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富”的味道
生腐,家乡的味道西湾居士
生腐,其实就是豆腐泡,是将豆腐通过油炸后,衍生的另一种豆制品。生腐家乡枞阳一代有很多形象的名称。因为豆腐油炸成形后,内部仍有水分,极易霉变发酸,所以人们食其味而名“酸腐”,还有就是拿生腐在手,蓬松柔软如海绵,弹性极好,就其手感曰“松腐”。由于家乡人口语化原因,人们还赋予了生腐寓意通俗的叫法,谐其音叫做“送福”“升富”,顾名思义,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寄予了一种无比向往的意味和象征。
家乡人有在过年过节祭祖拜鬼神的古老习俗。在祭拜的供品菜中,必不可少的当有一碗红烧生腐,并一直延续至今。由于生腐味道
极似猪肉,在贫困年代,贫苦人家买不起“猪头三牲”之类祭品,独一碗生腐以素代荤,那寓意是希望祖先神灵,能保佑众生升官发财荣华富贵。
“汤沟的豆干,项铺的生腐”这是在枞阳坊间流传甚久的谚语,足以说明这口感独特的生腐,在家乡人眼里,生腐早已是土色土香名副其实的特产了。据查相关文献,生腐就始于家乡,产地尤以项铺镇最为出名。由于生产工艺特性,以及不便长时间保管等原因,生腐只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一代。加工生腐的方法非常传统,工艺考究,工序繁琐,全凭师傅的经验操作。首先,作为生产生腐的原料豆腐,是要求宜用卤水豆腐,忌用石膏豆腐,这是考虑后期油炸时,生腐更容易起泡蓬松,不影响外形;柴火灶烧热特制的大铁锅,按七比三的比例,注入菜籽油和猪油,大火猛烧至油温80-90度,有经验的师傅,用手掌伸于油面三十公分高度,一试便知;等调好灶下火温,再快速放进切成小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块,只见师傅们双手齐动,忙而不乱,娴熟的动作,绝不亚于玩杂技之手法。顷刻间,大锅里油花翻滚,嗤嗤有声。这时师傅拿起铁锹般的大铲,放油锅轻轻搅动,这叫推油不推料,这技术极难掌握,全凭手感,靠油的转动带动豆腐块,使其受热均匀而不粘连。不一会,生腐成型,一个个油光灿灿、通体胖胖地漂浮油面,这时要快速捞出,放进竹制筛箕,控净油,自然冷却,便可出售了。
通过高温油炸的生腐,外焦黄,内嫩白,充满气泡。食用方法简单,将生腐略经改刀一分为二,下锅红烧,加水浸漫过面,放盐添几勺自家用蚕豆麦麸熬晒的酱瓣,烧至剩少许汤汁便可起锅。拈一块入口,皮肉绵绵,韧劲十足,那内部分布的气泡小孔,沾满酱味汤汁,极其细腻柔软,随一口热气,满嘴留香。那味道比之红烧肉,也毫不逊色。
在儿时贫困的年月里,平时家里很难吃到荤腥的,一碗红烧生腐,也是要在贵客登门或重大节日里,才有鲜见于饭桌的机会。尽管端上桌面的生腐,堆积在盘如日本富士山之形,但娘的家教甚严,在家有客人的时候,兄弟姐妹只端饭碗闻其香,不敢靠近生腐以嘴相亲。但等饭后收拾剩菜入灶台,馋涎欲滴得还是忍不住生腐美味诱惑,筷勺齐下,风卷残云。记忆里那种味道,想不亚于如今小孩子们吃的“肯德基”“麦当劳”里的鸡腿了。但在每年春节,用来祭祖那碗供品“升富”,娘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米缸里,为了防止霉变,只是隔三岔五端出来,放在锅里蒸一下,直到春播插秧时,才上桌面,只是那生腐已失去原味,内部气泡已成糊状,品味极差。但在当初,那碗带有吸入生米和木质缸盖气味的生腐,一直仍是以肉的味道,留存在记忆里。
时过境迁,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家乡生腐也身价倍增,烹饪方法有了很多改进。比如肉烧生腐,挑上好猪五花肉,切扁平状肉块,先放锅略炒至出油,再放生腐加水一起烧,这样猪油滋润在生腐细孔里,吃起来更加香软油润,滋味绵长。特别在乡下酒席菜系里,糖烧生腐,往往是作为压轴大菜登堂亮相的。其做法看似简单,其实要想烧得香甜入味,恰到好处,还要看厨师水平的。糖放多了味腻,放少了味涩,烧得时间短了寡味,焖久了糖苦。记得当初,逢酒席上这道菜一上桌,总是被一抢而光。那情形真是记忆犹新啊。
只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如今的孩子们,只喜欢“喜之郎”“康师傅”,似乎并不喜欢于吃这生腐了。但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那是记忆深处一种无法忘却的美味。可喜的是,在家乡枞阳境内,许多饭店在相继推出生腐系列菜品。作为生腐发源地的项铺,师傅们也发明了“干生腐”技术,能让生腐储存时间更长。希望有一天,家乡的升富,能走得更远,能让更多人尝到“项铺生腐”的美味。
独特的加工工艺,成就了家乡生腐的独特美味,这是外地同类产品豆腐泡无法比拟的。所以,生腐也时常成为了远离家乡游子们,一种无可替代的经久怀念与家在舌尖上的寄托。记得几年前,在山东济南找一位的老乡办事,所有礼品被如数退回,只说:有机会带点老家的豆制品生腐来就行了。某日与远在北京工作的妻弟电话闲聊,他说,想家的时候,老是想吃老家的肉烧生腐,可惜,北京没有!
家乡生腐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与我们渐行渐远。生腐作为家乡的普通一道家常菜,让我们吃出的还有一种回忆的感觉,一种家乡的味道!
楼主,不仅文雅、知书。且对民间人土风情样样精通,其实是对中国的古文化非常热爱与了解,小弟佩服之至! 知古通今。。。。
回 廬城雅士 的帖子
廬城雅士:楼主,不仅文雅、知书。且对民间人土风情样样精通,其实是对中国的古文化非常热爱与了解,小弟佩服之至! (2012-09-06 23:19) images/back.gif谢谢雅诗关注!
过奖了,过奖了 升富”作为家乡的普通菜品,让我们吃出的还有一种回忆的感觉,家的味道! 呵呵,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升富是这么个意思
回 滨江松 的帖子
滨江松:升富”作为家乡的普通菜品,让我们吃出的还有一种回忆的感觉,家的味道!(2012-09-06 23:31) images/back.gif
滨江松下说古今,见笑了! 又见美文.我一直以为叫"酸富"呢!我女儿一直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肉烧"升富"了.我这就提议让奶奶中午做盘肉烧"升富"
回 山中小城故事 的帖子
山中小城故事:呵呵,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升富是这么个意思 (2012-09-07 05:58) images/back.gif谢谢关注!什么时候也来说说你的小城故事?
回 何休 的帖子
何休:又见美文.我一直以为叫"酸富"呢!我女儿一直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肉烧"生富"了.我这就提议让奶奶中午做盘肉烧"生富" (2012-09-07 07:14) images/back.gif我这叫“酸文”,你却叫叫“酸富”。呵呵
“肉烧升富”,首当推乡下不用饲料的黑毛猪五花肉,切扁平块状,先下锅略炒至出油,【忌久炒,使肉内油控尽,影响口感】便放改刀后的升富,加调料加水漫过升富,中火焖烧,到剩下少许汤汁时起锅装盘。
肉里有升富的焦香味,升富里有肉的油润味,好吃! 生腐--升富,这个名子好
回 蒲城大郑 的帖子
蒲城大郑:生腐--升富,这个名子好 (2012-09-07 07:31) images/back.gif谢谢大郑兄关注!
好名字,好味道。
回 何休 的帖子
何休:又见美文.我一直以为叫"酸富"呢!我女儿一直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肉烧"生富"了.我这就提议让奶奶中午做盘肉烧"生富" (2012-09-07 07:14) images/back.gif你说的我都流口水了,请吴奶奶中午多煮一个的饭行否,我中午去你们家蹭饭。
回 青天剑 的帖子
青天剑:你说的我都流口水了,请吴奶奶中午多煮一个的饭行否,我中午去你们家蹭饭。 (2012-09-07 07:52) images/back.gif赖我牵你衣裳拐,个照哉? 通俗且确切的叫法应为"松腐",称“升富”或许是种寓意吧!