闭破产的消息后,他与很多同龄人都很失落,但并不意外,“就和身边的一些老友一样,偶尔撇开打火机,用火柴点烟玩儿‘返璞归真’,别有味道,但其中更多的是缅怀。现在已经没有了煤油灯、蜡烛,也没有灶台了,打火机、燃气灶台、电灯已经占去了火柴的用武之地。”

  “洋火”点烟曾是“奢侈”

  据了解,火柴出现在港城的历史很长,已近百年。港城文史专家安家正提到,火柴从来到港城到真正普及到老百姓的手里历经了数十年的时间。

  “上世纪20至30年代在烟台就能看见火柴,老百姓知道是洋人传来的,就叫洋火,那时火柴的价格非常高,只有作为商业中转商的‘上海客’才会小批量带来烟台。量少,成本高,用一吊铜钱才只能换两盒火柴。火柴很少能摆进店铺橱窗,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在当时的港城,像影视作品里那样给上司用火柴点烟是一件十分有派头的事。”安家正提到,当时的很多百姓还是只能用火镰、火石来取火,保存火种是十分重要的事,要用火时,跟别人家借个火,点着火还有其他人也来讨,当真是“薪火相传”,其艰苦可想而知。

  火柴初入港城的很多年一直作为“奢侈品”存在,安家正提起,老百姓可以使得上火柴的转机在上世纪40年代。“很多蓬莱人知道丛良弼,他是山东火柴工业的创始人,在济南创建了山东省第一家国人自办的火柴厂,其经营规模居当时国内前列,终结了当时日本对火柴的垄断,他被称为火柴大王。上世纪40年代,丛良弼为了回报家乡,在当时的蓬莱县采取了降价销售,周边地带的百姓也可以捎带买到价格适宜的火柴,洋火到了港城百姓手里。”

言语者 发表于 2012-9-7 17:01:28

“摩擦生火的时代”已经结束!

滨江松 发表于 2012-9-7 21:42:34

火柴的退出,反映的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2-9-8 08:53:47

洋火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美佳橱柜 发表于 2012-9-8 10:11:00

时代的发展!

xmsh001 发表于 2012-9-8 10:54:18

突然听到这则消息真的感到很惋惜,火柴带给我们太多孩童的回忆了,如今随着科技发展,虽然说终究会走进历史,可还是感到如此扼腕。赶快回去买一盒收着

青天剑 发表于 2012-9-8 11:11:24

小时候玩过打火柴皮的游戏,火柴皮上各种各样的图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很多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儿时的回忆也与这火柴一样,渐渐的淡出了我的印记,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泊头火柴破产 火柴时代曾带给我们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